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神射手"杨永飞

中国网 | 时间: 2011-12-27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对现代战争一番深入地研究过后,杨永飞清醒、深刻地认识到,“飞行奇才”是半机械化、机械化时代锻造出的“宠儿”,不追赶上新军事变革的步伐,很快就会在13新月异的战场成为“弃儿”。履行好新的使命,必须在新的起点上加力奋飞……

由此,杨永飞迈开了新的求索步伐。

新战机在我军列装时间不长,没有一套更加科学、准确的飞行资料作指导,训练水平不仅难以提高,而且容易发生危及飞行安全的重大问题。杨永飞敢为人先,自主编写的l2万字的《某型飞机飞行员实用手册》简装本问世,成为某三代战机技术改装必不可少的宝贵教材,编写的l5万多字的《某新型战机航空理论l000问》,在空军同类部队推广使用。

近年来,杨永飞先后编纂了lo种30多万字的教材和资料,整理出70多种新装备空中特殊情况处置方法,改进和创新了飞行安全风险评估、飞行质量监控、飞行安全预防等9项新装备训练管理制度。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入,摆在杨永飞和其他三代机飞行员面前的各种难题越来越多。在这些难题面前,杨永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当先行,从未停止探索。

多少个休息日,他都埋头在电脑前进行各种数据的计算和对比;多少个夜晚都与灯光相伴,在软件世界里与对手角逐厮杀;多少次长天搏击,他对战法成果进行验证试飞……

空中刀光剑影,战法不断出新。对敌三代机空战,对地面(海上)目标精确打击……杨永飞在不到6年时间里研究出59套战法,全部转化为新装备实战能力,60%以上的新战法在演习对抗中发挥出“一剑制敌”的作战威力。

自此,杨永飞在全师飞行员中有了“战法通”的美称,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也越来越大。全师作战方案的制订由他主笔,验证由他试飞;兄弟部队作战方案的制订,特邀他到场指导;军区空军重大演习和作战方案的制订他是特邀嘉宾,从战术级指挥员一跃到战役级指挥机关,运筹兵力部署、参与指挥决策。

挑战硬碰硬的超极限——

“空中勇士”一飞冲天

 

仲春的某海域风平浪静。杨永飞驾驶新型战机猛然俯冲,在下降到不足百米的高度后改平,规避警戒和跟踪制导雷达的搜索,超低空向预定的目标扑去。在距离目标几十公里时,装挂数吨弹药的战机打开加力,陡然拉起,发动机狂啸着,把战机推到数千米的空中。接着转向、俯冲,战机灵活地翻转着躯体,对准了目标方向,施放干扰、搜索目标、稳定截获……在最短时间内,他干净利落地完成了一系列战术机动和模拟攻击动作,退出返航。

这是杨永飞挑战极限,独创的电磁干扰条件下低空、超低空组合机动快速跃升攻击战术。一次试飞突破了机动高度最低、跃升载荷最大、准备攻击时间最短3项纪录,发挥出了新战机最佳性能。

三代机战斗员不是墨守成规的飞行机器。一位师飞行领导告诉记者,信息化战争要求三代机战斗员具有较强的战场感知、随机应变、突破制约的素养。杨永飞就是这样一位作战观念极强的赋有挑战性的三代机飞行员。

一天,杨永飞来到时任师长许学强的办公室,请求特批飞行架次,在极限条件验证导弹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的数据参数,并拿出了自己的实施方案。许师长被他一心为打赢的挑战精神深深感动:“我全力支持你!”

凌晨2点,一架新型战机喷射出长长尾焰刺向夜空。杨永飞驾驶战机冒雨起飞,在厚厚的积雨云中穿梭飞行,密集的雨点打得座舱盖砰砰直响,机体上不时迸出一串串静电火花。他推动油门,战鹰超音速向突击目标开进。气象条件越来越差,接近了极限。但杨永飞依旧勇敢向前,不但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验证完所有数据,还摸索了新的实弹攻击方式…… 我一直认为战斗机飞行员都应该是孤胆英雄。杨永飞否定了我的观点。他说:未来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一个人本事再大,也无法改变作战的进程和形态。取得信息化作战条件下的制空权,需要既有高度协同意识,又有独立攻防能力的“空中群狼”。

人是战争中的最终决胜因素,正如美国飞行员所说:精确制导武器是需要灵巧的手去操作的。作为战斗机飞行员和指挥员,杨永飞时刻不忘对整个飞行团队的训练和提升。飞行二大队副大队长高景说:“杨副师长最爱说的一个字是‘琢’。”每次面对新员,杨永飞总要说:“我要把你们琢出来。”在他看来,新员就是一块原石,只有经过雕琢,才能变成精美的玉器。

从担任团领导起,杨永飞就树立了一个明确观念:我们是战斗团,不是训练团。一个飞行员如果不把保卫国家放在第一位,那充其量只是个驾驶员,算不上战斗员。正是本着“练为战”的意识,他把原来的基础性的训练转成战术性训练,还在团里搞起了末位淘汰制。其实团里早就有制度,但真正让这把利剑悬在每个人头上的是杨永飞。他说:“我们这个部队是打仗的,每年航校过来的飞行员,淘汰率是很低的,基本都是身体原因,技术上并不过硬,在我当团长期间,要实行末位淘汰制,我们不可能用一个个架次、一个个起落把你技术堆起来,这样培养战斗员,我们国家的资源不允许。”原本平静的一池江水,瞬时泛起涟漪。杨永飞不考虑停飞会不会驳了飞行员的面子,他为全团安全考虑,为战斗力提升考虑,同时也是为了飞行员的个人生命和家庭而考虑。最终有两名飞行员平静地接受了转变。

在团空勤楼的大厅里,有一黄~红两个模拟靶,这是杨永飞当团长时自己制作并贴上的。 杨永飞说:“新装备是一座具有较强兼容性、互通性的信息化作战平台,只有打破传统的组训思想和训练手段,与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大方向和需求相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新装备的威力。”每次执行任务他都愿意带新飞行员,“用老的我轻松,因为他常规性的东西熟悉,但是这个团就没有长远,就没有未来;用年轻的,当团长就会很累,因为他很多都不懂,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批年轻人一旦起来了,那这个团的后劲就比较足。”就像小孩学走路,不放手永远学不会。在杨永飞身体力行地带动下,像王昌银、张顺、高景等一批年轻飞行员开始搏击长空、蓄势待发。

初冬,一场一体化联合作战演习拉开帷幕。那天,负有远程空中进攻任务的杨永飞所在师驻地,大雾弥漫。就在大家认为天气条件不具备、演习无法按时举行时,上级突然下令,命杨永飞所在师起飞,机动打击远程目标。

当时,全师所有飞行员没有一个在这样的气象条件飞过。

任务在即,危急关头,杨永飞准时起飞、准时到达,在险恶的战场环境完成了首次导弹攻击,又刷新了空军新装备史上最复杂气象升空、最复杂环境攻击两项纪录……近年来,他4次挑战新装备训练极限,l0余次建议改进新装备训法,发射l4枚远程精确制导导弹,发发命中目标。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杨永飞和他的团队正成为高翔在共和国领空的新型“猎鹰”。

 

 



   上一页   1   2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