首页 >> 新闻中心转播到腾讯微博字号:

杨天举在首届中国中小城市“城产学研”合作峰会上的发言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2-09-27  发表评论>>

泛华集团董事长杨天举

在首届中国中小城市“城产学研”合作峰会上的发言

感谢会议给我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泛华多年来一直在从事城市建设、城市运营工作,我们经过了二十几个城市的建设和运营,前年我们把城市建设运营的一些方法论提升到一个理论的体系,得到了建设部的认可,前年列入了建设部的国家软课题,在全国也做了一些推广工作,得到了地方领导的高度认可和支持,今天想跟大家一起做个交流,把我们在城市发展创新模式中的一些学习体会跟大家一起沟通。

泛华的主业就是为城市系统解决方案的城市运营商和发展商。泛华城市发展创新模式有三个创新点,一个创新点就是如何提高城市的竞争能力,如何研究城市的聚集力,我们也创造提出了一套城市的聚集理论模型。第二,就是在中国目前体制规划体制多元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进行一个系统的思考,用系统思维研究系统的规划集成体系。第三个方面,中国的城市化、城镇化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房地产化,一定是把中长期的发展列入到城市化发展的体系里,这就涉及到一个城市的金融体系的搭建,怎样站在一个结构金融的角度,怎样用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金融有机结合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发展的金融课题的问题。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城市发展的体系建设,来实现城市如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总结过程中感觉中国改革开放城市化的模式,如果用一个公式来为城市化论证的话,可能不太全面,W比作财富的增长,G代表政府配置要素资源的能力,P代表规划、城市各种资源要素,F代表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其实我们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城市化的发展就是这三个变量在不同时期,不同人,城市资源要素配置的过程的科学配置方法,如果配置的得当就能实现跨越式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实践过程中认为城市化过程中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如何推进城市科学跨越式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处理好十大关系,如果把这十大关系有机处理好,就能摸索城市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一个是城市的推进机制,怎么样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市场化的运作。第二是城乡统筹,“三化合一”前提是城乡统筹。第三是城市化与区域协同,怎样站在区域协同的角度、城市竞合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化与区域的发展问题。核心点在哪儿?是产业化和城市化的结合,产业是创造内生动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创新驱动,从要素驱动带动创新驱动,解决城市的内生增长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城市化的前提是产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机结合。怎样实现产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机结合,这里涉及到科学的规划,涉及到人口如何聚集,土地如何集约,再就是环境和生态如何打造。

在这里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实现上述的观点涉及到金融体系如何搭建,如果没有科学的金融体系的搭建,城市的金融生态系统建立不起来,前者这些想法也都是一句空话。最后一条,就是城市软实力如何打造,如何树立城市的名片,人文历史如何挖掘,等等。如果有机的把这十大关系处理好,我们认为是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最佳的路径,就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在城市过程中我们发现实践中遇到了三大问题,第一大问题就是城市的定位问题,怎样解决城市的发展定位,用站在月球看地球的思维,研究城市的发展路径、方法,解决一套城市系统的行动纲领。这几年陆续国家出台了很多的战略,怎样纳入或者提升到国家战略角度来思考这个地区承载国家重要的节点功能。

第二,城市的主体,城市建设的主体因改革而生,又面临被改革的对象,全国八千多个城投公司有十几万亿债,现在特别是县域经济、小城市城投平台基本上面临着被改革的对象。所以,要思考怎样搭建和完善城市投融资体系,来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怎样建立产城一体化的功能,使得城市可持续,有序的发展,从而提升城市价值,而不至于浪费资源。这里涉及到一个路径创新,涉及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的问题。实践过程中,因为城市特别复杂,我们试图站在城市建设的角度从两个方面来破题。

第一,如何站在系统规划集成的角度研究城市的一套行动纲领,大家同唱一首歌,用一张蓝图来提高城市的系统能力和组织能力,而不至于领导班子一换,新的规划又重来,结果形成了后人否前人。

第二,怎样站在金融的角度,特别站在结构化的金融角度,把商业金融和开发金融有机结合,使规划落地。规划思考的是20年到50年的事儿,现任的政府一定要考虑30年的事儿,把三年和20年到50年的事儿有机结合,这个规划就落地了,也能得到实施了。否则这个规划有可能规划变成了“鬼话”,所以,要处理好这两个之间的辩证关系,规划是解决方向和发展的问题,金融是解决落地和实施问题,把两三年的政绩和实施的方案与未来20年到50年的发展,如何能有机结合,真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了。

所以,我们在实践当中也在看,特别是中小城市聚集力不足,要素资源配置不足,怎样破题中小城市发展难题,最大的问题是解决城市的聚集发展问题,没有足够的要素资源聚集,中小城市资源的开发是最大的浪费,都是简单的重复,都是同质化,都是没有特色的经营。

