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国访谈

罗霄山区简介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发布时间: 2016-02-19 责任编辑: 李虹霖
+|-

本规划区域范围包括江西、湖南两省24个县(市、区),其中有23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市(以下简称片区县),有1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23个革命老区县(市)。

自然条件

规划区域地处罗霄山脉中南段及其与南岭、武夷山连接地区,国土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降水丰富,年均降水量1414-1866毫米。该区域是长江支流赣江和珠江支流东江的发源地,是湘江的重要水源补给区。森林覆盖率为72%。

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末,总人口1170.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947.6万人。当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614元,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621.9元,分别是2001年的3.2倍和3.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78.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175.4元,分别是2001年的2.6倍和2.0倍。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33.8:31.0:35.2调整为2010年的20.5:42.1:37.4;城镇化率由2001年的20.5%提升到2010年的30.7%。京九等铁路和大广、济广、厦蓉、泉南等高速公路,以及赣州黄金机场、井冈山机场等,为构建该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奠定了基础。

2001至201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从91.7%提高到96.8%,青壮年文盲率从1.82%下降到1.02%,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从7.1年增加到8.5年。每万人科技活动人员数为79人。所有乡镇都建立了卫生院,85%的村建立了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1.9%。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逐步推广,2010年参保人数达157.6万。农村低保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明显。该区域连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长株潭城市群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邻近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内地连接粤港澳与厦漳泉地区的重要通道,直接面向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消费市场,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明显区位优势。

特色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富集,钨和稀土、钽铌等稀有金属储量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红壤分布广泛,光热充沛,生物物种多样,森林覆盖率高,发展柑橘、油茶、毛竹等特色农林产业条件优越。革命遗址众多,有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地瑞金等红色旅游胜地,红色文化积淀深厚,老区精神影响深远。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炎帝陵等文化古迹具有重大影响,客家文化源远流长。

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矿产资源采掘与深加工、机械制造等产业基础较好、优势日益突出,旅游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业逐渐形成品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各类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物流等配套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进程明显加快。商品意识传统深厚,县域经济活力增强,城镇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区域经济已进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贫困状况与特殊困难

农户收入水平低,老区振兴任务重。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3.6%;1274元扶贫标准以下农村人口有97.1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0.2%。农村危旧房多,土坯房比重大。大部分农户家底薄、积累少,自我发展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受历史、地理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5.7%,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明显。交通运输能力不足,高速公路发展滞后,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不高,县乡公路网络化程度低,6.7%的行政村不通沥青(水泥)路,自然村(组)出行条件差。输变电设施建设滞后,电力供应能力不足,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弱。4.7%的自然村不通电,10.3%的行政村未完成农网改造。中小河流治理任务重,病险水库较多,防洪设施薄弱,部分农户饮水安全问题突出。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足。2010年,人均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三项支出为1005.3元。普通中小学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少,专业设置不合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医疗卫生条件差,妇幼保健力量弱,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足,15%的行政村没有卫生室,17.8%的村卫生室没有按照合格村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人员不足。

山洪地质自然灾害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山洪、滑坡、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潜在风险大。该区域是赣江、东江和湘江等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环境污染防治任务重。

>>>《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