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庄严的承诺 不懈的奋斗——从全国两会看中国式扶贫

文章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17-03-11 责任编辑: 苏向东
+|-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庄严的承诺 不懈的奋斗——从全国两会看中国式扶贫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林晖、侯雪静

这是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截至目前,全球还有数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减贫对全球而言,始终是一道艰巨的考题。

这是中国人创造的伟大成就——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2016年又有1240万人告别贫困。

中国减贫成就赢得世界高度评价,纷纷探究中国式扶贫的成功密码。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

这一庄严承诺,再次向世界传递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引发全球关注。

中国式扶贫: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砥柱中流,使党心民意同频共振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值得人们铭记。

全国两会开幕前不久,江西省井冈山市宣告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中国革命的圣地,在新时期的脱贫攻坚战中打了一场漂亮翻身仗。

“井冈山靠什么脱贫?”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委书记胡世忠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几乎每天都会有人这样问他。“如果真要说有什么经验的话,那就是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往前冲的决心。”他说。

乡乡都有扶贫团,村村都有帮扶队,一村选派一个书记,一个贫困户确定一名帮扶责任人。从精准“扫描”每户贫困户情况,到因地施策、因户施策,数千名党员干部奋战一线,把脱贫攻坚的军令状明确到每一个人,每一个行动中。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户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是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井冈山脱贫,正是共产党人永远不忘初心的生动注脚。

和井冈山一样,在全国上下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活跃着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身影——

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到山大沟深的西南边境,从逶迤磅礴的乌蒙山区到横绝山巅的秦巴腹地,昔日难见外人的贫困村入驻了一个个“新面孔”: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扶贫志愿者……

数据显示,全国共有超过200万人参与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超过50万名各级干部进驻贫困村。

党员在,群众就有了主心骨,有了靠山。在广大党员干部的组织带领下,大山深处的人们重新燃起了脱贫的希望。

裴寨社区三面环沟,一面靠山,曾是全省有名的贫困村。从发展大棚蔬菜,到修水库搞旅游,再到鲜花种植,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带着村民一步步走上致富路。

“干部就要先干一步,最怕原地踏步。”裴春亮说,脱贫的关键在人,核心是发挥好党员干部的“领头羊”作用。“我们苦在前面,累在前面了,老百姓就‘甜’在后面了。”

哪里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党员干部就冲向哪里;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逐村逐户开展调研,倒排时间表,明确“施工”图……

在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党员干部就是一个个突击手,给群众“托了底,暖了心”。围绕着脱贫致富的共同目标,党心和民意深深凝聚、同频共振,激发出向贫困宣战的强大动力。

中国式扶贫:彰显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动员能力和执政能力,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在2013年至2016年短短4年时间里,中国再次向世界交出漂亮的减贫答卷:5564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

面对中国取得的非凡减贫成就,西方学者经常感到困惑:中国如何能用那么短的时间,就完成如此艰巨的脱贫任务,如此卓越的减贫能力从何而来?

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给出了答案:能力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政能力和动员能力。

到2020年全国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面对复杂形势,党中央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动员和部署力度。

2015年底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来自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与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随后,压力级级传导,责任层层落实。

“省里向中央立下军令状,我们村也和乡上签了责任书,计划2019年实现全面脱贫,确保贫困群众不返贫。”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丹凤县土门村党支部书记叶瑜说。

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务实有效的扶贫管理体制安排,让中央的政策部署顺利传导到最末梢的基层干部,贫困群众充分感受到来自党中央的温暖。

从革命老区到西南边陲,从大别山区到黄土高坡,遍布全国的扶贫工作队如星星之火,燃起贫困群众最深切的脱贫梦想。

“中共的领导力和行动力,当今世界鲜有能与之媲美者。”哈佛大学政治学与国际事务教授罗斯·特里尔感叹,中国在短时间内动员巨大的力量投入,这是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的。

重信践诺系苍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出巨大的优势。

众人拾柴,汇聚扶贫开发“巨能量”。山海携手,共谋小康,扶贫协作堪称中国式扶贫对世界减贫方法论的又一贡献。

在党中央作出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下,9省(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4个大城市对口帮扶西部10个省(区、市)。远隔千山万水的东西部有了“最长情的陪伴”,携手向贫困发起挑战。

对全国政协委员、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而言,2015年12月他记忆犹新。当时,恒大集团开始结对帮扶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力争通过三年无偿投入30亿元和一揽子综合措施,到2018年底实现1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一年零三个月来,4600多人的扶贫队伍常驻大方县,与当地干部群众展开脱贫大会战,103个重点援建项目已全部开工,8.05万人初步脱贫。

“作为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民营企业从无到有,离不开全社会的帮助与支持。”许家印说,饮水思源,投身脱贫攻坚,既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也是民营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单向扶贫到产业对接,从经济援助到社会事业多领域深度合作,扶贫协作道路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动员起一切力量,采取全面有效的手段——

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一系列脱贫攻坚新探索、新实践在广阔的基层大地奔涌而出,一户户贫困家庭由此受益,摆脱贫困。

“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百花齐放的扶贫手段。但是殊途同归,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瞄准2020年的时间节点,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如果将中国的政治体制放到全球视野下就会发现,中国真正与众不同的特色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有效领导。这才是中国在各个领域成功的真正原因。”新加坡《联合早报》如此评价。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