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6全国两会

我见证·我讲述·我分享(聚焦热议)

文章来源: 人民网 发布时间: 2016-03-15 责任编辑: 肖冰
+|-

  复旦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参加当地社区举行的今年元宵庆祝会。

虽然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肤色和语言、文化背景,约38万名在华外国留学生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近期却有着相同的关注热点: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近日,我们深入几所大学,走近这些来自异域的莘莘学子,询问他们对两会关注热点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对自己当下生活和学习的国度的政策走向的期待,同时也感受了其观察中国社会的独特视角。

①共担环境保护责任

像亿万中国人一样,众多在华的外国留学生对两会的民生话题格外关注。具体来说,他们聚焦的是与自身最密切相关的两点:一是人民币对本国货币的汇率和人民币购买力,二是交通和环保。

来自新加坡、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成生杰告诉笔者,他2014年9月刚来中国留学时,1新加坡元大约可兑换人民币5元,但之后,人民币对新加坡元升值。2015年8月,1新加坡元只能兑换4.5元人民币。今年,新加坡元反弹到1元可约兑换4.7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走势影响到他在华的留学成本。而对他生活开销影响更直接的则是人民币会不会变“毛”,也就是通货膨胀会不会出现。成生杰的担心应该是来自亲身生活体验:今年春节以来,蔬菜等一些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的确较大。“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传递出的信息坚定而明确,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成生杰等留学生的上述担心和疑虑。

韩国小伙子朴动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在他看来,像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解决拥堵问题就是最大的民生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属于疏导交通的治本之策,这将从根本上改善传统城市住宅区、办公区、商业区等功能分区设计,减少机动车使用强度,既可纾解交通又可减少尾气排放。与多国留学生长期零距离接触的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郑承军介绍说,环境问题尤其是雾霾锁城一直是留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等一系列应对措施,力度空前,增强了留学生对保持“蓝天”的信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留学生也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全民绿色行动,带头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争作环保志愿者。

②争做文化交流使者

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话剧让云南师范大学的马里留学生赛杜深深地迷上了中国文化。“我希望成为中国文化在我家乡的传播者。”他说。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的还有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舞蹈艺术的美国留学生中美,她根据自己在华学习舞蹈的体验,提出中美舞蹈教育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她说,美国的舞蹈教育强调“自由”,对学生的要求相对宽松;而中国舞蹈教育要求必须培养深厚基本功,做到一板一眼,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在她看来,二者理念各异、特色鲜明,但是相得益彰,如果融合起来,效果一定最好,因此,她要把中国的舞蹈教育理念介绍给美国同行。

留学本身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而以赛杜和中美为代表的在华留学生将有望把中外文化交流事业向前推进一大步。这对于常常被误读,备遭误解困扰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长期以来,中国由于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发展道路,再加上历史原因,极易被一些外国媒体误读,甚至妖魔化,进而造成一些外国民众对中国认知出现很大偏差。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现实背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政协委员汪国新表示,要把建设“一带一路”作为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向海外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契机,推动文化“走出去”。

在华外国留学生队伍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应该大力依靠的力量,他们浸润于中国文化之中,在深入体验和系统学习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成长为中国故事最出色的讲述者。更重要的是,他们并不是中国社会的外来看客,而是深度参与的主角,他们一定会带着深厚真挚的感情、向本土的朋友和国际人士,娓娓讲述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深刻而感人的奋斗故事。

③抢搭快速发展列车

“一带一路”是今年两会的热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共同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具体措施有: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带一路”成为和平友谊纽带、共同繁荣之路。这使在华留学生不仅看到了本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的光明前景,而且发现了自己事业发展的黄金机遇。乌兹别克斯坦姑娘、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学生爱咔介绍说,乌国内近年来兴起了“中国热”,像她一样学习汉语的青年学生很多,他们都非常希望国家能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中最大程度获益,她本人也能在积极参与其中,发展自己的事业。爱咔透露说,她正在进行相关研究,写一篇关于如何更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论文。

与她在乌国内的同伴相比,爱咔有一个可能的选择:在华就地参与“一路一带”建设。实际上,留下来工作,发挥自己独特优势,干出一番事业,也是很多在华留学生的强烈愿望。据郑承军介绍,在华留学生看好中国的未来,期待能有在华工作的宝贵机会,直接搭上“中国快车”。因此,他们特别关注中国政府出台的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政策。令他们特别兴奋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这方面着墨颇多,措辞鼓舞人心。“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培育创业服务业,发展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这些透着创新创业精神的表述,点燃了在华留学生投身参与的激情。来自哈萨克斯坦、就读于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丽丽比较明确地表示出毕业后寻求在华发展的意愿。透过两会传递出的信息,她相信,一系列支持外国留学生在华创新创业的具体政策如“绿卡”政策改革会配套跟进。

无论是回到本土还是留在中国,这些既了解本国情况、又熟稔中国文化的外国留学生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将率先分享到中国持续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而他们也将成为中国扩大国际产能合作,推进“走出去”战略,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国际人才资源。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