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

发布时间: 2016-08-30 14:22:1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宋若冰  |  责任编辑: 宋若冰

摘要:和田要打造“一带一路”项目,作为经济新引擎,应加大力度引进东部沿海企业的投资。和田也应考虑结合玉石贸易拥逾4000年历史,打造“玉石--丝绸之路”,并考虑申报“玉石--丝绸之路”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和田可考虑结合西汉时期的真实历史事件,以电影《天将雄狮》题材为版本,打造成全国范围内首部关于“一带一路”的歌舞剧,宣扬中国自古以来就宣导与丝绸之路国家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理念。

关键词:模糊带路之分、文化内涵产品、玉石--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歌舞剧

—————

和田未来要和“一带一路”更加紧密地结合,紧紧把握住“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机遇。建议和田地区未来要多做“眼保健操”——眼睛除了向上,也要向下看,除了向左看,也要向右看。眼睛里除了地毯、和田玉这些产品,还需要给产品赋予文化内涵,打造玉石--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歌舞剧。

简单用十二个字来总结,那就是:改思维、寻差异、找重点、挖亮点。

一、改思维:眼睛除了向上看,也要向下看

所谓“思维不对,只能受罪;观念一变,空间无限。”当前按照和田、包括新疆有关“一带一路”的规划,主要是“向上看”,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看,建议和田地区未来在“向上看和中亚国家加强互联互通的同时,眼睛也应该“向下看”,加强和中国南方省份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绝不仅仅是西北省份的事情,就好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如果仅仅依靠福建、广东、广西、云南之力,也是难以推动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从,因此需要合力,需要全国其它地区的共同努力推动。

同理,丝绸之路经济带也需要合力,不是仅仅包括和田、新疆在内的西北省区的事情,也需要东部沿海地区的合力。尤其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中亚国家兴趣并不仅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更是在中国富裕的东南沿海地区。

而且,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的,除了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之外,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谋求包括和田及整个新疆在内的西北地区的发展,而和田的发展所需的资源、机遇和市场,并不仅在中亚国家,更多是在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和田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支撑点,相信最终目的是希望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支持,吸引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及其他富裕国家、地区的投资,以推动和田本地的经济发展、民众收入提高。

因此,和田一方面应该考虑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做好中亚国家和我国东南沿海省份“中介人”、“联系人”的角色,以及加强和我国东南沿海省份的联系,加强向中国南方城市发布和田的相关投资信息。对于港澳、广东不少企业而言,他们对前往新疆投资的兴趣较高,因为在国内投资总比在国外投资安全,和田地区当前重点是要思考通过什么途径如何吸引这些企业过来。

另一方面,和田也应该考虑如何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尤其是如何和中东、东南亚的国家加强合作。毕竟,“一带一路”,不应太强调哪些城市在带上,哪些城市在路上,应该扩大视野,抱持大家都在带上,大家也在路上的思维。

二、寻差异:眼睛除了向左看,也要向右看

我国的新疆、甘肃、青海、陜西、宁夏西北五省,都是以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支撑点、门户作为发展目标。不仅仅是新疆各个地区的内部,就连五省区所规划的内容也大多集中在旅游、农牧业和能源利用这几个领域,有些雷同。

和田地区要在新疆、要在西北五省中突围而出,在制定规划的时候,眼睛除了向左看,也要向右看,看看周边地区、周边省份规划的重点,这种做法除了避免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之外,也可注重西北五省的区域协调发展,以此突出和田自己的比较优势。

具体而言,一是可以吸引有意开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企业将企业总部落户和田,二是可以培养更多和田本地的特色企业总部,以此提升和田本地特色企业的国际和国内竞争力。

三、找重点:打造文化内涵产品、玉石--丝绸之路

物流成本高是和田地区发展的难题,要想发展经济,又要破除“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魔咒,应该考虑打造深具文化内涵的产品,只要产品有卖点,有亮点,就能吸引不怕路途遥远的远方民众,和远道而来寻找投资机遇的投资者。

过去几十年,从很多国家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只卖产品,产品背后没有文化支撑,比较难做大做强,美国和欧洲是最明显的例子。例如,美国主要卖“三片”,薯片(美国快餐文化)、影片(美国自由民主的文化价值观)、电脑芯片(美国的创新文化)。

而欧洲则主要卖“三名”,名车(工匠精神的文化)、名表(精细、一丝不苟的制造工艺文化)、名牌服装(时尚文化、潮流文化)。

因此,产品的背后需要有文化内涵,需要产生文化认同,这种认同可以打破地理的界限,甚至促使外国的民众,外地的民众,对境外的某种文化认同程度高于自身文化,如果产生了这种效果,产品就有持续的生命力了,也能吸引资本投资这些产品。对此,针对和田本地地毯、和田玉的特色,有如下两个建议。

