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转播到腾讯微博字号:

肇东市:奋力向建设全国综合实力强市加速迈进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2-09-27  发表评论>>

肇东市:实施“五型发展战略”、争创“五个全国一流”

奋力向建设全国综合实力强市加速迈进

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是哈尔滨都市经济圈和哈大齐工业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南距省会哈尔滨53公里、北距油城大庆74公里,全市幅员面积4332平方公里,有耕地410万亩、草原150万亩、林地100万亩、水面20万亩。现辖4个城区办事处、22个乡镇、186个村、1228个自然屯。全市总人口93万,其中城区人口30万。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和绥化市委、市政府“发展五型经济、建设五个一流、实现中心崛起、富民强市”的总体要求,我市紧紧围绕“两带支撑、两城驱动、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发展定位和建设全国综合实力强市发展目标,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为牵动,深入实施“五型发展战略”、全面争创“五个全国一流”,着力发展都市圈经济、园区经济、异地经济、乡镇村经济、城市型城市群经济、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以及新农村典型村建设,市域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4亿元,增长16.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2亿元,增长35%;实现省考核财政收入20.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2.5亿元,分别增长41.7%和5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5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050元,分别增长21.5% 和27.2%。今年截止7月末,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40%。GDP实现253.6亿元,增长20.5%。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中国乳业之乡等荣誉称号。在第十一届全国百强县评比排名中,肇东位列第85位。今年,全省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全省春耕生产等一系列省、绥化市重大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全国各大新闻和网络媒体集中聚焦肇东,有力提升了我市全新形象。

一、深入实施“都市圈统领型”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区域经济强势板块

我们紧紧把握哈尔滨实施“北跃”战略、建设科技创新城的机遇,真正把发展都市圈经济上升为我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上升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一圈(哈尔滨都市经济圈)、一廊(哈大齐工业走廊)、一带(沿江产业带)”,规划建设了覆盖沿江五个乡镇的960平方公里全市都市圈经济,着力打造加速发展的“增长极”。一是紧紧围绕建设哈尔滨的“连绵区”,打造半小时优越交通圈,形成同城发展格局。投资5亿元,加快建设301国道肇东段43.4公里、五源路东发段4.3公里、滨江大道启动段8公里等“两横一纵”重点道路,五源路东发段将于8月末通车,301国道肇东段全线土方工程年底完工,其中五站段力争今年年末通车,滨江大道启动段加速建设,东发农民旅游新城新建道路5公里,配合推进哈齐客专建设,确保两年内建成全省最具优势和特色的“两高”(哈齐高铁和哈大高速)、“两快”(301快速通道和五源路快速通道)交通“大动脉”,拓宽发展空间,压缩时空距离。二是紧紧围绕建设哈尔滨的“桥头堡”,打造半小时优势经济圈,形成强势发展格局。重点发展高端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了30平方公里的五站高端产业园,积极承接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溢出项目和相关高端产业。规划建设了园区内道路,招投标已完成,即将开工建设。现有投资3.3亿元龙池高科能源电池、投资2.9亿元哈尔滨万里线缆制造等项目开始进驻园区。重点发展绿色产业。在五站镇建设了5万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在东发办事处、涝洲镇、西八里乡建设了20万亩绿色水稻和10万亩水面生产基地,使其成为哈尔滨的“绿色菜篮子”和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重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依托江北丰富的生态和农业资源,突出发展了观光农业游、生态湿地游、田园村镇游、辽金文化游等旅游观光产业。建设了五站文化创意产业园和马术训练基地。三是紧紧围绕建设哈尔滨的“强磁场”,打造半小时优良服务圈,形成同体发展格局。我市和哈尔滨市确立了同城规划、同网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已在道路、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共设施资源共建共享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万宝至五站段已经开始施工。四是紧紧围绕建设哈尔滨的“后花园”,打造半小时优质生活圈,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围绕“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在哈市与我市交界地带,打造异地生活居住区板块,规划建设了10平方公里东发农民旅游新城,已完成征地2500亩,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展开,一期工程年末竣工。

