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能源发展
“我深刻认识到能源转型的不可避免”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你曾在2008年作为唯一中国企业代表参加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并在潘基文、戈尔之后第三个作大会发言,2012年又以联席主席身份参加了IEEE柏林智能电网大会并作大会发言,这些中国声音都曾引起较大的反响。这些国际交流是否对你前瞻性深入思考中国能源问题有很大的影响?
李小琳:这些年能源转型的形势比我们想象的更快。对能源体系低碳化和智能化转型,现在在国内也已经普遍接受了,但就在几年前接受度还不是很高。正是在与国际同行的交流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能源转型的不可避免。
2011年,我组织了一个团队进行研究和探索,我们还编制了一整套包含168个指标的绿色用能当量指标体系。我那几年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融合发展,实际上就是现在讲的能源互联网。
2013年和2014年,我在前几年的探索实践基础上,集中提交了《开展绿色智能电力系统试点建议》、《建立国家低碳智能新城镇试点建议》和《大力推动分布式与智能电网实质性发展建议》多份提案,这些提案讲的都是能源互联网理念,当时业内都感觉这是个趋势,但在短期内难以实施;但是,连我都没想到,在电改9号文之后,能源互联网的思想能这么快被广泛接受,并迅速付诸试点实施。我的这些提案后来都被收录进入了《中国智库发展报告》之中。
“政事儿”:从你的回顾与展望中,可以看到中国能源发展转型的大趋势。
李小琳:是这样。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我和你一起回顾梳理了我这十年的政协履职之路。一定意义上说,我的议政建言之路,也正和我国能源发展转型之路相吻合。我的思考和探索,只是千百个电力能源工作者中的一份子,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我唯一可以问心无愧说的是,这一路走来,我始终坚持了我的梦想,坚持了我的初心。从光明使者,到碧水蓝天,到千家万户,这是我一脉相承的思维链条和心路历程。(照片由李小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