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十九大专题

境外记者体验“中国式养老”:“在这里度过余生是一件幸福的事”

文章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时间: 2017-10-22 作者: 黄海波 责任编辑: 焦源源
+|-

“在这里度过余生是一件幸福的事”

境外记者在北京恭和苑体验“中国式养老”

  19日,境外媒体记者在恭和苑老年社区采访。(乐萱摄)

作为观察中国发展的窗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19日上午,参加大会采访的40多位境外媒体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恭和苑老年社区集体体验了一把“中国式养老”。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笑容”

“我在这里天天乐呵呵的,没有发愁的事情。人老了,不能老是吃、睡两点一线,养老也要有作为,舞会、读书会我都参加,他们叫我‘刘大姐’‘刘美人’‘刘政委’,绰号可多了。”在现场多国语言翻译下,刘钟云向不同肤色的洋记者分享了晚年生活。

刘钟云的老伴几年前去世,老人的精神状态急转直下,连吃饭也没了味道,直到经人介绍住进了恭和苑。

“到这里后体重长了3公斤,6斤肉呀!”刘钟云提高了嗓门。老人的幽默风趣,打动了现场采访的白俄罗斯电讯社资深评论员安丽娜:“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笑容。”

短暂的体验,让安丽娜对这家养老机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拉住一位工作人员,仔细询问前期投入,收回成本的时间,政府部门如何扶持等问题。

对于老年社区的费用,安丽娜认为,目前中国有各种价位的养老院,“在任何一个国家,有选择都是一件好事。”

和刘钟云一起生活的还有283名“老伙伴”,他们平均年龄超过87岁,正在这里享受着“住、吃、乐、护、医”一体化服务。

恭和苑老年社区由“乐成养老”投资设立,占地13000平方米,有269个房间。截至目前,入住率超过了95%。

进入样板间,温馨的卧室内,墙上挂着老人的书法作品,桌上摆着家人的照片,书架上则是老人喜欢的读物和自己的著作……在格林纳达新闻署官员泰特斯眼里,这里的一切显得非常“体面”。

泰特斯此前就听说,中国一些养老机构拥有先进的设施和技术,实地参观证实了他的想象。

“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样先进的养老院,老人在这里度过余生,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泰特斯说。

 老人小孩玩在一起,“这种感觉真的真的很棒”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在熟悉的旋律中,稚气的幼儿园小朋友边唱边舞,围着爷爷奶奶们绕起了圈,逗得老人们开怀大笑。

86岁的马贵云是第一批入住的老人。每次小朋友们来表演,她都要精心“打扮”。她特别享受和小朋友在一起,几天没见,就会想他们。

眼前的这一幕,也让土耳其《光明报》记者格克汗动容:“老人和小朋友玩在一起,唱歌、画画、做手工,给孤独的生活带来快乐,这种感觉真的真的很棒!”

高个子大胡子的格克汗到过中国很多地方,“见多识广”的他说,中国政府这几年在养老方面的投入很大,自己也不止一次去过中国的养老院,“但此时此刻无疑让人难忘”。

为了将幼儿园“开进”养老院,“乐成养老”特别建设了一条“时光隧道”。这条连接幼儿园和老年社区的200米长廊,一边装饰着长寿老人齐白石的石刻印章,一边镶嵌着五彩缤纷的彩盘画。

在每一次恭和苑“一老一小”的活动中,老人们从这头走到那头,给孩子们带去文化与传承;孩子们从那头走到这头,给老人们送来欢歌与笑声。几年下来,两者已经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一个个温情的“一老一小”故事。

长期关注不同阶段人群生命特征的北京大学教授苏彦捷,对恭和苑试点“一老一小”模式显得非常兴奋,“从发展的角度,这是一种互惠。”她说,“孩子童真的笑声会让老年人眼睛发亮。”

“从人的心理退化角度来说,丰富的刺激可以延缓老人的心理退化。”她说,从孩子成长的角度,也需要这种代际之间的文化的传承,特别是一些经历沧桑的老年人,他们的人生阅历是常人,尤其是年轻的幼儿教师不能给予的。

1   2   下一页  


更多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