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中国访谈

全国政协那些年的一号提案

发布时间: 2015-03-03 18:07:2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瑞芳  |  责任编辑: 王瑞芳

2003年来,农业、环保最受关注,九三学社四提一号案。

“一号提案”是每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会议中的焦点,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紧紧围绕当前经济社会改革热点,提交提案与建议,“争夺”这个“提案第0001号”。

2003年:十二年前,环保产业发展即为一号提案。

20世纪初,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付出了环境恶化的代价。据报道,1998年~2002年的五年中,国家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达到5800亿元。与此同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日益成为国家社会的热点。

2003年全国政协第十届一次会议的一号提案,就是民进中央提出的关于《引进市场机制,大力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的建议。这个提案提出将市场机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扩大,效率提高,以应对环境保护难题,受到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财政部的重视。 这份第0001号提案,是民进中央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经过了对长江上、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持续3年的系列调研,形成并提交的多项建议,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采纳。

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关注农村问题,推动农业税取消

接下来的几年里,农村问题凸显,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失、农业用地被不断征用、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越拉越大,传统农村的经济形态受到强大冲击。征地强拆导致暴力,失地农民则用极端手段反抗,类似新闻在报章上连篇累牍,三农问题逐渐成为全党全国亟需解决的头等大事。在此背景下,2004年、2005年的全国政协一号提案连续聚焦于三农问题,分别是九三学社中央提出的《尽快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和致公党中央提出的《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尽快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指出,由于在征地运动中各地对农民的土地补偿标准普遍偏低,难以维持长远生计,在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就会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成为社会的流民。由于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不明确,权能不明确,这就造成征地补偿的内容、对象以及征地补偿费用分配等都存在大量问题。国家应当加快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农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及各项权能,加快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使农民充分享有对土地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从而第三次全面解放农民。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正式废止,中国两千多年的农业税终结。

2006年:入世过渡期结束,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

2006年,正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5个年头,也是过渡期结束之年。从此之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越来越高。改革之初,为了吸引外资对发展中中国的投资,中国曾给予外资企业在所得税等方面各项政策优惠。而随着内资企业在数量、资金、规模、技术等各方面的崛起,要求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当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内、外资企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而保证这种竞争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一,就是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同年两会,由民建中央提交的《关于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提案》,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全国政协的一号提案。

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两税合一”,并于2008年开始执行。

2007年:还记得经适房和廉租房吗?

不仅中国企业需要公平,中国的居民也亟需公平。自2005年开始,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成为绝大多数国人的奋斗目标。从北京到深圳,从上海到成都,几乎所有大中小城市的房价都翻了一两翻。

2007年的两会,飞涨了两年的房价,再度成为热门议题。这一年的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关于政府参与投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议》来自民革中央,提出政府必须直接参与到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中去。提案认为,政府作为住房发展商,不是为了取代市场机制和私人发展商,而是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市场的作用。

2008年:股市6000点神话破灭之后

2007年也是令中国股市刻骨铭心的一年。

2月27日,沪深股市遭遇十年来最大跌幅,并迅速席卷全球股市,香港、欧洲、美国,全世界股市数十万亿美元的市值因股指暴跌而消失。

5月30日,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导致当天两市共900多只个股跌停,随后,股市开始了两个月的中期调整。

牛市并未停止,直到10月16日,上证指数达到了大盘历史最高点6124点。从这之后,蓝筹股泡沫破灭,整个市场为之付出了代价。此后一年,在包括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股市笼罩在绝望与黑暗之中。

2008年两会,民建中央的《关于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税收政策的提案》顺势成为了全国政协第0001号提案。该提案认为,资本市场的税收政策应以合理投资为导向,倡导长期投资、抑制短期投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扶持中介机构健康发展为政策取向,建立起多层次、多环节、协调征管、体现公平的资本市场税制。

2009年:你是否感受到了就业难?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就业艰难成为民生之困。

在这个时期,应届毕业大学生数量屡创新高,而城市工厂就业岗位减少,大量进城务工人员返乡,给城市、农村的就业市场都带来了巨大压力。

当此之时,致公党中央在2009年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提案》,作为当年的一号提案。提案着重关注了大学生、农民工两大群体的就业问题。

2010年:“低碳”成为潮流

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中国经济,许多公众、专家、媒体已经意识到,虽然2009年中国GDP增速成功“保八”,但是单纯依靠投资,依靠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依赖消耗大量资源能源的发展终将难以长远维持。

在这样的社会认识下,九三学社中央提交《关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建议》为一号提案,这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取代陈旧的发展观念,“低碳”的概念正在成为潮流。

2011年:“十二五”开年关注社会保障不公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在实际运行的社会保障主要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组成。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制结构对城乡社保一体化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主要表现在乡村地区的社保待遇与城市差距过大,管理更艰难。

农工党中央就瞄准了城乡社保制度空白,在2011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的提案》,并成为一号提案。

2012年:引导民间资本走入阳光下,助力实体经济

2012年的一号提案《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比较特殊,它是由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名提交的提案。

在2008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商业上逐渐形成了“一流企业做金融,二流企业做房产,三流企业做市场,四流企业做实业”的局面。对此,社会关注点重新回到了扶持巩固实体经济,提案建议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中小企业生存困境,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能源等领域,对垄断性行业征收“暴利税”,对中小企业“少取多予”,同时,引导民间资本从“灰色地带”走向“阳光灿烂”。该提案交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银监会、财政部办理。

2013年:绿色农业引领“低碳系列”提案

与2004年、2005年相似的是,2013年两会时的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回到了三农问题,并且与环保结合了起来。九三学社中央提出了《关于加强绿色农业发展》的提案。

该提案重点关注了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资源浪费和破坏、污染日趋显现、农业生产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对策建议,是对农业发展道路的补充修正。媒体报道,从2012年开始,九三学社中央多次赴四川等地调研,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强绿色农业发展”提案。

九三学社介绍,2007年以来,九三学社中央将“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作为参政议政的重点并聚焦于低碳发展。从2009年开始,九三学社中央陆续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低碳经济、绿色工业、交通节能等“低碳系列”提案。

媒体报道,多数分析人士指出,近两年的全国政协会议提案涉及内容,多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中有所提及,也属于当前改革热点。

2014年:“一号提案”关注“第一生产力”

2014年,九三学社中央蝉联全国政协一号提案,提交了《关于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提案》。这份主题词为“科技创新”、“科研管理”的提案,从机制、机构、系统、平台、人员等角度提出基本的方向建议。

该提案指出,从1978年的52.89亿元到2012年的5600.1亿元,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35年间增长了100多倍。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投入体制机制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也逐步显现,集中体现在“有形之手”对产业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的干预。

该提案提出5项建议,包括评价机制改革;应用型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以及研发成果资本化;构建跨部门的国家科技信息系统;政府直接投入基础性、战略性、公共性和前沿性的科技项目和平台建设;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等。科技领域成为“一号提案”聚焦点,凸显了其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价值,未来进展值得关注。

2015年:给政府权力划定边界

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于今天下午15时正式开幕。会议提案第0001号也第一时间进入媒体与公众的视野里,民盟中央提交了《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提案》。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进一步取消各级政府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社会基础已经愈发坚实。该提案提出了五项建议,分别为: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完善审批权取消和下放后的监管和服务,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体制;规范完善社会中介机构运行行为;建立、健全“放、接、管”协同推进的配套政策。

(文|张信宇 编辑|张晗)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王瑞芳
 

互动留言

0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changhy@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219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