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十九大专题

十九大报告,为什么用了这33个“最”?

文章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17-10-21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 苏向东
+|-

十九大报告,为什么用了这33个“最”?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9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14、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原话: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 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解读:这个“最”,显现了我们党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这个生态环保制度,必须最严格,不能打折扣。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5、最鲜明的品格

原话: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解读:中国共产党有很多品格,但最鲜明的品格,只有一个,那就是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

 16、最广泛

17、最真实

18、最管用

原话: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的民主。

解读:三个“最”连用,鲜明生动地强调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也显示了我们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特点。

 19、最大公约数

20、最大同心圆

原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 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解读:谈到统一战线,连用两个“最”,强调了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

21、最关心

22、最直接

23、最现实

原话: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解读:谈到民生,用了很多个“最”,此处是连用“三个最”,显现了这份报告对民生问题的特别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十九大报告,为什么用了这33个“最”?

10月13日,长兴县南太湖陈家浜村的村民在刘家渡河道边洗菜洗米。随着河道水环境大幅提升,村民们也开始恢复了用河水洗米洗菜的习惯。

24、最大的民生

原话: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解读:抓问题就要抓最主要问题,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所以,报告强调,要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25、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原话: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解读:报告对弱势群体予以特别关注,强调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6、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7、最高标准

原话: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最高标准

解读: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报告再次强调,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28、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原话: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 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解读:最终,这是一个固定词汇。但这里谈到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不由让人想起恩格斯的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29、最佳方案

30、最佳制度

原话: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 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解读:连用两个“最佳”,其实正说明“一国两制”是一个伟大创举,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事实也证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31、最不发达国家

原话: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 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

解读:最不发达国家,是一个固有名词。但这句话,也正说明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32、最痛恨

33、最大威胁

原话:人民群众最痛恨 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

解读:这是十九大报告中,最后出现的两个“最”,清醒地指出了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所以,报告强调,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十九大报告,为什么用了这33个“最”?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上一页   1   2  


更多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