二、深入实施“园区主导型”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

继我市哈大齐工业走廊项目区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九大重点产业园区之一,并决定集中全省和全绥化的力量把园区建设成为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以来,我们举全市之力集中打造“世界标准、全国一流”的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之都”。一是强力推进“五大形象品牌”建设。站在“世界标准、全国一流”的高度,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布局和产业战略规划,总面积由原来56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100平方公里,将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正式升级扩容为绿色产业大园区,着力打造以食品核心产业、食品外围产业、食品衍生产业为主导的大食品产业集群,形成从原料生产到终端消费各环节相互支持、链式发展的全产业格局,加速向国家级综合性经济开发区阔步迈进。二是强力推进“五大配套设施”建设。2011年,投资4.2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再投资5亿元,铺设排水管网15公里,完成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800盏,完成了12万千瓦的电力增容,开工建设1万吨污水处理厂,规划设计2万吨能力供水厂,两年完成园区道路100公里。“七横九纵”交通路网全面贯通,实现了3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配套,树立了现代园区、实力园区、生态园区全新形象。三是强力推进“五大产业”建设。大力发展了以中粮酒精、广东温氏赖氨酸等20个大项目为代表的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了以宝迪生猪屠宰加工、成达肉鸡屠宰加工等20个大项目为代表的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了以汇源果汁饮料、伊利液态奶等20个大项目为代表的乳品饮品产业;大力发展了以金刚山韩国泡菜、马铃薯深加工等20个大项目为代表的果蔬精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了以爱趣源食品包装、鑫劳威食品机械制造等20个大项目为代表的绿色食品配套服务产业。四要强力推进“五大中心”建设。规划建设了绿色食品物联网营销中心、绿色食品检测中心、绿色食品博览中心、绿色食品研发中心、绿色食品交易中心等“五大中心”,实现了园区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项目全覆盖、服务保障最有力。五要强力推进“五大基地”建设。重点做实做优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绿色食品科研基地、绿色食品总部基地、绿色食品配套服务基地,实现了绿色引领、保障有力。我市紧紧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建设这一主题,牢牢抓住产业项目建设这个重点,大打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攻坚战,以“大招商、大签约、大开工”为标志的产业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三次集中签约项目100个,三次集中开工项目80个,超亿元71个,总投资近600亿元。

三、深入实施“产城融合型”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发达中等规模城市

牢牢抓住哈尔滨实施“北跃”战略和绥化建设中等规模城市群的历史机遇,不断扩张城市规模,增大城市容量,聚集城市资源,不断释放城市辐射带动力,向全国一流的发达中等规模城市迈进。一是优化发展形态,拉开城市大框架。规划建设了100平方公里的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打造现代产业园。规划建设了20平方公里的北部新区,打造城市新亮点。规划建设了35平方公里的旧区改造升级。以哈齐客专为依托,在铁东区规划建设了10平方公里乡镇村集中工业区、3平方公里对俄物流增援区、全国一流建材综合批发大市场和华能2×350兆瓦热电联产基地,通过实施“组团发展”战略,使产城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70万,建成全国产业最有特色、东北三省建成区面积最大、黑龙江县市区人口最多的发达中等规模城市。二是强化载体建设,完善城市新功能。推进了景观道路群建设,重点搞好南、北、西三面外环路建设;推进了主题广场群建设,突出搞好人民广场等10大城市广场和10大城市绿地建设;推进了温州商贸市场等10大骨干市场群建设;推进了老人民医院CBD等10大商贸中心群建设;推进了图书阅览中心等10大公共服务中心群建设,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是集聚优势资源,发展城市型经济。优先发展投资经济,启动建设了10平方公里行政文化核心区、东北亚LED现代光能产业中心和大型CBD城市综合体。大规模推进棚户区改造,完成住房面积100万平方米,打造标准化智能化小区10处。积极发展金融经济,已有大庆商业银行、哈尔滨银行等多家银行在我市落户。四是突出特色品位,塑造城市新形象。大力推进“青山绿地”和“蓝天碧水”工程,肇岳山国家级湿地公园、城市东北部植物公园、体育公园、环城水系等“五园三湖一水系”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品位和对外形象大幅提升。

