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从发布到实施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将对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产生哪些积极影响?谢谢。

吴晓青: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具有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的环境管理能力也不尽相同。为了维护国家标准的严肃性、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我们出台的所有环境保护标准几乎均要提前发布,并鼓励各地于标准生效之前实施环境标准,所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也是如此。考虑到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特征变化规律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需求等原因,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已经启动了分步实施工作。按《通知》的要求,灰霾天气较多的大气复合型污染较重的三区和各省会城市实施时间是2012年,刚才已经说了,要求各地最迟在2016年1月起全面实施新标准,所以把时间给大家讲清楚。

以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实施为标志,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将开始从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阶段向环境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阶段转变,这对我国环境管理的思想和理念都将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PM2.5进入新标准,这是体现环境保护以人为本、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体现,对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提高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水平,正确指引公众健康出行,消除或缓解公众感官与监测结果不一致的现象,提升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和国际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一方面,解决PM2.5问题,必须实现控制局地的污染向区域联防联控,从控制一次污染向控制二次污染,从主要控制工业行业向城市规划、公共交通、建筑、生态保护等众多领域控制转变,这些转变都将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央电视台记者: 前两天国务院常务会上曾经提出五项要求,要求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我想问一下吴部长,环保部打算采取哪些措施来推进PM2.5的监测和治理?

吴晓青: 目前大家对开展PM2.5的监测关注度很高,但如何治理PM2.5应该是更受关注的重点。研究表明,PM2.5的来源广泛,成因复杂,既有因燃煤、机动车、扬尘、生物质燃烧等直接排放的细颗粒物,又有从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既有本地污染源排放产生,又有外地源远距离输送的影响等等,这些特点决定PM2.5的防控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

为着力解决好以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环境保护部将会同有关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二、要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三、继续深化污染减排。四、着力抓好机动车污染防治。五、要加强协同防控。六、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社会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需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积极参与,大力倡导和践行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以上六个方面的工作,我们环保部门将会同有关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防治规划、措施,抓好落实。环保部门愿意与社会各界一道,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早日实现空气质量的改善。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 您能不能谈一下有关中国五类燃油税的问题,包括征收高额的柴油税,还有其他的硫化柴油的税目的有关情况,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如何体现?

吴晓青: 关于税的问题,超出了我们这个部门的职责。我们国家的车用燃油标准与机动车的排放标准是密切相关的,目前我们国家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分两类:一类是柴油车的排放标准,一类是汽油车的排放标准。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制定并出台了柴油车的三、四、五阶段排放标准,目前我国国Ⅳ车用柴油标准尚未出台,国Ⅲ车用柴油供应仍不到位。我们国家的汽油车排放标准已经出台了国Ⅳ汽油车排放标准,国Ⅴ的汽油车排放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目前我们国家市场上还不能保证充分供应满足国Ⅳ汽油标准的油品。至于您说到的税的问题,我觉得可以通过税务部门去了解。

新华社记者: 请问两个问题:第一是关于新标准的实施问题。新标准制定出来之后,下一个最关注的是如何实施,我们看到了有分期实施的规定,有几个时间节点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想问到2015年,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都要达到新标准的话,要如何来保证?在2016年1月1日按时关门又是如何保证的?第二个问题,关于PM2.5的监测问题。很多群众也很关注这个问题,他们会利用手机或者自发下载的软件进行实时的公布数据,还有一些使馆也在公布数据,很多数据和官方公布的数据是不一样的。我在前期采访中了解到,这可能是监测点设置、采样时间、分析方法不同所造成,能否解释一下?谢谢。

吴晓青: 我们现在所说的在2016年1月1日全面实施,具体的含义是指监测、发布,监测按照新的标准进行监测,监测的数据进行实时发布。到2016年1月,全国各地都要按照新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是分期不是等待,是要及早谋划,提前准备。我们认为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新标准实施的基础工作,这需要一个过程。

按照新标准的要求,为了科学地监测,我们还要调整和优化我们国家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合理布局全国环境空气的监测网络。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按照环境空气的技术规范要求,按照客观性、代表性的原则合理布设监测点位。我们已经做了测算,贯彻实施新标准,全国大概要布设1500个监测点,这需要有个过程。二是做好PM2.5监测设备的选型工作。早在2006年,环保部首先在珠三角城市开展了PM2.5和臭氧试点监测,以后陆续在26个城市开展了试点监测,为实施新标准的监测奠定了基础。三是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尽快形成监测工作的能力。

新标准发布后,我们已经做了相应的准备,要确保今后按照新标准规定的所有污染物测得出、测得准,而且还要说得清。最后是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评价和发布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公众提供各项环境质量的服务信息。

刚才问到达标的问题,我们做了测算,新标准实施后,我们国家将有2/3的城市达不到空气质量的要求,这说明我们面临的大气环境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也说明大气污染治理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改善我们国家的环境空气质量。

对一些个人和民间组织自发地对PM2.5进行监测,我们认为这说明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说明我们现有的监测数据还不能满足公众需求,说明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我们非常赞赏大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这是一方面。为了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特别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我们积极主动地邀请有关公众和环保爱好者到我们的监测实验室去参观、了解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过程,了解怎么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来进行有效监测。另外,环境技术监测人员主动走出去,和公众、环保志愿者进行沟通交流,向他们介绍环境空气监测的技术要领、技术方法,通过这样的互动使公众和社会各界能够充分地、更全面地了解我们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过程。

当然我们也要同时指出,按照国家的标准和监测方法,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有明确的技术规定。比如说我们国家对PM2.5的监测确定了两类方法,一类叫做手工监测方法,一类叫做自动监测方法。刚才说的这两种方法是作为评价空气质量的标准方法,用其他方法监测出来的数据可以作为参考。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认为抓紧加快大气污染治理,特别是PM2.5的治理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香港文汇报记者: 我想问关于重金属的问题。近年来重金属问题频繁发生,面对这样高发的污染事件,请问环保部有哪些打算和计划?

