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何秀荣:关注民生再加力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发布时间: 2017-03-15 责任编辑: 高南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16年的民生工作了概述,从总体上说,我国的民生环境又获得了较大的改善,民生水平又有了明显的提高。联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尤其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率继续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群覆盖面,农村贫困人口减少数,全国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套数、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基本建成套数、农村地区贫困户危房改造套数,交通新建公里数、私人轿车保有量、互联网普及率(尤其农村地区)、居民国内外旅游人次等一些代表性数据,人们就不难从中感受到2016年民生工作的成绩。

最近40年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居民的民生状况不仅全面不如发达国家,甚至不如一般的发展中国家。那时,我们最大的奢望就是能有一间单独使用的小陋室、能解决两地分居问题、能不用票证买食物、能不处处排队,……;谁敢去想拥有自己的汽车和住房?谁敢去想出国旅游?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西德留学,普通居民知道我们来自中国大陆时,仿佛我们是外星人似的;今天发达国家的商店和旅游点到处有中文提示,甚至还配备了中文店员。中国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在生活水平方面,最概括的俗话就是“中国人有钱了”,在生活环境方面,以至于美国人以中国的公共交通设施为映照来批评美国的公共交通设施。

尽管我国的民生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国际组织的标准来说,还只是刚刚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必须关注民生再加力!《政府工作报告》在历数民生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明确指出了民生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尤其在食品安全、环境质量(尤其是大气雾霾)、完全脱贫和防止返贫等方面,在基本公共服务“兜底“民生方面,我们还任重道远。

我认为,目前总体上比较突出并且急需缩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食品安全、环境质量、社会保障。换句话说,我国居民和西方国家居民当前的物质生活似乎差不多,但食品安全、环境质量、社会保障明显不如他们。无论是富裕阶层还是中产阶层或是低收入阶层都会因其中的一个或三个因素而影响生活质量,进而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即使你属于富裕阶层,你有钱可以有非常好的医疗和养老自我保障,但你也不得不忍受大气雾霾。

随着国民需求变动和食品工业发展,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关注,这一趋势是全球性的。我们一直在努力提高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也确实在进步,但国民的要求也在提高,全民性的食品安全担忧并没有消除。因此,我们在保护产地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生产者自律、多方监督制度、法律法规制度制定和有效执法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环境质量既关系到人类宜居程度,也关系到产品安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国家经历了从点源污染到面源污染、从水土污染到大气污染的过程。从表面上看,污染的加深是一个初期缺乏公众意识,后来缺乏有效法律管束造成的,时常也会归咎于不法厂商行为。但从政府层面来说,实质上是一个GDP优先还是环境优先的政策优先序选择问题。雾霾以前只出现在少数地区、出现在特定季节,但目前在范围上已经蔓延到全国大部分地区,甚至沿海地区也已雾霾重重,时间上已经常态化,各地的差异只是雾霾浓度和天数多少而已。北京的经验表明,大气雾霾是可以防治的,“奥运蓝”、“OPEC蓝”就是证据,杭州经验也证明大气雾霾是可以防治的,“G20蓝”就是证据,问题是获得这些“蓝天”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一般都选择了GDP优先;在经济发达阶段,政府才选择环境优先。因此,很多国家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多数地方政府实际上还是选择GDP优先,只有少数较发达地区开始转向环境优先。30年前告诉人们好山好水就是金山银山,基本上是没有人相信的;但今天不同了,好山好水真的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已经成了考虑投资的重要因素,增长方式不同了,旅游、休闲、宜居、养生等产业成为直接产生收益的增长点。今天我国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同时也应当是转向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选择阶段了。

社会保障体系一直是我国发展过程中欠帐较多的领域,尤其在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尚很微弱之时,我国又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家庭的小型化、两代人异地生活、年轻家庭自顾不暇的趋势,使得空巢老人家庭越来越普遍,整个社会还没有做好迎接老龄化的准备,但老龄社会问题已经提前放上了中国发展问题的桌面,导致不同阶段的发展问题在现阶段叠加。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让人民过上富足安康、身心愉悦的幸福生活。少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依历来是社会的追求,更是和谐社会基本元素,基本公共服务“兜底“民生。我希望,当前尤其要在食品安全、环境质量、社会保障上取得长足进步,需要政府在关注民生上再加力!(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秀荣)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