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张玉香:农业品牌化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发布时间: 2017-03-15 责任编辑: 高南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条件,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和2017年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提出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加强现代农业建设的阐述中,强调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推进新时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想取得突破、求得实效,关键是要找到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并重点发力、久久为功。我们认为,农业品牌化正是这样的重要抓手。

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纵观世界农业发展历史,大都经历了产品由不足到丰富,由普遍推进到培育提升品牌的历程。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数量质量并重、由注重产品向更加注重品牌转型的新阶段。从这一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对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第一,农业品牌化是顺应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农业品牌化有利于带动我国农业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促进生产经营者规范生产投入品和生产过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满足消费者提档升级的需求;同时,品牌成为产品质量安全和信誉的载体,有利于引导消费者放心消费,增强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

第二,农业品牌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品牌利于生产者构建不完全竞争优势,增加价格刚性,获得产品溢价,提高收入弹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扩大产品市场需求,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益和收入。据相关合作社反映,品牌产品终端销售价格一般是普通产品的1-2倍甚至更多。

第三,农业品牌化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时强调,要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近些年来,以农业品牌产品为主的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欧美等发达国家以产品标准、质量安全为手段的技术贸易壁垒越演越烈。以品牌为抓手,抢占农业发展制高点,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通行做法。随着农业全球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品牌的竞争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我国农业品牌化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探索出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为主体的品牌建设路径。目前共创建“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总数达到10.7万个,抽检合格率在98%以上,占出口农产品的90%,认证产品占食用农产品总量的36%,认定产地面积超过5亿亩。工商、质检等部门“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系列认证,知名品牌评价和培育同步开展。洛川苹果、赣南脐橙、寿光蔬菜、眉县猕猴桃等一批知名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品牌农产品已成为拉动消费和扩大出口的主导品种。但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品牌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规划协同、品牌“小、杂、乱”问题突出、一些品牌经营主体弱、品牌市场运行环境不良等,成为制约农业品牌发展的短板,迫切需要突出重点、综合施策,尽快加以解决。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李克强总理也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此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培育国产优质品牌”、“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强化品牌保护”等。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2017年要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抓紧建立健全农业品牌战略规划。建议研究制定农产品品牌相关规章条例,明确我国品牌农产品发展的指导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扶持措施,加大农业品牌创建、整合、提升力度,推动建立统一有序、多层链接的中国农产品品牌体系,打造全国知名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等,着力以优势区域产品为依托,创建提升一大批国内名牌,同时培育若干国际知名品牌。切实推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育名牌,助推我国农业高端化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要大力培育经营主体,构建品牌农产品新型产业链。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在品牌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加大对现有优势区域品牌农产品龙头企业、合作社在土地流转、仓储加工、冷链物流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发挥好协会、企业、合作社和一般农户等各类主体在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其建立品牌产业链多元利益联结机制。

三要加快促进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互动发展。品牌化是促进“四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坚持以标准化为支撑,加快建立农业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全面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以绿色化为抓手,大面积推广普及节肥节药技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规模化为基础,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形式,提高生产集约化程度;以品牌化为引领,重点加强“三品一标”等建设,增强优质农产品竞争力。

四要强化品牌引领带动,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品牌建设是贯通三产融合的重要抓手。要以品牌建设带动产业升级,同时创建新型流通方式,净化品牌市场环境。加强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完善“农超对接”等新型合作方式,大力发展冷链物流、连锁配送等新型业态,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要在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中彰显品牌独特作用。在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科普农业及民俗采风等的过程中,加快建立品牌农产品标准示范和特色样板;在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中,增强特色展示和品牌营销,以品牌促进融合发展。

五要强化品牌宣传推介,树立农业企业良好形象。要加大品牌农产品展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展销力度,深度挖掘品牌农产品产业和文化内涵,利用多种媒体全方位展示品牌形象。同时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支持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走出去,拓展营销窗口和渠道,树立中国农产品良好国际形象。

六要健全扶持体系,完善品牌运行机制。健全品牌建设政策扶持体系,加大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服务。加快构建优质优价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探索“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品牌培育和运行机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张玉香)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