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十九大专题

文化界热议十九大报告 他们眼中的关键词有哪些?

文章来源: 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 2017-10-23 作者: 成琪 等 责任编辑: 吴疆
+|-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立场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十九大报告

毕绪龙:十九大报告首次写入了“中华文化立场”,中华文化立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场就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精神、创新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立场、理论立场和实践立场。

郭万超: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中华文化”,这个表述更为准确,涵义更为丰富。中华文化立足于华夏文明,有自己的根基,同时“兼容并蓄”,吸收外来文化,历经了千年以上的历史演变而形成。

张元林:文化产品必然应该有自己的气象和内涵。中华文化有绵延千年辉煌灿烂的发展历史,在新的历史时代和新的技术环境下,中华文化有了全新的表达方式,但其精气神不会有根本的变化。中华文化也是相对于其他国别文化、民族文化而言的,经过多年的成长,中华文化从长达百年的沉寂再次复苏,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拥有了能够与其他先进文化对话的基础和条件。此刻再提中华文化,既是历史必然,也是使命担当。

闫爱平:我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不到四十年的时间之内,GDP总量一跃前茅,超过日本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认为有相当部分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影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道德准则,中国人艰苦奋斗,勤劳善良的品质,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实现对新事物、新技术、新文化的接受、学习与消化吸收,并创造性地转换为自己的东西。因此在新的时代,在肩负新的文化使命的同时,我们更要继承好优秀的中华文化。

关键词:创新文化

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十九大报告

毕绪龙: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创新文化”,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新提法。实际上,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已经由科技创新扩展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创新文化包括但不局限文化创新,它是创新思维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行业,从而形成的全民族的创新文化氛围、意识、能力和业态。这种创新文化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动力,将会汇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陈少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老百姓更多样化的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与“新的文化使命”一脉相承。我们一方面要传承,一方面要创新,激发全民族的创造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李新永: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文化继承和创新的支撑。这样,精神文明作为源头活水,才能源远流长、奔流不息。

邱伟: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在创新文化上,我们要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今后我们也将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艺术与科技人才、文化行业领军人才和高水平文化创新团队。

关键词:文化繁荣兴盛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十九大报告

蔡诗章: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满足人们群众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不仅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体会到国家发展给人民带来的实惠,更是保障我们每一个个体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邱伟: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最大受益者是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是任务也是使命,需要广大文创工作者有传承、有创新、有发展。在文化创意旅游事业上,我们当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通过深刻洞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内容的建设与创新,打造更多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贡献力量。

宋慰祖:我们已经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世界进入到创新驱动的新时代,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要求我们的文化更加的繁荣,要求文化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消费和体验。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文化不断的创新和创造,文化要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给人们以更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

关键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报告

毕绪龙:在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小康”时代,人民物质生活需要仍然处于基础需求地位,我国依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伴随着国家富强、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将会成为时代追求目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为人民提供物质需求”方面,社会生产已经不再落后,但是面临均衡发展和充分发展的挑战和矛盾。因此,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调整,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准确判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是单一的物质需求,也不是单一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是整体性的需要,包括了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要不断满足这一整体性需要,就需要我们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精神文化需求自始至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衣食富足后更重要的需求、最根本的需求,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并没有否定之前表述中的人民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而是根据新时代新需求做出更加准确表述。

高宏存:进入小康社会之后,整体而言,物质的基本需求,按照现有标准都实质性脱贫。更多的需求体现为人们精神和文化的需求,不是说物质需求不重要了,而是需要有更精致的物质生活,更舒适的物质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国家要更好的引导全体公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提供更有效的服务,能够让人们更丰富的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从而让整个国民的现代文明素质有根本性的提高。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心,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文化工作的责任和任务将比过去更重。不论是从大文化的角度来讲还是从窄文化的角度来讲,将有更高的要求。

郭万超:“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表述相较于“物质文化需要”来说,是一种品质的提升,层次更高;同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生产”已经不再“落后”,而是“不平衡不充分”,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彭中天:今天在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处在一个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转折时期,也是近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机。但百姓的需求在变,已不满足简单的温饱和纯物质的需求,整个社会正在由富向贵转型,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从发展理念到发展模式、从结构升级到动能转换都要有新的突破,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