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慷慨激烈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勇事迹,但他有一颗对党忠诚、对扶贫事业挚爱的拳拳之心。多年前,他离开舒适的金融工作岗位,毅然踏上扶贫征程。无论是担任第一书记,还是担任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无论是在家乡扶贫,还是在几百里外的异地帮扶,他都毫无怨言、恪尽职守、埋头苦干、真诚奉献,像老黄牛一样,在扶贫战线上默默耕耘近六个春秋。他就是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阜阳审计中心业务经理、省联社驻桥桂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游利。

游利作为一名扶贫选派干部,始终以“党让干啥就干啥,党让干啥就干好啥”为座右铭,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以对扶贫工作的卓越追求和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谱写了一曲大爱无私的扶贫赞歌。


对党忠诚系扶贫

2014年9月,时年47岁的游利,从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阜阳市审计中心被选派到阜阳市临泉县滑集镇梁王村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对于组织的安排,游利欣然接受。这是组织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为此,他经常这样提醒自己:“群众利益无小事,扶贫工作大于天”。

 


在梁王村近三年,游利始终把贫困群众当亲人,把扶贫工作当第一要务。他勇挑重担、迎难而上,求真务实、扎实苦干,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帮扶措施,推行挂图作战。他全力在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上下功夫、求实效,竭力为困难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他所驻村扶贫工作年度考核始终保持先进行列,他本人也在年度考核中保持“优秀”等次。

2017年4月,刚刚选派期满回到单位的游利突然接到省联社党委打来的电话,问他愿不愿意到远离家乡近300公里的贫困村——宿州市埇桥区解集乡桥桂村,继续开展扶贫工作。游利听后二话没说,立即答应。

谁不知道扶贫工作又累又苦?况且他刚从一线岗位上回来,这不是纯粹给自己找罪受?当游利回想起当初的选择,他无怨无悔地说:“因为多年来,我的脑海里始终装着这样一个信念,党叫干啥就干啥,一切听从党召唤。”朴实的言语,道出了他对党绝对忠诚的真挚情怀。

 


不过,这回下派,妻子真有意见了,带着责怪的口气质问他:“你都这把年纪了,又要去那么远的农村!原来是第一书记、队长,现在才是个副队长,你到底图个啥?你还要不要这个家了!”妻子的责怪不是没有道理,因为父母都80多岁了,而孙子才刚出生,家里真的很需要他。

如果在阜阳,他肯定能利用业余时间照顾家人。但是,他考虑到自己受党教育多年,不能只想着个人的利益得失!再说,扶贫是一项政治任务,自己已在一线磨砺三年,再次下派能够利用经验更好地开展工作。

于是,他耐心细致地做通了妻子和家人的思想工作,年届天命之年,他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扶贫事业的执着追求,背起行囊,毅然踏上远离家乡的征程,再次与扶贫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坚守初心担使命

桥桂村地处宿州市埇桥区的东北边陲,远离城区近百里,经济落后、地理偏僻、交通不便,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村里环境卫生差,连一个像样的村部都没有,村民们依然固守着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要想在这个山沟沟里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如期完成脱贫任务,估计会有相当的难度!”游利回忆起刚到桥桂村的场景依然感慨万千。

 


“我们来,就是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如果这里富得流油、环境优美,还派我们来干什么?我作为扶贫战线的老兵,更要树立信心,迎难而上,决不能打退堂鼓!”驻村的第一夜,游利辗转反侧却暗下决心。 

在他的感召下,扶贫工作队的同事们很快坚定信心。随后,凭借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他主动提出“相信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建议。从开展调查研究入手,他与同事们一道,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准确掌握桥桂村每家每户的详细情况,为精准扶贫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良好的基础。

工作中,游利主动放下选派干部的架子,经常骑车或步行到贫困户家中嘘寒问暖,与他们促膝长谈,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急所忧所思所盼,并随时记好民情日记。几年下来,他的扶贫日记达六七本。通过走村串户,游利同志不仅很快熟悉每家每户的情况,还与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时间一长,村两委和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老游”。

 


