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略思维打造“蓝色引擎”

中国网 | 时间: 2009-08-07  | 文章来源: 大众日报

显然,半岛蓝色经济区虽立足于半岛,立足于山东,但它既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概念,也不是完全的行政区划概念,而是在全国、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自己的定位:它以海洋为重要特色,但又不局限于海洋,目标是推动陆海一体,区域协调发展。以这样的视野、这样的理念审视、规划半岛的未来,可以说切中了山东半岛未来发展的关键,使之有了更清晰、前景更可期待的战略定位。

这一定位,从开放的角度看,就是要把“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山东乃至整个黄河流域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使之成为外来投资的承接地、吸引国际产业转移的接续带,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强力引擎,推动沿海与内地的良性互动。从地缘角度看,有助于将山东半岛无可替代的区域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和产业融合优势;成为崛起于环渤海南部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增强向周边腹地的集聚和辐射作用的同时,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和天津滨海新区形成优势互补、 良性互动的环渤海区域发展新格局,为东部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对接整合、联动共赢奠定基础。

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共赢

除了大海,蓝色还意味着什么?

走访沿海各市,无论是地方政府领导,部门官员,还是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大家形成共识: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绝不仅仅意味着向大海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蓝色,既和海洋有关,还意味着生态和环境,要求环保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刘洪滨教授指出,不是向大海伸伸手就“ 蓝色”了。在对海洋的利用上,发展必须和保护并重。 没有保护的发展,就如同又来一次大跃进,大铺摊子,乱上项目,后患无穷。

潍坊市委常委、滨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苏立科提出,蓝色,意味着科技含量、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陆海相连,是人与自然、长远与现实、产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韩立民教授说,打造蓝色经济区必须牢牢把握这样四个特征:即陆海一体与海陆统筹、海洋科技先导与外向辐射、生态文明与环境友好、开放互动(向海、向陆)与城乡一体。

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不单单是引来投资、承接产业转移,也不仅仅是山东自身经济增长模式的提升,而是在探索一条新路—— 经济增长、 统筹协调、环境友好区域发展新模式;不单单是重复建开发区,开辟几个示范窗口,而是在建设海洋强省战略目标指引下,通过制定科学的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各地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整合资源、找准突破口,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实现海洋产业持续发展;也不是沿海各市单兵突进,各地在经济区功能定位方面,既要体现自身特色,又要与其他经济区形成互补,错位发展,在沿海和腹地的关系上,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也要优势互补、互为依托,实现共同发展。

记者在青岛采访时了解到,目前该市正组织实施老企业搬迁,计划用5年时间,把100 多家市区老企业改造升级或搬迁。这是该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这一战略,传统的工业岸线将变身为现代化经济岸线、生活岸线和生态岸线,传统产业也将让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就意味着,青岛正在用发展的力量,将胶州湾的保护推向新的平台,同时其自身的产业发展和升级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而放在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大背景下,定位于半岛龙头的青岛,主动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高地,必将对实现半岛地区的产业错位、优势互补和经济一体化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



   上一页   1   2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