四、深入实施“集约增长型”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牢牢把握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有利机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加快实现我市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迈进。一是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武装农业,推动设施装备实现重大变革。紧紧围绕建成100万亩高产攻关田、100万亩科技示范田、100万亩旱涝保收田目标,全面强化设施装备。全面实现水利化,安装大型喷灌设备907台(套),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128万亩,新打抗旱水源井1260眼,全市机电井保有量近9000眼,单井覆盖面积降到400亩,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实现机械化,集中组建千万元以上的农机专业合作社36个,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达到13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全面实现科技化,通过与18家科研院所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联合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2处,新品种对比实验超过2万组。全面实现产业化,全力发展壮大中粮集团、伊利集团、大庄园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全市粮食加工量达到80%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达到50%以上。2011年,我市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达到58.6亿斤,增长4.8亿斤,继连续四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后,2011年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粮食总产位居全省首位、全国第三。二是坚持用现代经营手段发展农业,推动体制机制实现重大变革。不断创新组织体系,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全市土地规模经营总面积超过100万亩。沿肇兰路、301国道、肇四路等南部环路覆盖区域,高标准建设百公里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带、百公里都市圈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百公里中低产田改造示范带。按照打造全省一流标准的现代设施装备示范带、现代园区示范带、农业产业示范带、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带、创新体制机制示范带的建设目标,在示范带上集中建设了33个高标准科技园区,其中旱田科技示范园区15个,总面积达到5.1万亩,水田科技示范园区2个。三是坚持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推动发展方式实现重大变革。做强基地源头,构筑产业支撑力。围绕龙头企业需求,重点建设了200万亩优质“粮食基地”、10万亩绿色“果蔬基地”和10万头奶牛、10万头肉牛、200万头生猪、1亿只肉鸡等“畜牧基地”,最终形成“三大基地”保企业发展、保农民增收、保现代化大农业腾飞。重点做大做强做优以中粮、伊利、大庄园、宝迪、成达、正邦、金刚山、百洲等为支撑的产业化龙头大企业,全面构建粮食、蔬菜、乳品、畜禽四大产业化格局。

五、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型”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民生保障体系

在强力推动经济“硬实力”快速攀升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软实力”的全面增强,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水平同步提高。一是构筑持续增长的民生投入机制。把发展乡镇村经济作为推动市域经济跨越升级的重要举措,注重创新发展思路、完善推进措施、健全运行机制,促进乡镇村经济加快发展,并在当年实现了重大突破。今年上半年,全市乡财实现2.2亿元,强有力地促进了乡增财力、村增积累、民增收入。大力发展“异地经济”,在接纳服务好外市县异地项目的同时,创造性地推动乡镇村产业项目进入市级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和五站高端产业园区。积极创建了铁东乡镇村项目专区,重新启动了宋站、昌五两个乡镇企业老区,强力推进“异地经济”和乡镇村经济加快发展。目前,异地入驻项目46个,总投资116.4亿,其中44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二是构筑发展成果共享的民生保障机制。建设了以电力、通讯、互联网为代表的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网络;新建了新一中、新七中、母婴医院、现代医疗中心、现代数字图书馆和社区办事处为代表的一批民生服务工程,大力推进城市天然气供气、污水处理、华能集中供热等“三供两治”工程建设,城市面貌不断改善。民生保障实现了深度普及,有效落实了低保扩面提标、弱势群体救助、全民医保覆盖、住房租金补助、“五七工”和“家属工”纳入社保等一系列保障性政策。三是构筑促进均等的城乡一体化机制。实施向大都市靠拢,建设都市圈新市镇。以五站、东发两乡镇为依托,建设“乐安新城”,使之成为肇东融入哈市的“桥头堡”。实施向主城区靠拢,发展城市化社区。肇东镇依托城郊优势,实施整镇推进。海城乡以伊利集团为依托,加快社区化建设进程。向阳乡以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为依托,加快融入大园区。实施向中心镇靠拢,建设城镇化中心村。按照绥化市推广“五种模式”示范村要求,确立了市场开发模式村3个,旧村改造模式村2个,企业带动模式村2个,梯次推进模式村2个,镇村主导模式村1个。目前,10个示范村正在加速建设。四是构筑具有创新活力的社会管理机制。强化信访遗留问题解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社会保持了高度和谐稳定。

