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转播到腾讯微博字号:

东海县:科学谋划抓转型 破解瓶颈促发展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2-09-28  发表评论>>

——对加快东海经济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凭着开拓创新的精神、强抓机遇的能力,东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就我县目前整体情况来看,经济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瓶颈”,影响经济发展这块“蛋糕”的进一步做大。如何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制约我县发展的瓶颈剖析

当前,影响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有四个方面:资金、土地、环境和科技创新。

1、“资金”瓶颈——融资困难,资金投入难以为继

近年来,我县重点围绕搭建融资平台以及资本运作等方式不断拓展资金来源渠道,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现有的融资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建设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融资困难加大。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规范和信贷紧缩政策,致使银行对融资项目审批越来越严格,融资难度日益增加。另一方面,县内资产盘活不够。截至2010年底,全县共有国有企业及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32家,资产总额46.97亿元,全县纳入部门决算的行政事业单位293个,资产总额32.67亿元,资产总量达79.64亿元。上述资产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大多分散至各个部门,收效力也被条块分割,难以统筹安排和调度。

2、“土地”瓶颈——用地紧张,重大项目难以落户

当前,我县在土地管理过程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

(1)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够高。部分项目用地随意,长期圈而不用、建而不产,项目投资强度、产出效益长期偏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2)执法监察力度不够大。因为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非法圈地、未批先用、边批边用现象依然存在。

(3)管理创新办法不够多。主要表现在保障合理用地的途径、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办法不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3、“环境”瓶颈——生态脆弱,项目承载能力不足

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是我县的突出优势。我县一直以来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同步进行,但环境保护仍面临着诸多困难。

(1)环境压力日趋增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内部环境压力,我县境内仍有劣五类水质存在,个别企业不能做到达标排放,酸洗石英砂污染问题没有彻底根除,污染隐患依然存在。其次是外部环境压力,我县地处淮泗水系中下游,水环境质量受过境客水影响因素很大。

(2)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我县处于发展中地区,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含量不高,循环经济工业较少,清洁生产比重偏低。特别在对硅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拼资源而忽略了拉长产业链条,粗放式的产品减少了高科技竞争力,低端产品减少了价格的优势,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3)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完善。我县地处淮泗水系中下游,即受上游来水污染的威胁,又受下游饮用水保护的限制,一些效益好的项目,往往因为保护下游饮用水安全因素而不得不放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的经济发展。

4、“科技创新”瓶颈——人才难求,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当前,我县科技资源相对短缺,“制造力强”与“创造力弱”的反差,短期内仍将难以消除。

(1)高新技术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东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储备不足,高科技产品偏少。

(2)科技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主要以政府为主,科技风险投资、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等多渠道科技投入机制还有待完善。

(3)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强。科技人才总量偏小,工业、农业领域方面的人才匮乏,硅材料产业基地、服务外包等一系列新兴产业亟需产业领军人物。

(4)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全县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和专利中,真正有较大突破的不多,成果转化率不到30%;在专利授权量中,最能体现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所占比例极少,科技成果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二、破解瓶颈制约的对策思考

破瓶颈,知易行难,瓶颈不破,寸步难行。实现跨越发展,必须以瓶颈破除为先。破瓶颈,我们才会夯实转型跨越的基础;破瓶颈,我们才会迎来加快发展的速度;破瓶颈,我们才将具备后发赶超的潜能。

1、搭台融资,向上争资,完善机制,破解“资金”瓶颈。

(1)积极做大融资平台。通过整合部分优质资产,进一步做大体量,增强造血功能,增强投融资平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用足用活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在扩大间接融资规模的同时,积极拓展银行贷款外的融资新渠道。健全完善担保、典当、拍卖三位一体经营模式,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种子作用,做大做强晶都担保公司、福禧典当公司和晶都拍卖公司,增强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实力。成立创业投资公司,引导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通过资本经营服务,扶持县域科技型、创新型和成长型企业创业,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2)大力向上争取资金。及时跟踪了解国家资金的具体投向,主动对国家和省的各项政策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根据扶持重点统筹安排,有针对性地做好国家、省财政性投资项目的筛选、论证工作,使项目前期工作达到相关规定的深度。同时,及时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申报工作,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用足用活国家投资和产业政策,努力争取国家和省级政策性项目资金支持。

(3)完善投融资管理机制。坚持融资创新与风险防控并举,把加强风险防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发挥投融资平台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投融资风险控制,充分发挥投融资联席会作用,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和项目建设情况拟定年度融资、投资、偿债计划。

