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将就、不差钱…95后“谜之就业观”谜在这儿

  原标题:95后“谜之就业观”谜在哪

2017年,第一代95后们正式步入职场,他们“年轻、有想法却又自我、任性”,成为不可忽视的职场新力量。

但是,根据一份毕业季大数据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95后毕业生,不再在乎一份稳定的工作了。其中一些人带着“不顺从”、“不将就”、“不着急”、“不差钱”的态度,拒绝走毕业后就业的寻常道路,上班对他们来说,不再是必要选项。就业观的变化,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心态?“谜之就业观”,究竟谜在哪?

不顺从

4月的上海,气温骤升,位于五角场的创智天地里,正在进行一场有些随意的面试,面试的地点从办公室挪到了一楼的咖啡馆。95后创业者张开面孔稚嫩,语气却老道。他问这位同龄的面试者,明天是否可以直接来上班。

咖啡馆楼上,“张开工作室”被各种文件、新媒体设备、运动器材塞得满满当当,墙上还贴着标语“新的开始”。就在几天前,“张开工作室”成立7个月时,他宣布完成了第一轮融资,金额上百万元,这对于刚刚毕业的他,是不小的成绩,他在融资公开信里写道:梦想这种东西,怎么说呢,你也该有。

经历了不到一年的创业,张开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成长。工作室的方向从留学指导的线下项目转变为线上线下结合,包括留学网红直播讲留学干货、与招生官面对面交流等项目。

除了项目方向,作为一个创始人,还要对整个团队负责。这些年轻人有自己的处事方式,如何把他们凝聚起来,是张开每天在思考的问题。

2015年年底,百度贴吧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90、95后职场私密调查》显示,近六成的人希望未来能够独自创业。该调查显示,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95后来说,能够接受的创业成本在1万至5万元间。95后的创业目光主要锁定在海淘、O2O、自媒体等新兴互联网创业项目,也有越来越多的95后用学到的知识反哺家乡,探索农业创业。另外,北京、深圳、广州的毕业生对互联网创业的关注指数最高;成都、兰州的95后毕业生对教育培训最感兴趣;来自安徽、河南和东北三省的95后毕业生主要想了解农业养殖致富。

于是,社会上也诞生了更多的相关机构。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成立了天使投资资金并指导年轻人创业,但他同时也给95后创业者们浇了一盆冷水,他坦言,这些创业项目里,95%都是没有创新的。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创业失败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的商业模式和成功比例是有一定限制的,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资源是集中的,会集中在更有才华、更有能力的人和项目上。

去年6月,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创业猫”创始人孔庆勋在微信公众号里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95后创业这件事,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很遗憾,从我看到的现实来看,95后所有自称的创业者中,90%以上的人都是不适合创业的。”

他还提到了很受关注的几位创业者:95后创业者王凯歆,公司从诞生到破灭,前后不到半年,最终以运营数据造假、烧钱过快,野蛮搬家暴力裁员而告终。

“狂拽横”的创业者余佳文,放言要拿出一个亿的利润分给员工,半年后公开“认怂”,至今没确立自身的盈利模式。

还有郭列、陈安妮等创业者,都曾在社交媒体上火爆一时,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版权质疑之声。

对于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们,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舆论与探讨,主要的看法无外乎几种:年轻冲动、自吹自擂、不计后果,或是与年龄不符的圆滑世故等。有机构曾经单独创立“95后创业者”基金,由于大部分项目进展不顺,也引来一片嘘声。

比起上一代人,部分95后不愿意顺从家人的安排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不愿意将就未来的就业方向,渴望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

在张开看来,创业是一件单纯快乐的事情,与这些共同努力的创业小伙伴们一起面对困难,往往是去公司里上班体会不到的经历,“我们可能更加勇敢些吧”。

不将就

仔细检查妆容、整理房间布景、再调好摄像头和灯光……这并不是女明星的日常,而是95后李希莫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李希莫是一个粉丝众多的网络主播,也是一个标准网红。在长辈眼中,每天坐在摄像头前工作有点奇葩,但在同龄的95后眼里,却习以为常。

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简称,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

根据一项“95后生活形态调研报告”显示,作为最亲互联网的一代,95后有着不同于80后、90后的特征和生活方式。他们敢想敢做,不盲从、不将就,崇尚“我就是我”,而当网红就是展现自己的一个好出口。

95后非常敢于尝试由互联网所催生的各种新鲜职业,根据《QQ浏览器大数据:谁都无法代表95后》 显示,54%的受访者渴望当网红,排在其后的是配音员、化妆师、Coser (专业角色扮演者)、游戏测评师等职业。

李希莫毕业于上海一所艺术类高校,表演、唱歌都是她的强项。大三时,她偶然接触到网络直播行业,从那时起便开始直播“唱歌+讲段子”,几次下来,觉得既可施展才华,还能赚些生活费,毕业后,她没有参加任何招聘会,坚定了做网红的志向。

采访中,李希莫反复强调,当网络主播并不容易:一切都要亲自操办,每天虽然只直播2小时,但需要1小时化妆、2小时布景、3小时设计直播内容、全天都在与粉丝互动,平均下来,一天至少工作12小时。

尽管这样,有时李希莫的直播效果也并不理想,因为直播实在太火爆了,成千上万的人在直播,很快就淹没其中,但李希莫觉得“不管多累,我还是喜欢这样的工作,无法想象朝九晚五上班的我”。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择业观——70后追求稳定,喜欢捧“铁饭碗”;80后奉行实用主义,看重职业发展; 而90后不在乎身份,更看重兴趣。调查显示,服务员、行政文员、公务员成为95后最不喜欢的三大职业,他们不太在乎岗位身份的“象征意义”,更多人愿意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如今,做网络主播基本可保证李希莫衣食无忧,直播平台的薪资是从观众送的礼物里拿提成,业绩好的时候,她一个月拿到手的钱能顶得上普通白领好几个月的工资。

但李希莫看得很清楚:“我并不安于当一辈子网红,也不可能当一辈子。如果无法持续输出优质内容,这样的网红很快就会消失。我做网红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我设计的衣服,我的理想还是想当一名服装设计师。”

毕业不工作,专职做网红,难道这些95后的家长没意见吗?出乎记者意料,接受采访的不少网红都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为什么不找工作,打游戏还能赚钱?”这是姚立开始做网络游戏直播时,父母经常发出的质疑。姚立没有过多解释,只要求父母给他三个月看看他的表现,渐渐地,父母发现,当了游戏主播之后,姚立的生活反而更健康了,“因为有固定的时间做直播,作息规律了很多,还有时间读书,让父母感觉这并不坏”。有时,姚立的爸爸也会点开直播,给儿子点赞。

这些95后网红的背后,是见证互联网发展的第一代网民家长。95后的父母以70后居多,如果说95后走在了互联网潮流的前沿,那么他们的父母则是这一代人的启蒙老师。

“我的孩子成了网红,我不会逼他再去找工作,我想这也是他的自由吧。”姚立爸爸说道。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