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简历显示,1973年5月出生的杜前是浙江金华人,1995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杭州市中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2008年2月起先后出任杭州中院教育培训处处长、研究室主任等职。

2011年12月到2015年6月,杜前出任杭州市滨江区法院代院长;2015年8月任杭州铁路运输法院院长。

“政事儿”(微信ID:xjbzse)注意到,在法院工作经历中,杜前在滨江区法院的任职经历备受关注。

2015年4月,浙江高院确定了三家基层法院和杭州市中院作为电子商务网上法庭试点法院,专门审理网络购物、互联网借款、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这一试点可谓走在了全国前列,而三家基层法院之一就是滨江区法院。

当时作为代院长的杜前,自然要全面负责电子商务法庭试点情况。可以说,这段经历为她了解网上法庭、后来出任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做了铺垫。

“政事儿”(微信ID:xjbzse)了解到,新设立的杭州互联网法院共管辖6类案件,包括互联网购物、服务、小额金融借款等合同纠纷,互联网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利用互联网侵害他人人格权纠纷等。

正式揭牌前,杭州互联网法院从今年5月1日试点管辖5类案件,到8月15日已立案2605件,审结1444件。“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上可以看到,杜前也亲自承办案件,她办理的一起产品责任纠纷案件目前正等待判决。

2009年,还在浙江中院工作的杜前作为第二作者,与其他两人共同在《浙江审判》上发表了名为《中国语境下的法官角色与司法行为》的文章,其中写到,法官亲民的行为风格要求法官要愿为百姓辨法析理,“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法律原则和价值取向传达给当事人,让他们在心中对自己的官司有一个基于法律的评判和权衡。”

在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揭牌前一天,“政事儿”(微信ID:xjbzse)在杭州面对面采访了杜前,留着短发的杜前看起来干练年轻,接受采访时虽然有些许紧张,但看得出对法院工作非常熟悉,对于公众关心和质疑的问题也都做了回应。

互联网法院揭牌后,杜前带领审判员宣誓 / 摄影孙若丰

  互联网法院揭牌后,杜前带领审判员宣誓 / 摄影孙若丰

当时“政事儿”(微信ID:xjbzse)提问,杭州互联网企业众多,阿里巴巴等都云集于此,同在杭州的互联网法院如何避免地方保护主义,保证判决公正公平?

杜前说,“这轮司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排除地方因素对法院依法独立审判的影响,互联网法院会严格落实中央要求,不管当事人什么身份、有多大规模、在什么地区,我们肯定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我可以说,大家所担心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欢迎社会各界来监督。”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