肇东市:实施“五型发展战略”、争创“五个全国一流” 奋力向建设全国综合实力强市加速迈进 中共肇东市委书记 张亚中

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是哈尔滨都市经济圈和哈大齐工业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南距省会哈尔滨53公里、北距油城大庆74公里,全市幅员面积4332平方公里,有耕地410万亩、草原150万亩、林地100万亩、水面20万亩。现辖4个城区办事处、22个乡镇、186个村、1228个自然屯。全市总人口93万,其中城区人口30万。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和绥化市委、市政府“发展五型经济、建设五个一流、实现中心崛起、富民强市”的总体要求,我市紧紧围绕“两带支撑、两城驱动、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发展定位和建设全国综合实力强市发展目标,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为牵动,深入实施“五型发展战略”、全面争创“五个全国一流”,着力发展都市圈经济、园区经济、异地经济、乡镇村经济、城市型城市群经济、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以及新农村典型村建设,市域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4亿元,增长16.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2亿元,增长35%;实现省考核财政收入20.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2.5亿元,分别增长41.7%和5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5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050元,分别增长21.5% 和27.2%。今年截止7月末,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40%。GDP实现253.6亿元,增长20.5%。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中国乳业之乡等荣誉称号。在第十一届全国百强县评比排名中,肇东位列第85位。今年,全省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全省春耕生产等一系列省、绥化市重大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全国各大新闻和网络媒体集中聚焦肇东,有力提升了我市全新形象。

一、深入实施“都市圈统领型”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区域经济强势板块

我们紧紧把握哈尔滨实施“北跃”战略、建设科技创新城的机遇,真正把发展都市圈经济上升为我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上升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一圈(哈尔滨都市经济圈)、一廊(哈大齐工业走廊)、一带(沿江产业带)”,规划建设了覆盖沿江五个乡镇的960平方公里全市都市圈经济,着力打造加速发展的“增长极”。一是紧紧围绕建设哈尔滨的“连绵区”,打造半小时优越交通圈,形成同城发展格局。投资5亿元,加快建设301国道肇东段43.4公里、五源路东发段4.3公里、滨江大道启动段8公里等“两横一纵”重点道路,五源路东发段将于8月末通车,301国道肇东段全线土方工程年底完工,其中五站段力争今年年末通车,滨江大道启动段加速建设,东发农民旅游新城新建道路5公里,配合推进哈齐客专建设,确保两年内建成全省最具优势和特色的“两高”(哈齐高铁和哈大高速)、“两快”(301快速通道和五源路快速通道)交通“大动脉”,拓宽发展空间,压缩时空距离。二是紧紧围绕建设哈尔滨的“桥头堡”,打造半小时优势经济圈,形成强势发展格局。重点发展高端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了30平方公里的五站高端产业园,积极承接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溢出项目和相关高端产业。规划建设了园区内道路,招投标已完成,即将开工建设。现有投资3.3亿元龙池高科能源电池、投资2.9亿元哈尔滨万里线缆制造等项目开始进驻园区。重点发展绿色产业。在五站镇建设了5万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在东发办事处、涝洲镇、西八里乡建设了20万亩绿色水稻和10万亩水面生产基地,使其成为哈尔滨的“绿色菜篮子”和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重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依托江北丰富的生态和农业资源,突出发展了观光农业游、生态湿地游、田园村镇游、辽金文化游等旅游观光产业。建设了五站文化创意产业园和马术训练基地。三是紧紧围绕建设哈尔滨的“强磁场”,打造半小时优良服务圈,形成同体发展格局。我市和哈尔滨市确立了同城规划、同网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已在道路、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共设施资源共建共享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万宝至五站段已经开始施工。四是紧紧围绕建设哈尔滨的“后花园”,打造半小时优质生活圈,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围绕“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在哈市与我市交界地带,打造异地生活居住区板块,规划建设了10平方公里东发农民旅游新城,已完成征地2500亩,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展开,一期工程年末竣工。