多年来,“老游”始终牢记入党初心,以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定力和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满腔热情投入到驻村扶贫工作中。


情系群众解民忧

“扶贫要扑下身、沉下心、付真情,对症下药、因户施策,真正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取得实效,赢得老百姓的认可。”这是游利常说的一句话。自参加扶贫工作以来,他始终把困难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难所忧作为“第一信号”,把破解脱贫难题、解决群众困难作为“第一目标”。

 


桥桂村地理位置偏僻,发展资金匮乏、集体经济薄弱始终是制约脱贫攻坚的短板。对此,老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帮助村里和贫困户解决资金难题,游利充分发挥工作性质优势,主动协调当地农商银行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开展送贷上门服务。先后为解文利、郭良美等10余户贫困户办理小额信贷20余万元,切实解决贫困户的贷款难问题,引导他们走上自主创业的脱贫之路。

2019年10月份,因沐浴扶贫政策春风而脱贫的桥桂村“诚信服饰”负责人解文利想扩大生产规模,但是还有5万元资金缺口。一筹莫展之际,游利立即联系宿州农商银行解集支行,很快就帮助办好5万元贷款。11月份,游利又协调宿州农商银行给解文利授信10万元,她可以根据业务需要随用随贷。

很快,如鱼得水的解文利在解集乡集镇开办分厂,这样她共计拥有电动缝纫机40台、电动锁边机5台,雇佣工人30余人,其中10人来自贫困家庭。目前,解文利已经还清公公生病期间欠下的全部外债,摆脱了贫困,成为脱贫致富的典型。“诚信服饰”被当地人誉为名副其实的“扶贫小厂”。

解文利多次表达感谢,均被游利婉言谢绝。今年元宵节,解文利专门买了几斤元宵,送给正在疫情防控一线值守的游利和他的战友们,以此表达感激之情。

 


同时,为了增强村级经济的造血功能,游利还与同事们一起,积极争取省联社的资金支持。2017年以来,共争取专项扶贫资金264.9万元,桥桂村先后发展薄壳山核桃种植基地370亩、软石榴种植基地100亩。

对于特困群众,游利更是关爱有加,村里无论哪家遇到困难,他总是率先伸出援助之手,想方设法帮忙解决。村民纪家友年至耄耋,家徒四壁,生活十分艰难。游利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心里特别难受,他从老家拿来四季换洗的鞋服送给纪家友,并掏出200元钱让他买些肉菜改善生活。为了改善纪家友的居住条件,游利积极协调,为他申报危房改造,并按程序纳入低保。

村民荣文超身患白血病,为了治病,家里债台高垒、一贫如洗。得知这一情况,游利多次入户了解情况,将他家按程序纳入贫困户进行帮扶,使其享受健康扶贫政策,不再为无钱治病钱发愁。荣文超出院后,游利第一时间探望,送去200元钱让他买些营养品滋补身体;荣文超身体虚弱不能受寒,春节前夕游利为他买来棉大衣。新冠肺炎疫情到来,得知荣文超在上海打工的儿子那里过年,暂不能回村,又没有啥收入,游利又通过微信转去600元钱。

 


游利还不失时机地鼓励荣文超的妻子种植果树、养牛,依靠国家的扶贫政策和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不仅如此,游利又给她安排了每月工资600元的虫情调查员公益性岗位,增加了荣文超一家的收入。荣文超逢人便夸:“老游同志对俺一家真的太好了,他不仅是俺的救命恩人,还帮俺摆脱了贫困,俺真的不知怎么感谢他!”