第一,有贵族文化的和田地毯。考古发现证明,早在2200年以前和田地区就有地毯了,同时也证明了地毯并非来源外国,而是地道的中国本土产品。那么,这些地毯背后的历史,背后的文化是什么呢?地毯要吸引人,背后应该要有一个文化内涵去吸引人,这样才能得到更多民众的认可。

例如,很多中东国家、中亚国家都有一种传统的、历史悠久的产品,这种产品叫细密画。这种画是参考和借鉴了宋朝、元朝的画画技巧,当时只在贵族里面流行,代表着贵族的品味,贵族的文化,而且,又和中国的文化艺术有关联,这样,就很容易得到中国和中亚国家、中东国家的文化认可了。

如果和田地毯要吸引资本,至少需要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打造地毯贵族文化或高贵文化内涵,让国内外高端人士认为和田地毯属于他们这个阶层,使用和田地毯意味着高品味。二是加强和田地毯的制作工艺和图案设计,令地毯更接近中国其它省市,以及外国民众的喜好。三是地毯定价更加机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不少国家都有生产地毯,且物美价廉,价格比较适中,和田的地毯需要考虑定价问题,以此增加竞争力。

第二、玉石--丝绸之路。有考古学者、历史研究学者根据从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区齐家文化及其他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和田玉器等资料,推测距今约四千年前就有了一条“玉石之路”,这条“玉石之路”在汉武帝时被重新开发利用,张騫两次出使西域所走的“丝绸之路”,就是在古代的“玉石之路”上拓展出来的。

因此,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丝绸之路”的命名,是忽略了夏、商、周这三个朝代,中原地区对西域地区重要战略资源的依附关係以及期间出现的玉石贸易通道,在阿拉伯人和西方人眼中,这条连接着欧亚大陆两端的东西方大通道,当然就是丝绸之路,但在中原人眼中,西去之路被称为玉石之路才更为准确。

通过这条玉石之路,也是说明和解释了夏、商、周三代的王室用玉资源的由来,原来是出自和田玉。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和田地区可结合“一带一路”做出以下两个措施,一是结合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以及其他专家资源,共同优化丝绸之路的说法,将丝绸之路与玉石之路融合,延展为“玉石─丝绸之路”。通过这条“玉石─丝绸之路”,吸引投资者前来和田,通过商业运作打造与“玉石─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和产业。

二是申报“玉石--丝绸之路”的国家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如果申报成功,按我国其它非遗地点的经验,不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相关部委会拨款支持,和田民众也可以加大生产相关文化产品增加收入。

从商业领域考虑,可以寻找投资者共同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酒店,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公园等,此举若能顺利推进,这是对和田地区最大的扶贫工作。扶贫工作要给和田地区带来的,不仅是资金,不仅是项目,还有文化产品,还有文化遗产,只有这样,和田自身未来才有顽强的造血能力。

四、挖亮点:首创全国第一套“一带一路”歌舞剧

可考虑以和田地区新玉歌舞团为基础,联合新疆其它地区的歌舞团,以及文化企业参与,打造一台深具“一带一路”特色的歌舞剧,以宣扬“一带一路”精神,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具体的介绍和建议如下。

早在西汉时代,汉元帝当政期间,大汉的疆土早已拓展到西域纵深处,当时设立了西域都护府,除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交流和合作之外,还负责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当时西域都护府的一个大都护,不以天朝上国的身份自居,以友善平等的方式与西域各国交往,更以独特的方式化解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取得了单靠武力所无法达到的和平盛景。

根据上述真实历史改编的影片《天将雄师》,由成龙主演。讲述了保护丝绸之路和平,汉朝不会谋求对他国的统治权的故事。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以和平共处为宗旨,以和平谈判为手段,来处理纷争,以大公无私、合作共赢来取信于西域各族。电影中还有一个片段:原本不可能按期完成的修城任务,在各族通力合作之下,按期完成了。其意义是,只要各国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就能创造奇迹。这也暗喻了:只要各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上,能够加强“互联互通”,通力合作,进行经济建设,必能创造奇迹。

由于该电影2015年在全球上演之后,不但引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共鸣和好评,还推动了沿线国家的民众,加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

因此,建议和田地区新玉歌舞团联合新疆其它地区的歌舞团,以及文化企业参与,以这部时长不到120分钟的电影《天将雄师》及其背后的真实历史作为蓝本,打造成全国范围内首个关于“一带一路”的歌舞剧,通过在中国国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公演,以此既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更能宣扬“一带一路”的内涵精神,促进各国进一步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和中国的合作,共创多赢局面。

 

责任编辑: 宋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