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中国发布丨黄润秋: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三条经验值得国际借鉴

发布日期:2023-03-05 14:04:26 |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3月5日讯(记者 吴佳潼)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首场“部长通道”,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接受媒体采访。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5日举行首场“部长通道”,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接受媒体采访。中国网 董宁 摄

有记者问,去年COP15第二阶段会议历史性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在推动“框架”达成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作为COP15主席国的中国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后续如何推动“框架”有效落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中国能向世界提供怎样的中国经验?

黄润秋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和血脉。自从1992年联合国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为努力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积极努力。但很遗憾,迄今为止,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世界各国、国际社会对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给予特别关注,希望在中国的领导下,这次会议成为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转折点,把全球生物多样性带上健康恢复的道路。

2021年10月,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发表了《昆明宣言》。去年12月,中国领导和推动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成功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一阶段会议领导人峰会和第二阶段会议高级别会议,分别发表主旨讲话和致辞,为这两次会议成功注入了强大政治推动力。

谈及第二阶段会议作出的贡献,黄润秋表示,这次会议最大,也是最具历史性、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就是推动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也叫“昆明—蒙特利尔框架”,以及一揽子配套政策措施。包括资金机制,也就是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资金,还包括遗传资源数码序列信息落地的机制。这些机制推动达成难度非常大,但是达成以后效果是非常好的。

“‘框架和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达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蓝图、设定了目标、明确了路径、凝聚了力量,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这也是中国首次作为主席国领导和推动联合国环境领域重大议题谈判取得成功,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历程上打下了深深的中国烙印。”黄润秋说,未来两年,中国还将作为主席国,推动世界各国落实好“框架”的内容,切实把“框架”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哪些经验可供国际社会借鉴?黄润秋从三方面给出解答:

第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系列重要理念。这次会议全球有193个国家近2万人参加。这么大的会议上,生态文明成为了大会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这样一些重要的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这是非常值得世界各国所借鉴的经验。

第二,中国的生态保护制度、举措。中国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创设了生态保护红线的机制,把生态功能极为重要和敏感的区域划到红线里面妥善加以保护,陆域红线面积占比超过了30%,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第三,实施的大规模、大尺度的生态修复。中国从国家层面上实施了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项目,还有一大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项目,这些工作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这些是全世界最有希望、最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态修复范例。地方层面,各地加强城市的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修复。现在,各地两岸水清岸绿,成了民众很好的生活休闲空间,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这些措施将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三赢

【责任编辑:张艳玲 蔡晓娟】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