二、深入实施“园区主导型”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

继我市哈大齐工业走廊项目区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九大重点产业园区之一,并决定集中全省和全绥化的力量把园区建设成为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以来,我们举全市之力集中打造“世界标准、全国一流”的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之都”。一是强力推进“五大形象品牌”建设。站在“世界标准、全国一流”的高度,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布局和产业战略规划,总面积由原来56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100平方公里,将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正式升级扩容为绿色产业大园区,着力打造以食品核心产业、食品外围产业、食品衍生产业为主导的大食品产业集群,形成从原料生产到终端消费各环节相互支持、链式发展的全产业格局,加速向国家级综合性经济开发区阔步迈进。二是强力推进“五大配套设施”建设。2011年,投资4.2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再投资5亿元,铺设排水管网15公里,完成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800盏,完成了12万千瓦的电力增容,开工建设1万吨污水处理厂,规划设计2万吨能力供水厂,两年完成园区道路100公里。“七横九纵”交通路网全面贯通,实现了3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配套,树立了现代园区、实力园区、生态园区全新形象。三是强力推进“五大产业”建设。大力发展了以中粮酒精、广东温氏赖氨酸等20个大项目为代表的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了以宝迪生猪屠宰加工、成达肉鸡屠宰加工等20个大项目为代表的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了以汇源果汁饮料、伊利液态奶等20个大项目为代表的乳品饮品产业;大力发展了以金刚山韩国泡菜、马铃薯深加工等20个大项目为代表的果蔬精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了以爱趣源食品包装、鑫劳威食品机械制造等20个大项目为代表的绿色食品配套服务产业。四要强力推进“五大中心”建设。规划建设了绿色食品物联网营销中心、绿色食品检测中心、绿色食品博览中心、绿色食品研发中心、绿色食品交易中心等“五大中心”,实现了园区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项目全覆盖、服务保障最有力。五要强力推进“五大基地”建设。重点做实做优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绿色食品科研基地、绿色食品总部基地、绿色食品配套服务基地,实现了绿色引领、保障有力。我市紧紧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建设这一主题,牢牢抓住产业项目建设这个重点,大打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攻坚战,以“大招商、大签约、大开工”为标志的产业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三次集中签约项目100个,三次集中开工项目80个,超亿元71个,总投资近600亿元。

三、深入实施“产城融合型”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发达中等规模城市

牢牢抓住哈尔滨实施“北跃”战略和绥化建设中等规模城市群的历史机遇,不断扩张城市规模,增大城市容量,聚集城市资源,不断释放城市辐射带动力,向全国一流的发达中等规模城市迈进。一是优化发展形态,拉开城市大框架。规划建设了100平方公里的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打造现代产业园。规划建设了20平方公里的北部新区,打造城市新亮点。规划建设了35平方公里的旧区改造升级。以哈齐客专为依托,在铁东区规划建设了10平方公里乡镇村集中工业区、3平方公里对俄物流增援区、全国一流建材综合批发大市场和华能2×350兆瓦热电联产基地,通过实施“组团发展”战略,使产城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70万,建成全国产业最有特色、东北三省建成区面积最大、黑龙江县市区人口最多的发达中等规模城市。二是强化载体建设,完善城市新功能。推进了景观道路群建设,重点搞好南、北、西三面外环路建设;推进了主题广场群建设,突出搞好人民广场等10大城市广场和10大城市绿地建设;推进了温州商贸市场等10大骨干市场群建设;推进了老人民医院CBD等10大商贸中心群建设;推进了图书阅览中心等10大公共服务中心群建设,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是集聚优势资源,发展城市型经济。优先发展投资经济,启动建设了10平方公里行政文化核心区、东北亚LED现代光能产业中心和大型CBD城市综合体。大规模推进棚户区改造,完成住房面积100万平方米,打造标准化智能化小区10处。积极发展金融经济,已有大庆商业银行、哈尔滨银行等多家银行在我市落户。四是突出特色品位,塑造城市新形象。大力推进“青山绿地”和“蓝天碧水”工程,肇岳山国家级湿地公园、城市东北部植物公园、体育公园、环城水系等“五园三湖一水系”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品位和对外形象大幅提升。

