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矿山到公园:德国鲁尔区的转型

中国网 | 时间: 2010-06-02  | 文章来源: 中国建设报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面积4400平方公里,人口540万,是欧洲现在最大的经济区。这里曾经浓烟蔽日,煤渣满地,如今随处可见的是环境优美的公园绿地、幽雅的产业园区或者豪华的商贸中心。

鲁尔区原本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由于世界煤炭产量大增,加上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区被迫缩小煤矿开采规模。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球发生经济危机,钢铁生产也陷入困境。鲁尔区的传统产业结构被迫转型。1957年,鲁尔区有140个煤矿基地,如今只剩下7个;1955年,这里有81座炼钢炉,现在只有7座。工人数量也从当年的数十万减少到了几万人。整顿后的煤、钢生产出现了集中化的特点。

在整顿传统产业的同时,鲁尔区致力于发展新的工业及服务行业。新的工业企业如化学、汽车、机械制造、信息通信以及环保工业等纷纷建立。零售业、旅游、法律咨询、广告、多媒体等各种新兴服务产业百花齐放。在上豪森市一处原来炼钢厂的旧址上,如今已建成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目前,在鲁尔区有15万个规模不等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第三产业;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140万,占所有就业人口的65%。

鲁尔区的成功转型,得益于一系列有力的措施。转型开始,鲁尔区就花大力气加强交通设施建设。现在,这里建成了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有600公里高速公路,730公里联邦公路,3300公里乡村公路。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从1961年开始,鲁尔区的城市如波鸿、多特蒙德等陆续建立起大学。鲁尔区现在是欧洲境内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除了高校之外,许多研究所为产业结构的转型输送技术成果。几乎所有的鲁尔区城市都建有技术开发中心,全区有30个技术中心,600个致力于发展新技术的公司。

鲁尔区还有一个把技术转化到市场应用的体系。所有大学和研究所都有“技术转化中心”,帮助企业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鲁尔区为在这里落户的企业提供支持,新成立的公司能得到低息贷款或部分无偿援助等优惠,中小型公司尤其得到关照。这里建起了大量风景优美的产业园区,目的是要让企业人员感觉“在公园里上班”。产业园区大都绿阴环抱,安静宜人。盖尔森基尔辛市的“科学园”就是这样,它集中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家信息通信等高科技行业公司。

在进一步发掘原有产业潜力的同时,鲁尔区还努力开发新的产业。该区把12个产业作为今后开发的重点,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医药技术、环保等,同时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以发挥“群体效应”。在这种合作下进行开发的项目将得到政府的资金补助。此外,鲁尔区还鼓励各个城市与地区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始终重视环保,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如限制污染气体排放、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郑汉根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