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6全国两会

全球视野下中国外交新思维:运筹国际关系 努力创新局

文章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16-03-09 责任编辑: 苏向东
+|-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题:运筹国际关系 努力开创新局——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外交新思维

新华社记者冯武勇 柳丝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在2016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用生动的语言,诠释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责任意识和大国担当。

3月8日,王毅外长在记者会上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从大国关系到周边外交;从“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等新闻热词到朝核问题、南海问题等地区热点;从“高大上”的外交新理念新实践到“接地气”的外交与网民互动,中国外长答疑解惑,娓娓道来。

国际风云动荡,新型大国关系前景如何?中国的回答有自信,有底气。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条路,符合中美的共同和长远利益,也顺应世界发展变化的潮流;中俄关系是成熟、稳定的,“完全经得起任何国际风云的检验”;中欧关系的积极变化“不是一时之计,而是长远和必然的选择”……

近年来,中国大力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主流的强大正能量。

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中,非洲发展和投资怎么持续?中国的回答给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地区吃下定心丸:中国对非十大合作计划“正逢其时”,“中国一向言出必行”。

南非标准银行经济学家杰里米·斯蒂芬斯指出,与中国的合作给非洲带来了大量发展机遇,中国投资契合非洲国家发展需要,即便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中国企业势必将更多目光投向新兴市场,这对非洲意味着新一轮机会。

“军事化”?打官司?南海问题究竟怎么回事?中国的回答掷地有声,拨云见日:“中国在自己岛礁上建设防御设施,是履行国际法赋予的自保权”;“航行自由不等于横行自由”;“中国不接受南海仲裁案,完全是在依法行事”;中国“比任何人都熟悉和热爱这个地方,比任何人都希望南海和平稳定、航行自由”。正如日本外交学者网站近期刊文指出,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手段“成功且成熟”。

面对复杂难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勇于担当,有所作为。世界看到了中国方案,理性、睿智。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怎么办?在去年11月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清楚阐明了今秋G20杭州峰会的宏观思路:以创新发掘新动力,以改革注入新活力,以发展开辟新前景。

在许多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自顾不暇、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协调不力的现状面前,中国方案着眼凝聚共识、提振信心、指引方向,无疑将有助于各国同舟共济,协力推动世界经济大船走出浅滩,破浪前行。

剑拔弩张的朝鲜半岛局势怎么缓和?中方明确指出,半岛问题的最终解决,要综合施策,对症下药。为此,中方提出实现半岛无核化与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谈判思路。中国方案秉承“王道”,呼吁克制,鼓励对话,展现了平衡、定力和诚意。

“一带一路”怎么看待?怎么推进?中方坦坦荡荡:“‘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但机遇是世界的”;“‘一带一路’奉行的不是‘门罗主义’,更不是扩张主义,而是开放主义”。

实际上,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同中国合作共赢已成为当今世界一大潮流。国际金融协会董事会成员马丁·吉尔伯特不久前来上海参加了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他与会后非常肯定地告诉英国媒体,中国迅速恢复活力,并将继续推动全球增长数十年。

国际安全热点多发,一些地缘政治风险正向全球扩散,中国不当看客。战乱地区维和、国际海域护航、修建海上民用设施……中国正在承担更多国际安全义务,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叙利亚内战、阿富汗和谈、伊朗核问题等等,中国建设性参与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发挥的积极作用受到各方普遍赞赏。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莫里茨·鲁道夫以中国积极参与叙利亚和平进程为例指出,中国希望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以体现其全球大国地位,为国际冲突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对这一愿景至关重要。

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秩序进入深刻调整,中国没有缺席。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正确义利观,同舟共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正在悄然改变“强权即公理”、零和博弈的“冷战型”安全观。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弘扬正义的实践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点赞。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专家安德烈·伊万诺夫指出,中国提出构建平等、互利的新型国际关系等倡议与构想获得许多国家的支持和理解。

“多一份平和,多一份合作,变对抗为合作,化干戈为玉帛,共同构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主席在新的一年殷殷寄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将在世界舞台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