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6全国两会

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改善世界发展环境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发布时间: 2016-03-11 责任编辑: 赵超
+|-

中国网3月11日讯(作者 丁志杰)据《今日中国》来稿,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SDR的第五种、第三大篮子货币,权重超过日元、英镑,新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在总结2015年取得的成就时,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里,都提及到这一金融事件。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对外金融战略的重要选择,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试验,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在历史上几乎是没有过的。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大国的货币必须是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此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新常态下深化改革的关键之一,人民币国际化对破解当前对外开放面临的难题有积极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历程

2008年以前,人民币国际化一直处在自发萌芽状态。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中国人出境商务、旅游进行消费带来的人民币现钞跨境使用。最开始,内地游客到香港后想购物,手里有人民币但没有美元,香港商户也想卖,最后一个折中的办法是:商户接受人民币,但是要有溢价。如10港币的商品,用人民币付的话要12元。这样人民币现钞跨境流通就出现了。随着人民币的积淀,在香港逐渐形成一个人民币流通市场。此外,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是那个时期人民币国际化的另一主要表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发展契机。危机爆发后,全球国际流动性和支付手段枯竭,连贸易融资都基本中断。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让人民币正式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2008年12月,中韩两国央行草签了一份金额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双边本币互换就是签署双方承诺在对方提出请求时,用本币提供融资支持,互换的双方都可以主动提出动用,但实际上主要是中国为对方提供流动性支持,这体现了一种大国的责任。通过双边本币互换,人民币已经在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国际流动性支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大突破。

官方把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放在2009年7月。因为在这个时间点,中国开始在上海等地试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在对外贸易中鼓励使用人民币,后来推广到全国和全球。随后人民币跨境使用从贸易拓展到投资,再到允许外国投资者持有中国资产,包括外国央行持有人民币资产作为外汇储备。由于还存在资本管制,国内金融市场尚未完全成熟,中国支持包括香港在内的境外形成人民币离岸市场,创造性地利用离岸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官方从来不提人民币国际化,一直用“人民币跨境使用”这个词。直到201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首份《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首次正式公开使用人民币国际化一词。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阶段。

过去6年多的时间里,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中国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已超过20%。中国与33个境外央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累计金额达3.3万亿元人民币。以人民币发行的国际债券超过5000亿美元。外国人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在境内已有4.4万亿元人民币,在离岸市场上还有近2万亿元。人民币也成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2015年10月有38个国家报告其国际储备中包括人民币。2016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在其统计的外汇储备货币构成中单独列出人民币。人民币的外汇交易也在迅速发展,在香港、伦敦等离岸市场都有活跃的交易。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