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带一路”国家农情信息命运共同体

发布时间: 2017-05-04 15:14:12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吴炳方 Shukri Ahamd 何昌垂 | 责任编辑: 刘芳奇

关键词: 一带一路,经济,命运共同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零饥饿和粮食安全是联合国2015年《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主要目标之一。零饥饿也是中国国务院2016年《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与消除贫困并列的首要目标。

因差异巨大的粮食生产能力、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业生产技术的缺乏,“一带一路”沿线的低收入国家要实现零饥饿的目标,任务艰巨。粮食贸易是平衡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差异、弥补粮食缺口、满足粮食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全球农情信息是增进粮食进出口公平、公正的稳定剂,透明的农情信息不仅有利于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更有利于增加全人类的福利。

“透明、公正、及时、分享”的农情信息是维护公平、公正的粮食贸易秩序,保护粮食进出口国的利益,最大限度地降低粮食危机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精准把握农业生产与粮食供应形势,防范风险的基础。2010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UNSC)启动了“农业与农村统计战略计划”(SPARS),旨在提升粮食不安全问题国家的农村农业统计能力。SPARS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但全球农业生产形势与政策环境瞬息万变,要满足农情信息时效性的需求,SPARS依然任重而道远。拥有独立的农情监测系统,自主开展农情分析是粮食不安全国家的梦想。当前,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以及以美国、中国、欧盟等为代表的粮食主产国/地区都先后建立了各自的农情信息监测系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情信息时效性、准确性与透明度的提升,但离确保所有利益攸关者及时、准确、透明的分享农情信息的目标依然遥远。

受技术、资源与人力的限制,绝大多数存在粮食不安全问题的“一带一路”国家,缺乏农情监测系统建设所需的人才与资金,无力承担系统的建设与后期运行维护。现有的全球/区域农情监测系统大都是由少数国家或组织主导的封闭系统,受物理与技术隔离的限制,粮食不安全国家无法有效地参与农情监测,即便参与也只能是单向的被动参与,很难结合本国的种植结构、物候和气候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监测和分析,导致其对第三方农情监测信息的依赖,这往往面临信息滞后、失真等潜在风险。

“一带一路”农情信息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进展

“一带一路”国家零饥饿和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需要新理念和创新方法的支持。空间科学的发展及其相关的技术手段,有利于提升农民、渔民、丛林捕食者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有利于决策者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干旱、洪涝、沙漠化、林火等灾害的应对能力。分享全球农情速报系统(CropWatch)和中国对地观测领域的成果,构建“一带一路”农情信息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推动粮食安全和营养充足目标的实现。

球农情监测系统革新与信息共享

1998 年,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创建了CropWatch。经过 17 年的科研积累,CropWatch 已经形成集农业气象(光、温、水、潜在生物量)、农情(长势、旱情、耕地利用状况)和产量(单产、面积与总产)于一体的粮食生产形势全过程层次递进监测系统。CropWatch 依据全球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种植特征,将全球分为 65 个制图报告单元、7 个洲际主产区、31 个重点国进行监测。2013 年开始,以提供公开透明的农情服务信息为导向,CropWatch 升级为以公有云为基础,包含农情在线监测、在线分析、在线查询、在线发布于一体的全球农情信息云服务平台。

CropWatch 通过定期发布中英双语的全球农情遥感速报(季报)、月度快报的方式向全球同步共享农情监测结果。CropWatch 团队连续承担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办的 2013 年、2014 年、2015 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年度报告。

利用CropWatch全球农情信息云服务平台,被授权用户可同步获取农业气象、农情与产量监测等信息,并可依据农情在线监测结果,无障碍地利用平台在线分析功能,聚焦于特定区域,开展农情监测信息的在线分析。

201311月至今,CropWatch已经累计为全球139个国家与地区提供了信息共享服务。通过共享云平台,国内目前有4个团队、国外8个国家的相关合作者已经连续参加全球农情遥感速报的在线分析。

1   2   3   4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