2019年10月份贫困户纪传军家不慎失火,贫困状况雪上加霜。游利从家里拿来衣服,又买件棉大衣送去;春节期间疫情严重,游利委托村书记送去400元进行慰问。贫困户桂治双生病期间,游利送去营养品和200元钱;贫困户桂广夫受冻,游利送去棉大衣……

为了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游利在养殖大户与贫困户之间架起“连心桥”。他和村干部一道动员鼓励65户贫困户入股“计林养牛场”。贫困户每年如期分红,增加了稳定收入。

2020年2月1日,正值年初八。区委组织部通知要求扶贫干部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游利闻令而动,义无反顾,身先士卒,勇挑重担,连续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不曾回老家休息一天。他还联系省联社争取资金为村里买来值守岗亭等防疫物资。他和同事们一道了解全村117户贫困户在疫情期间的生产生活等情况,并向他们宣传防疫知识。同时,通过精心排查为32户贫困户申报产业扶贫资金14.98万元;为出外打工的贫困户申领外出打工路费补贴;多方联系当地农商行,筹集酒精、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助力“诚信服饰”、“计林养牛场”复产复工。


历尽磨难终不悔

几年来,由于驻村帮扶工作千头万绪,游利时常忙得不可开交,加上离家太远,来回一趟的确不容易。有时候,他几个周末才回家一次。


 

2018年5月份,他母亲肺病再次复发,又一次住进医院。当游利接到妻子的电话后,想到一辈子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弟姊妹几个拉扯大的母亲,年岁已高儿子却不能在跟前尽孝,现在生病也不能在床边照顾,甚至连回去看一眼都不容易。那一刻,游利百感交集,禁不住泪如泉涌。于是,他安排好近期工作,便匆匆赶回老家看望母亲。

他多想在家多呆几天,好好地照顾母亲。但是,桥桂村的扶贫项目急需落实;要开展贫困户真实性排查;又要对种植户、养殖户的资金到位情况进行摸底等等……一堆的工作需要去做,他怎么能安下心来待在家里啊!母亲见他一直关注扶贫工作而坐卧难安的样子,非常理解他,含着眼泪对他说:“儿啊,你是公家的人,就得办好公家的事。我好多了,你赶紧回去吧,不用担心我。”

一天,他正在走访贫困户,妻子给他发来了视频,他看到病床上母亲在招手,人已经瘦得不成样子。他心如刀绞,泣不成声,再三嘱咐妻子替他尽孝。2019年1月19日,母亲离开人世,游利再也克制不住自己,他长跪不起,嚎啕大哭。他在心底对母亲倾诉: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自己做好扶贫工作是响应党的号召,是对党的爱、对国家的爱和对群众的爱,这是大爱!他知道母亲会宽恕他理解他的。

 


多年来,当家人需要游利这个顶梁柱的时候,他总是不在身边。孙子生病住院,游利正接受省级扶贫检验不能回家;外孙出生,女儿身体不好,差点儿丢掉性命,时值省第三方评估,游利迟迟不能回家。家人虽有责怪但也支持,游利自己心里更苦不堪言。

每次回家,当游利看到80多岁的父亲步履蹒跚,一人独居,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滋味。一次,妻子嗔怪地问老游:“娘去世了,爹也老了。你扶贫不在旁边一点也不后悔?”这句话真的问到了游利的痛处。他潸然泪下,嘴上却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真实身份隐藏30年, 30年不回家被骂‘不孝’。咱跟人家比算得了什么呢?”妻子点点头,表示理解。

不经一番风霜苦,难得寒梅吐清香。经过游利和同事们两年多的努力,如今的桥桂村旧貌换新颜。俯瞰桥桂,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碧根果生机勃勃,软石榴郁郁葱葱。整个村落网络全覆盖,路灯闪闪亮,村民吃上自来水,用上太阳能热水器。村里环境整洁,井然有序,庄稼人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由于成绩突出,2019年以来,游利的事迹被新华网、安徽扶贫网、宿州市扶贫网、《安徽日报农村版》、《拂晓报》、宿州市电视台、埇桥区电视台等媒体连续报道。游利作为群众身边的好党员、好干部,被埇桥区宣传部作为“埇桥区先进典型报告团”成员在全区范围内参加巡回演讲。

 


勇当扶贫排头兵,甘作人民孺子牛。几年来,游利始终牢记组织重托,坚守扶贫岗位,心系贫困群众,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把对贫困群众的真情大爱默默播撒在孤独艰巨的扶贫路上,他用质朴的语言、平凡的行动、不菲的成绩,生动诠释了一名扶贫干部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