四、深入实施“集约增长型”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牢牢把握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有利机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加快实现我市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迈进。一是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武装农业,推动设施装备实现重大变革。紧紧围绕建成100万亩高产攻关田、100万亩科技示范田、100万亩旱涝保收田目标,全面强化设施装备。全面实现水利化,安装大型喷灌设备907台(套),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128万亩,新打抗旱水源井1260眼,全市机电井保有量近9000眼,单井覆盖面积降到400亩,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实现机械化,集中组建千万元以上的农机专业合作社36个,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达到13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全面实现科技化,通过与18家科研院所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联合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2处,新品种对比实验超过2万组。全面实现产业化,全力发展壮大中粮集团、伊利集团、大庄园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全市粮食加工量达到80%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达到50%以上。2011年,我市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达到58.6亿斤,增长4.8亿斤,继连续四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后,2011年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粮食总产位居全省首位、全国第三。二是坚持用现代经营手段发展农业,推动体制机制实现重大变革。不断创新组织体系,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全市土地规模经营总面积超过100万亩。沿肇兰路、301国道、肇四路等南部环路覆盖区域,高标准建设百公里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带、百公里都市圈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百公里中低产田改造示范带。按照打造全省一流标准的现代设施装备示范带、现代园区示范带、农业产业示范带、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带、创新体制机制示范带的建设目标,在示范带上集中建设了33个高标准科技园区,其中旱田科技示范园区15个,总面积达到5.1万亩,水田科技示范园区2个。三是坚持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推动发展方式实现重大变革。做强基地源头,构筑产业支撑力。围绕龙头企业需求,重点建设了200万亩优质“粮食基地”、10万亩绿色“果蔬基地”和10万头奶牛、10万头肉牛、200万头生猪、1亿只肉鸡等“畜牧基地”,最终形成“三大基地”保企业发展、保农民增收、保现代化大农业腾飞。重点做大做强做优以中粮、伊利、大庄园、宝迪、成达、正邦、金刚山、百洲等为支撑的产业化龙头大企业,全面构建粮食、蔬菜、乳品、畜禽四大产业化格局。

五、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型”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民生保障体系

在强力推动经济“硬实力”快速攀升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软实力”的全面增强,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水平同步提高。一是构筑持续增长的民生投入机制。把发展乡镇村经济作为推动市域经济跨越升级的重要举措,注重创新发展思路、完善推进措施、健全运行机制,促进乡镇村经济加快发展,并在当年实现了重大突破。今年上半年,全市乡财实现2.2亿元,强有力地促进了乡增财力、村增积累、民增收入。大力发展“异地经济”,在接纳服务好外市县异地项目的同时,创造性地推动乡镇村产业项目进入市级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和五站高端产业园区。积极创建了铁东乡镇村项目专区,重新启动了宋站、昌五两个乡镇企业老区,强力推进“异地经济”和乡镇村经济加快发展。目前,异地入驻项目46个,总投资116.4亿,其中44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二是构筑发展成果共享的民生保障机制。建设了以电力、通讯、互联网为代表的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网络;新建了新一中、新七中、母婴医院、现代医疗中心、现代数字图书馆和社区办事处为代表的一批民生服务工程,大力推进城市天然气供气、污水处理、华能集中供热等“三供两治”工程建设,城市面貌不断改善。民生保障实现了深度普及,有效落实了低保扩面提标、弱势群体救助、全民医保覆盖、住房租金补助、“五七工”和“家属工”纳入社保等一系列保障性政策。三是构筑促进均等的城乡一体化机制。实施向大都市靠拢,建设都市圈新市镇。以五站、东发两乡镇为依托,建设“乐安新城”,使之成为肇东融入哈市的“桥头堡”。实施向主城区靠拢,发展城市化社区。肇东镇依托城郊优势,实施整镇推进。海城乡以伊利集团为依托,加快社区化建设进程。向阳乡以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为依托,加快融入大园区。实施向中心镇靠拢,建设城镇化中心村。按照绥化市推广“五种模式”示范村要求,确立了市场开发模式村3个,旧村改造模式村2个,企业带动模式村2个,梯次推进模式村2个,镇村主导模式村1个。目前,10个示范村正在加速建设。四是构筑具有创新活力的社会管理机制。强化信访遗留问题解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社会保持了高度和谐稳定。(中共肇东市委书记 张亚中)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亨德尔
官方微博
[我要纠错]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友留言 进入论坛>>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