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成老师生财之道 有老师一暑假挣四五万元

发布时间: 2015-07-24 10:25:05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佟静  |  责任编辑: 佟静

“降温”:光靠猛药行不行?

据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将在职教师是否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评审、岗位聘用、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并接受社会监督。然而,在升学率仍是学校命脉、分数仍是升学的硬杠杆下,家长的需求、校方的默许都使得有偿补课难以根除。

一些家长希望,学校能出台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让其专心于学校教学。同时,也希望能打破长期以来“唯分数”的考试选拔标准,不要过于看重分数,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孩子都“不需那么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有偿补课难禁的原因一是参与教师众多,导致“法不责众”;二是教师收入不高,学生补课需求旺盛,彼此合拍,学校又不愿为难自己教职工。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遵民分析,现在考试越来越难,不靠校外补课,学生难以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而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后;另一方面也跟部分地区教师待遇低有关。

“现在的公立学校,一个班最少也有五六十个学生,老师辛辛苦苦干一个月也就几千块钱的工资,我们需要这些额外补贴。”一位西部省份的老师坦言。

吴遵民认为,一味地禁和堵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有偿补课的根源在于考试选拔制度。“我们要考虑如何全面考查学生素质,这样学生就不会为了一张考卷而拼,补课就会降温;如果老师待遇提高了,课堂上就会全心全意教学生,学生也就不会去校外补课了——这些问题不解决,禁和堵的收效甚微。”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认为,应尝试建立有效的协同监管机制,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生、家长、教育培训机构等利益相关者都纳入对有偿补课的监督管理辐射范围内。“这不仅需要持续治理的力度,更需要治理机制和模式的契合度,否则达不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记者魏梦佳、潘旭)

责任编辑: 佟静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