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6全国两会

"多角度、多领域、多渠道"—网络外宣记者的上会"真功夫"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发布时间: 2016-03-14 责任编辑: 李福森
+|-

中国网记者吴琼静专访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

中国网记者在国资委国企改革主题发布会上获得首个提问机会

    中国网3月14日讯 (记者 吴琼静)能采访两会,是每一位记者的最高荣誉和梦想,作为一个连续四年上会采访的“老记者”、可以说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作为一个第一年跑人大的记者,尤其又是第一批拿到网站新闻记者证的记者,又可谓是“新手”,带着这种“老”与“新”的双重身份,我开始了今年的两会之旅,这也是对我这个网络外宣记者“真功夫”的大考。

一、多角度采访对象:外国使节、外国媒体、代表观点相互辉映

每年3月初的两个星期,全国开始进入“两会时间”,而如今两会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尤其是今年将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向世界宣布中国未来五年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无疑是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因为,带着这样的考量,我在两会开始前夕,就积极联络,成功向日本环境省的官员、日中经济协会北京事务所的副所长等日本政界和商界人士约稿,通过他们的视角,来传达他们最两会的关注点和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感受。《中国在互联网服务的创新已走到世界最前列》等稿件受到了全网转发。两会伊始,部门同事们就成功采访到秘鲁、墨西哥等国家的驻华大使和俄罗斯、埃及等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从他们的视角,第一时间传递了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关注点,我将这些宝贵的观点撰写成综述性评论《驻华使节看两会:从“十三五”规划读懂中国信心》。此外,我还利用跑会的间隙,积极与同来参加两会采访的外国记者进行交流,与彭博社的记者和今日俄罗斯的记者都进行了交流。在和彭博社的记者交流谈到对中国经济今后的看法时,这位记者很真诚地说,“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会有一些悲观的论点在唱衰中国经济,至少在我看来,中国经济运行得很平稳,不会有什么问题”。

二、多领域采访话题:经济、民生、科技、外交一个都不能少

两会是邀请全国各界、各党派、各民族的人士共商国是,因此我也决定选择国内读者和海外舆论都共同关注的话题来作为采访主题。我采写的主题包括有“中国经济增长率”、“供给侧改革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驱动”、“二孩政策下的社会保障”、“生态保护与扶贫”、“中国的外交政策”等,兼顾国内外读者的共同关切点。希望通过多领域、多维度的话题,来增强可读性,增强海内外传播力。我撰写了专访《朱光耀:国际社会高度期待G20中国领导力》、《杨卫:中国基础科研30年投入增长超300倍》、《驻日大使程永华:中日关系有改善但尚脆弱》等多篇文章。

三、多渠道采访手段:手机直播、图文并茂、发布会提问一应俱全

今年的两会,各路记者的各种装备越来越先进,全景相机、全媒体手段是五花八门。虽然作为一名文字记者,我的主要任务是写出稿件内容,但我深知在这个各路媒体、各位记者、各种本事大比拼的赛场,我也必须全副武装,做好一切准备。我带上了单反相机,以便可以随时拍摄采访对象和场景的好照片,也背上了充电宝,保证智能手机全时段开机在线。很多时候在听会的时候,代表的一个观点正好回应了热门事件或热点问题,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发稿,我就在现场用手机迅速敲下文字,再用QQ或微信传到后方,3月10日,在参加北京代表团的小组审议时,北京市长王安顺在发言中回应了北京天价学区房的事。我明白学区房是事关每一个老百姓最切身利益的事项,在两会期间也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市长亲自发话,很有料!带着这种新闻敏感性,我立即掏出手机,一边竖着耳朵仔细听,一边敲下了一小段文字,并第一时间发回后方。就是这篇在会场用手机敲出的文章,《北京市长回应天价学区房:系个别中介炒作》,在短短三个小时内就获得了80余家媒体的转载。

此外,中国网今年也给上会记者开通了一个应用平台,在上面可以随时记录图像、文字和评论,并发出链接。我也充分利用了这一全新的报道平台和手段,图文并茂地直播了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的记者见面会,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的发布会。将现场听到的最有价值的“干货”进行记录和发布。

不光是现场围堵代表,利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主办的新闻发布会,争取提问机会,也是每一位记者的职责。经过查阅各种相关资料积极准备问题,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多方准备和共同努力下,我也很幸运地获得了在国资委记者会上提问“国企改革”的相关话题的机会,尽自己所能为在更多的场合打响“中国网”这块招牌而努力。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