2、争取增量,用足总量,盘活存量,破解“土地”瓶颈。

(1)争取增量。全力争取重大项目点供指标,建立通过点供土地计划解决大项目用地的机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程,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市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耕地向大户集中”。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使耕地资源有效集聚,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2)用足总量。按照“年度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优先保障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产业政策鼓励发展项目和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项目用地。严格审批新增建设用地,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的行业用地。将建设项目依法用地、履行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作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一项内容,建立完善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定期通报工业项目用地绩效情况。

(3)盘活存量。更加深入地开展土地“三清”工作,严格依法依规收取土地闲置费,清理追缴和无偿收回土地。对未按合同约定缴清全部土地价款的,不得发放土地证书,也不得按土地价款缴纳比例分割发放土地证书。强化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促进现有土地二次开发,充分利用地面、地上和地下空间。加快建造多层标准厂房,引导中小企业使用标准厂房。

3、严格防污,大力减污,合力管污,破解“环境”瓶颈。

(1)切实抓好水环境综合整治。科学制定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划定和调整我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效控制有机毒物等污染物排放。集中整治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源,全面封堵蔷薇河沿途所有企业直接排污口,确保市区饮用水源安全。突出加大石英砂企业综合整治力度,采取联合执法等强硬措施,铁腕治污,该关闭的必须关闭到位,限期治理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治理任务,进区集中治理的企业,一定要集中进区,彻底整治、规范石英砂企业生产行为。

(2)大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鼓励新上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产业,发展占用资源少、排放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化产业和服务业,支持发展秸杆加工等环保型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落实污染物减排任务,重点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尾水通道等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完善城东污水处理厂、西湖污水处理厂管网改造、扩容增能;继续开展重点工业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限期治理,全面落实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加快生态县创建步伐,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加快国家级、省级生态镇创建步伐,分批次推进省、市级生态村等生态细胞创建工作,以点促面,点面结合,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

(3)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县建设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坚持系统检查和突击抽查相结合,加强对酸洗石英砂行业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环保设施运行检查,保证涉氟企业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杜绝偷排、超标排放现象的发生,确保市区饮用水水源安全。深入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整治行动,彻底取缔小炼油、小炼铅等一批低税收、高污染、高能耗的非法土小企业群,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产能企业。建立环境诚信制度,公开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管理程序、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建设项目环保审查、排污收费等方面的情况,扩大公民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4、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集成,破解“科技创新”瓶颈。

(1)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平台。以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国家火炬计划东海硅材料产业化基地、江苏省硅材料科技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完善基地和园区配套功能,促进全国乃至世界硅材料深加工产业中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向基地园区集聚。以硅材料、光伏材料等为优势领域,组织实施科技创新专项计划,加快超大晶粒准单晶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培育电子级石英玻璃、太阳能光伏材料等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硅材料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力争引进8-10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优势科技资源。以东海经济开发区为基础,建设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一步突出高新技术产业主体地位,推动硅材料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2)完善科技服务体系。集成现有资源,将省级东海硅材料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东海科技信息网等科技服务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形成“一站式”科技服务大厅。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一站式融资服务;继续开展科技金融创新服务,进一步追加资本金,扩大“科技之星”融资规模,逐步形成以政策性担保、创投引导为保障,引导资本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优化帮扶环境,规划建设省级专业科技孵化器(科技创业中心)和加速器,为硅材料中小企业提供孵化场地、共享设施、投融资、管理咨询等创业服务和优惠政策,创造适合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条件,形成孵化器、加速器、高新区一体化纵向发展格局。

(3)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合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密集地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深入开展双向对接交流,务实推进主导特色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与有关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充分利用每年50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对来东海创新创业的各类人才在科技开发、技术成果转化上给予帮扶。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依托江苏省硅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引导现有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类科研平台有效对接,着力招引人才创新团队,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团队,形成一个产业集聚。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加大科技合作项目申报和争取力度,力争在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企业博士集聚计划、重大创新载体等科技计划项目上取得新突破。

(4)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制度平台,继续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县级科技创新促进机制,出台科技开发与资助、人才招引培育、企业上市融资等优惠政策,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依靠制度创新激发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创业政策,加大对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研发仪器设备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制度落实力度。健全和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成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引进省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入住东海,初步形成从风险投资、融资担保、银行信贷、上市扶持在内的“一条龙”的融资扶持体系,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和动力。(东海县人民政府县长 朱国兵)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亨德尔
官方微博
[我要纠错]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网友留言 进入论坛>>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