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同甘共苦的伴侣

中国网 | 时间: 2010-05-06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在您父亲受到一些批判或者打击,或者不理解的时候,您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态度?

黄楠:1959年以后我母亲也受到一些冲击,后来还受到处分。当然1962年平反了。我母亲当时一方面是非常担心父亲的情况,另一方面也非常担心孩子。所以,我母亲想办法在她单位要了一套房子。当时她已经调到研究所去了,这套房子在文革当中对我们一家人非常重要。但是我母亲始终觉得父亲是一个好人,她能理解人家批判他右,但是不能批判他是一个反党分子,是一个野心家,这是我母亲从来不能理解的。而且在文化大革命当中,我母亲还是全心全意照顾我们,不断写信跟父亲联系。

我母亲是一个知识分子,总有一些罗曼蒂克的想法,而我父亲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人,是非常实在的,在这些方面来说,不是特别融洽。但是我觉得她对父亲几十年的了解,两个人同生共死,生活了这么多年,同甘共苦所建立起来的东西有非常深厚的基础。这种基础我有一些说不出来,我们可能也不太能够理解到她的深度。但是在文革当中,我母亲对父亲的状况非常关心,只要有机会就给父亲送东西去安慰他。我觉得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能够同甘共苦的情感。人一辈子有这么一个伴侣,也算是可以了。

中国网:母亲在对子女的教育上,给您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黄楠:我母亲更注重孩子文化上的教育,比如我弟弟那个时候不会写作文,开玩笑让他写下雪,他就说“团团累累的挂在树上”,我妈妈会帮助他一句一句地去改。记得放假的时候叫我们锻炼身体,我们四个小孩从院子里跑出去,每天早上顺着小胡同跑一圈。她比较注意我们的学业。1959年以后,我父亲出了事,我和我弟弟功课非常好,我当时考了北大,我弟弟考了清华,两个小的还正在上学,文革以后都很快考上了学校,他们两个后来都读了硕士、博士了,功课都很好,而且受家里传统,底下的几个也都是清华、北大的占多数,我女儿最惨的,是师大毕业的。

中国网:1986年父亲过世的时候,您母亲写到“即死无憾矣,仰不愧天,俯不怍人”,这是您母亲对您父亲的一个评价?

黄楠:是的。我父亲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他这一辈子,觉得对不起的就是那些死了的先烈,他对自己的评价就是想想那些死了的人,我觉得自己已经是历史的“幸运者”了。所以对他来说,他没有别的东西可以顾忌了。从这些方面来说,他是无愧国家、无愧人民、无愧于党的。当然不等于他没有缺点,工作中没有错误,他自己的说法,他说凡是我在位的时候,党做错了事情的,我举了手的,我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他很勇于承担自己曾经有过的错误,而且也希望从这些错误当中能够总结教训以后不再犯。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