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海洋中国

她的新闻作为藏品入选海博馆 海洋新闻使者张建松

发布时间: 2015-01-23
放大缩小

 

2013年4月在钓鱼岛海域采访护渔巡航

    踏遍东海,是我国第一个拍摄报道钓鱼岛巡航的记者

张建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全国新闻界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她结合自己的报道领域,走向大海、走向基层,密切联系守卫在大海的广大海洋工作者和深入研究海洋问题的众多专家,取得突出业绩,被评为新华社走基层先进个人。

她曾经登上中国海监固定翼飞机亲历空中巡航,曾经乘坐直升机抵达中韩有争议的苏岩礁、日向礁上空,曾经到东海油气田钻井平台上采访一线工人,曾经到上海的领海基点佘山岛采访坚守的海洋观测员。2012年中日钓鱼岛争端爆发以后,张建松先后五次乘坐中国海监船、中国渔政船、中国海警船到钓鱼岛海域采访,在我国新闻界第一个拍摄报道钓鱼岛巡航。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13亿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悍然宣布购买我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所谓的“国有化”。为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中国海监船两个编队启程奔赴钓鱼岛海域进行维权巡航,张建松千方百计登上了中国海监50船。

这次巡航是日本宣布将钓鱼岛进行所谓“国有化”、我国政府发表钓鱼岛领海基点基线的声明以后,中日两国公务船在钓鱼岛海域第一次正面交锋。当时中日两国气氛剑拔弩张,会不会在海上擦枪走火,谁也没有把握。张建松和全体海监队员一样,像战士奔赴前线,勇敢地奔赴钓鱼岛海域,宣示我国的主权。进入钓鱼岛海域后,中日船只紧张对峙的时刻,也是她工作最忙的时刻。第一时间发出新华社快讯后,她赶紧拿起相机确保在第一时间拍摄到精彩照片,肩上跨着一个拍摄机,拍完照片后,赶紧拍摄视频,把所有精彩的画面抢到以后,最后再写详细的文字稿。

在紧张的钓鱼岛巡航中,张建松充分发挥一位优秀新闻记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人胆识。她说:“进入钓鱼岛领海后,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不是日本海保厅的船阻挠叫嚣,也不是日本飞机在头顶的盘旋呼啸,而是钓鱼岛的美!作为一名记者,我一定要把钓鱼岛的美拍出来,让全国人民欣赏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她拿着相机走下舷梯来到底层甲板,选择角度,屏气凝神,非常镇定地等待海鸟飞过镜头,按下快门。她精心拍摄的这张美丽的钓鱼岛照片,后来成为我国出版的钓鱼岛地图的封面。

张建松拍摄的另一张经典照片是中国海监15船在钓鱼岛最高峰--高华峰的脚下巡航,当时距离钓鱼岛1.55海里。这张照片新华社播发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大幅刊登。这是我国媒体首次公开发表的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巡航、距离钓鱼岛最近的一张照片,后来入选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并成为新版记者证的防伪照片之一。

中国海监“9.14”钓鱼岛巡航是我国在钓鱼岛斗争关键时刻一次精彩的“亮剑”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斗志,彰显了中国人民捍卫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定决心和意志。这次巡航在中日关于钓鱼岛的斗争中、在中日关系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张建松拍摄的很多精彩照片是历史的见证。2013年5月,张建松拍摄的照片和她的记者证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3年蛇年春节,张建松放弃和家人团聚,登上中国海监137船,报道海监队员在钓鱼岛海域巡航过年。冬季的钓鱼岛海域天气极其恶劣,七八级大风是家常便饭,海面上雾气蒙蒙、恶浪滔天。在绕岛巡航中,海监船时而顶着风航行,此时船身就会前后摇晃,船头在波涛中起起伏伏;时而横着风航行,此时船身就会左右摇摆,最大的时候摇摆幅度达到三、四十度,人在船上站立根本不稳。在极其恶劣的海况下,张建松坚持采访、写作、拍摄。她和同事们充分发挥新华社新媒体报道的优势,在网上征集中国海监船钓鱼岛巡航的春联,引起网上热烈反响,成为蛇年春节网上的热点话题。由于爱岗敬业,张建松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获得过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葛蕾
 
分享到:
20K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