吴晓青: 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连续发生多起,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影响社会的稳定。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整治。环保保护部已经连续三年开展了以打击金属违法企业为重点的环保专项行动,2011年我们共检查企业1万多家,各地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治理工作,近两年全国已经关闭了1000余家重金属污染严重的企业。可以说我们国家的重金属污染防治正在逐步推进,重金属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重金属污染也有自己的特点,重金属污染最大的问题就是长期积累形成,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也需要有一个艰苦的过程。下一步环保部将继续严格落实去年国务院已经出台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今年我们还将联合国家八个部委继续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继续对重金属污染排放行业进行全方位的风险排查,严格落实各项防治措施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甚至关闭企业。一旦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将对涉及的地方政府采取区域限批、约谈、责任追究等严格措施,从根本上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多发态势。

中国日报记者: 有一个问题请问吴部长,您怎么看待国外的驻华使馆对PM2.5进行监测和发布?今年以来环保部对PM2.5的治理有什么计划?

吴晓青: 第一,从技术上看,空气质量的监测应符合有关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这涉及到监测点位的布设、监测人员的资质、分析方法的选择以及监测设备选型等多种因素,并采取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第二,一个城市每天的空气质量应该按照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由多个监测点位日均值、多项监测指标来对照标准进行综合评价才具有代表性,这是包括国外的一些同行们都知道并遵循的原则。

我国现在制定的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以及新的评价技术规范,与国际通行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是一致的。因此,简单以PM2.5的日均值标准来评价小时的空气质量的做法,不符合国际通行的相关技术规范,不仅不能反映该地区真实的空气质量状况,更不能反映整个北京市的空气质量状况。

第三,按照新发布的技术规定,北京市将实时发布每个监测点位的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六项污染物的浓度和空气质量的分值数,监测结果会更全面、更具有代表性。

还要说明的是,目前北京市布设的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点已经覆盖了外国驻华使馆区域,应该能够满足包括驻华使馆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公众了解北京空气质量的需求。

中国青年报: 刚才吴部长提到2/3的城市会不达标,对不达标的城市会不会有强制的减排时间表?北京市近期公布了达标方案,您怎么评价他们的达标方案?我注意到里边提到要加强预警监督机制,以后五级以上的天气是不是会实行预警?会实行怎样的预警?

吴晓青: 刚才说到有2/3的城市不能达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恶化,而是因为我们的标准加严、提高了。为了实现空气质量早日达标,目前环保部正在抓紧做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我们正在组织编制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从2011年—2015年,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基础上,重点解决PM2.5和臭氧等突出的区域大气污染问题。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实施多污染物等协同控制,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和机动车尾气控制,有效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力求到2015年使一些重点区域城市的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指标得到改善,PM2.5、臭氧等区域性的大气污染得到初步控制。另外一方面,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各地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城市达标的规划,采取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努力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按期实现达标规划。这是《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要求。环保部积极参与了北京市大气污染与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案,下一步还会积极地配合北京市抓好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实。

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记者: 我从资料中看到,环保保护工作有一个转变是从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向环境质量管理和风险防范转变,是不是有一个近期防治和风险防范结合的态势?近期防治我们会重点关注哪些行业?会有什么具体的举措?风险防范又会重点关注哪些行业,会有什么样的具体举措?

吴晓青: 污染防治始终是环境保护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十二五”期间,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做好污染治理这项工作,是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努力做好的一项工作。我们在抓好污染治理的同时,要要特别关注多发环境事件的行业,比如重金属行业。重金属行业就是我们特别关注的,容易多发环境事件的行业。归纳起来可以说,污染减排是环境质量达标的基础,质量标准达标是环保工作的目标任务,减少环境风险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行业涉及到重金属、石油化工等等行业。

新京报记者: 现在监测设备定的是哪种?国内的厂家有没有能力生产这种设备?您刚才说我们国家要建1500个点位,总共投入是多少?现在有没有存在地方上人为造成的数据失真的情况,如果有的话接下来怎么在监管上进一步加强?另外一个问题,北京市制定的措施有哪些经验是值得在全国推广的,有哪些是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不太适用的?刚才说2/3的城市可能不达标,有没有一些模型,比如在现在全国大力治理的情况下多少年可以达标,最坏的情况需要多少年?

吴晓青: 到去年底为止我们国家已经具备对PM2.5和臭氧监测条件的城市56个,有监测设备169台/套,同时具备PM2.5和臭氧监测条件的有50个城市。

PM2.5的监测方法刚才我已经介绍过,就是手工法和自动监测法,其中手工法是标准规定的基准方法,也就是说其他两种自动监测方法都要和它进行比对和校正。无论是手工法还是自动监测方法,在技术上都是成熟的,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方法。

我们做了初步测算,在“十二五”期间,要建设近1500多个点位,前期需要的投入将超过20多亿元,每年新增的费用也将超过1个亿。

包括北京市在内的一些地方治理PM2.5,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我们都会及时地进行总结,向全国推广。比如近几年来我们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总结出来的很好的经验就是区域联防联控,这就是近几年在地方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以及确保奥运会空气质量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国都进行了推广。

今天非常感谢新闻界的朋友和记者,我们做了很好的交流和互动,感谢你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关心、关注、理解和支持,下一步在新标准的实施中还要请媒体记者们继续给予支持和关注。向记者朋友们透露一个情况,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我们又启动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该标准的修订是继空气标准修订之后我们国家又一个大的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希望继续得到新闻媒体朋友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