所以,这里我们着重研究如何解决中小城市要素资源的聚集,能够聚集什么,形成某方面专业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链,从而形成辐射力,从而形成综合服务能力。所以,是走“231”的结构发展,还是走“123”的结构发展之路?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从而搭建自己的产业体系,从而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真正的有机结合,否则这“三化”之间是完全脱节的,农业现代化就停留在口号阶段。所以,这里涉及到规划、引领、金融的支持,这里涉及到制度激励和保证,从而建立城市的聚集能力,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自己的差异性,自己的热土现象和洼地效应,从而形成中小城市自己的后发优势。

我们这几年在这方面来研究,形成城市的聚集能力,从金融角度、资源的聚集力、产业的聚集力,特别人口的聚集力,这里不得不提到金融的聚集力,我们认为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金融,在这方面其实我们也一直在摸索,也在实践。所以,我们多年也在探讨如何用一个科学的模型来对城市的聚集力进行描述,我们在这个聚集力模型当中,在研究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中小城市的资源禀赋,它具有区位优势还是资源要素,如何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搭建这个地区的产业体系,再通过人文历史的软实力挖掘,通过制度激励的保证形成中小城市的聚集能力。我们从这几个资源要素进行研究,从资源禀赋的优化研究,从资源资产资本和资金的辩证关系进行研究,从产业聚集的供求关系研究,从人口聚集研究,从城市化实现基础路径研究,从城市的基础设施研究,从城市竞合、从区域协同的角度研究,研究城市从产品市场向服务市场,关键打造某方面的要素聚集区,最后从金融角度研究,形成城市聚集理论,并丰富它,完善它。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所有城市当中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招商引资”,发现城市大部分是偶然招商,并没有形成持续招商和必然招商的局面。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大部分还都是领导招商,全民招商基本停留在口号阶段,这个地区没有树立起真正的投资概念,城市都在建新区,都在扩容,都在建开发区,新区的计划我们认为就是个项目孵化器计划,怎样树立这个地区的投资概念,把概念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投资品,这里涉及到金融工具创新问题,品牌搭建的问题,产业基地形成问题。所以,如果不能科学地思考这些方法,招商引资也是口号天上飞,行动地下爬。

所以,我们的理念在城市化过程中就是帮助城市发现需求、创造需求,提供一套系统解决方案,帮助城市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来进行价值传递。我们投资的理念就是打造产业生态新城,只做产业不行,只做新城也不行,产业创造贡献,新城创造需求,如果很多城市理解为城市就是创新城,一定是房地产经济,但最后城市价值也提高不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有许多这样的极端案例,我们可以举很多。所以,我们提到一个理念就是产城一体化的产业生态新城,生态低碳是标准,是价值观,其实也能带来新型的战略新兴产业,国家科技部提到七大新兴产业,其中一个生态、低碳也是生态,要遵循这样的思路。

所以,我们的理念是什么?产业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智慧低碳,创新驱动,跨越发展。所以,我们实现这样的路径,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个是进行城市的系统规划,一个从金融破题,两者互为因果,没有科学的规划金融问题破不了,反过来有了金融的破题规划才能落地。

我们实践中提起规划,如有十二五规划,建设部、国土资等规划,还有各个项目、专业部门的规划,交通、能源、科技,等等,但是实践当中发现这些规划调整的时间不一样,都是国家的整体规划,在地方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各种规划如何系统统一的问题。所有规划都很重要,都是代表着国家形势的刚性规划,现在研究的是如何把战略产业规划通过空间规划来调整。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一直在摸索“三化”如何归一,多规划如何归一的问题,怎样通过空间规划来承载。

还有一条重要的是在做战略产业规划的时候,就应该思考城市的金融课题,城市的规划落地的时候,金融就得到了相当一部分的破题,这里是战略产业解决方向问题,空间规划解决实现路径问题,金融规划是实现的手段问题。三者如果不能有机的结合,其实规划还停留在化的阶段,它考虑了长远,但短期内实现不了,也有问题。思考了短期,没有长远想法,也有问题。所以,我们提到了概念,这个方法论得到了建设部分管副部长的高度认同,提到现在的规划必须转型,从命令式规划向引领式的规划转型,从供给型的规划向创造需求规划转型,从偏重技术型的规划向研究发展规划来转型,从专业的片面的规划研究向系统规划转型,大家能同唱一首歌,把规划做好,否则专业的片面也很难推动。规划研究透了,就要研究城市的资源,把体制创新、模式创新,通过资源来实现,建设资源、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有机结合。所以,金融的破题要涉及到城市的资源、资产和资本的有机结合,怎样研究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如何解决城市的造血机能,如果城市的金融破不了题,所有规划还是一句空话。

所以,我们现在认为中小城市的发展金融破题是个最大的难题,特别是现在的情况下,土地财政严重制约的情况下,城市发展遇到了一个瓶颈,所以我们的概念就是在刚才提到的中国城市发展创新模式,泛华一个概念性的投资产品,什么产品?就是如何打造智慧产业低碳示范区,泛华在很多城市实现了我们这样一个投资概念想法,智慧产业低碳,有些地方叫低碳,有些地方叫做生态,实际就是生态。

