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训生春晖 文华碧水润心田——重庆市实验中学校训薪火相传

发布时间: 2015-02-12 14:26:4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佟静

学生的“进哥哥”、“胡伯伯”



 “进哥哥”、“胡伯伯”——是学生们送给胡先进老师的亲昵称呼。一个把心献给孩子的教师,是一定能在孩子们心里唤起回音的!

平易近人、关爱学生是胡先进老师最大的特点。2008年512汶川地震时,正在家里午休的他被地震的摇晃惊醒,不顾家人安危,女儿要参加高考,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宿舍的拥挤,可能出现踩踏事故,立即跑到宿舍组织学生疏散,并连续几个晚上带领青年教师通夜守候在学生宿舍外。

学生曾令秋,小学时父亲去世,家有祖母、母亲和读初中的弟弟,靠母亲一人务农为生,经济十分困难。胡老师号召科任老师捐钱捐物,还常常带他到家里吃饭,与他谈心交流。在胡老师的资助和关爱下,曾令秋同学表现优秀,考入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研究生。在曾令秋同学读书期间,胡老师在经济上的资助近万元。经胡老师资助过的贫困学生还有曹兆伟、王新春等多人。

有一位学生,不但入学成绩差,还染上不良习惯。入学不到一个月,偷盗同学财物40多次,胡老师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追踪5天并追回他所拿的东西。事后胡老师经常与他交心、谈心、多次召开班委会、寝室同学会,要求全班同学真心的亲近他、关心他、帮助他,经过努力,这位同学彻底改正了恶习,成绩也不断上升,终于考入重庆建筑大学。当别人问他为何这样投入,他憨厚地笑着说:“我只是在努力践行校训,没有啥。”

因胡老师的突出贡献,他获得了重庆市“十佳班主任”、“中学特级教师”称号。

力行讲台的育人楷模

在实验中学的校园里,经常看到一个朴实而繁忙,天天最先进教室的身影——曾经当过木匠,现在是全国劳模、中学物理研究员、特级教师刘晓华。

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是教师的无私奉献。在爱人做手术住院的20多天里,刘晓华白天坚持上课,晚上到医院护理爱人,从没有向领导提出任何要求,没缺一节课。一段时间,刘晓华患有严重的过敏性支气管炎,最近两年,又患上慢性荨麻疹。一次,他的支气管炎复发,行走困难,在医生的多次催促下只好住院治疗。十多天里,他利用治疗的间隙回校上课,学生看见老师拖着沉重的病体支撑在讲台上,都流下了难过的眼泪,求他安心养病。可他却谢绝了学生的劝阻,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了学生。一发病就长达数月的慢性荨麻疹,使刘晓华身心备受折磨,老师们都劝他请假休息,可他总是以“学生需要我,我也离不开学生”为由,谢绝大家的好意,坚持战斗在自己深爱的讲台上。

刘晓华以对校训的深刻理解和践行,教育学生“要成才,先做人”。在同济大学读书的蒋姓学生回校看望老师时说:“刘老师,您教我的物理知识我大多数都忘了,但您教育我们离开教室、寝室时要管好门窗,关好点灯,乘车时要给年老体弱的人让座做人之道,至今我还记得十分清楚。”在南京理工大学读书的王姓学生给刘老师的信中写道:“您那坚韧的心态至今对我深有影响,使我从不轻言失败……。”在电子科技大学读书的卢姓学生发给刘老师的短信中表达了情真意切的心声:“您对我的影响太大了,受用一生,真的很感谢您。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多的是人格魅力与博大胸怀……。”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刘晓华确实操碎了心。家长们都说:把孩子交给刘老师,我们放心。

在《红岩耕耘之星》画册里,刘晓华写下了他多年的教育心得:教师的品格是教育学生的最好素材。

过去百年,巴中历经变迁成实验,辛勤耕耘结硕果;

未来岁月,实验薪火相传生春晖,承前启后续华章。

百年名校,百年校训,口口相授,代代相传。校训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重庆市实验中学弘扬“苦学力行、求是求新”的校训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奋战新的一百年。

责任编辑: 佟静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