我们的投资产品有三个单元组成,第一个单元智慧产业低碳示范城,这个主要是新城建设,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聚集区,新城建设不是房地产,一定是第三产业的高端聚集区,城市得有内生动力,城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仅用房地产的概念来操作新城。第二,智慧产业园,第二工业园,我们怎样用信息化的办法和工业化结合,特别是边远地区都在说一个公共的词,“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辐射”,其实能辐射的了吗?而且现在看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在滞后,城市也不向外省产业转移,在本省产业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接受发达地区的是什么?是一部分市场,一部分技术,一部分生产车间,这种情况下用什么办法实现专业市场的聚集?用移动物联网、云计算等等,用信息技术和传统的工业结合,实现创新有机结合。

第三就是智慧农业谷,怎样用信息技术支撑这个地区的观光农业、特色农业、体验农业和高效农业,农民怎样进社区,产业怎样进园区,土地如何规模经营,在这个过程中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三化结合。当然,这三个投资产品也是根据不同地区,可能有些地方就是以城乡统筹带动新型城镇化,有些地方可能是以智慧产业带动生态新城,从而再带动城乡统筹。所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特点,可能会走出一条231的结构,也可能走出“123”的结构,也可能走出“321”、“231”组合的结构。所以,我们提出的流程就是第一得规划好城市,所有规划都重要,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低碳规划、所有规划都重要,规划不集成就是最大的浪费,我们提出一个口号怎样通过空间规划承载所有的规划,使得规划有魂。

再就是信用城市,城市的信用体系如何搭建,金融生态体系如何建立,怎样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如何证券化,怎样把政府的信誉和特许权有机结合,实现城市的信用金融体系的搭建,最后才能在政府引导下市场化运作,才能开发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城市建设。我们发现一些城市都没有思考这些,简单的开发,开发完了就是简单的投资,投资就换土地,等政府想过来了,资源都浪费了,又重新来,又带来新一轮的浪费。

所以,我们提到城市化过程一个很科学的路径图,一个地区发展,首先要进行顶层设施,顶层设计完以后从城乡统筹、三化合一的角度进行城乡统筹,解决我是谁,我在哪儿,处在什么城市发展阶段,工业处在什么阶段,城市化处在什么阶段,才能解决未来,研究产业规划、战略规划、投融资规划,由于现在规划的先行性,所以地方政府为了报项目,赶紧批,赶紧拿到土地指标一步到位先做总规,我们认为是有问题的,先进行策划阶段,谋划阶段,顶层设计,战略规划,产业规划,投融资规划,才能做法定的总规、控规、前规,才能做项目建设,否则最后的结果还是走弯路,倒回来。

我们做了N个这样的案例,都是最后的结果政府重新请我们做顶层设计,特别是战略产业规划和投融资规划。这个破题以后金融破题,引入开发性金融把政府的信誉、市场信誉和城市的资源有机结合,这时候再导入商业金融,再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最后才能做房地产建设,特别是一个新城的建设。如果开始就引入房地产,这个城市一定是泡沫,资源一定是最大的浪费。那就是为什么现在房地产老是虚热,老是降不下来温,实体经济没有,没有了实体经济,房地产永远降不了温。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开发建设,才能真正的运营城市。

所以,我们帮助城市首先进行问题的诊断、方向的选择、动力机制的设计,规划城市运营。城市内涵扩大再生产,内涵城市化就是城市的改造和提升,外延城市化建新区,两者在城市化过程中都是有机结合的。所以,我们泛华目前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四大生产体系,比如咨询策划体系,做城市竞争力研究,我们也在城市的聚集理论研究、系统规划集成理论研究、城市的开发性金融理论三个领域,我们国家博士后工作站有十几个博士后在这方面从事基础理论研究。还有招商运营体系。我们也在北京搞了一个城市发展联盟,用社会资源一站式服务,大家同唱一首歌,专业分工,业务合作,产业联盟,实现价值最大化,把金融伙伴、产业伙伴和招商伙伴、行业协会一起结合,进行策划咨询、投融资开发和运营,我们也在注重挖掘各个地方的文化遗产。我们最近跟国家文物局加强合作,文物局也请我们泛华做全国的国家文化遗产标识的唯一代理的审查论证机构,我们在这方面跟很多地方政府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的挖掘,建设文化产业创新基地、标识贴牌基地,使得当地一些文化遗产通过标识的复牌,通过产业化的推动实现地方城市价值和城市名片的打造。

最后一句话,城市化的过程、城镇化的过程,我们用二十字方针来总结,那就是“战略为势,产业为本,创新为魂,规划为纲,金融为器”。战略和产业是解决方向问题,解决城市动力源的问题,解决内生增长的问题,规划一定强调的系统规划,是解决实现的路径问题,金融为器是实现的手段问题,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亨德尔
官方微博
[我要纠错]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友留言 进入论坛>>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