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越来越方便

◆ 李学忠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小街镇积德村村民

我老伴几个月前查出患有脑梗和肺结核,在昆明昆华医院住了两次院,包括县医院也住过,前前后后花了八九万元。现在有了“新农合”,国家给报销了4万元,我们自己出了约5万元。我们村叫积德村,从小老人就教育我们要做好事积德。要我说,最大的积德是国家的城乡医疗保险政策!

虽说人吃五谷杂粮,得病难免,但像我老伴这样的重病,在农村谁家摊上都是场大灾难。有句话叫“救护车一响,黄金万两”,我是体会到了。老伴还小我两岁,现在手脚不利索,说句话也喘不过气来。住院那会儿,一看对账单,我的心就“扑通扑通”跳得厉害,不知道又要花多少钱。那都是成千上万的数字,我家能有几个千元、几个万元呀?

要不是农民也有医疗保险,得了大病恐怕也只能在家等死了。除了医疗保险,还有对农村低保户的大病救助,连医药费自费部分国家也给报销一部分。我们村的张良德得了“不好的病”,治病前前后后花了20多万元。他儿子前些年做生意亏了,也不敢回家,家里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还有孙子孙女。听说国家给他报销了10多万元。

我记得10多年前刚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那阵子,村干部整天上门宣传动员,可大伙都不相信,也不愿参加。现在保费涨到每年100元,我们都争着交。对于独生子女户、“双女户”、低保户和残疾人,政府还减免保费。“新农合”政策是为咱农民着想哩!

现在外地人在我们村打工,医疗保险的保费也在村里交,报销也在村里,不用再来回跑冤枉路。新的医保卡上都带照片,我们村在杭州打工的老乡得了病,在当地就能报销,看病越来越方便了!

朱忠元整理

三顾医生治感冒

◆ 孙海波 广东省珠海市公务员

两个月前,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感冒。起初没当回事,头疼脑热的,见得多了,按照套路自己治疗,第三天没扛住,高烧不退,去了医院。

10分钟出查血结果,医生看了看说,病毒引起的感冒,没事。开点药吧,退烧的、缓解感冒症状的,再加点儿中成药抗病毒,差不多了。抗生素就不开了,输液也用不着。感冒有个过程,不要太着急。

将信将疑,烧得这么厉害,搁在以前,直接输液了。记得女儿不到1岁,两次门诊看感冒,都看成了住院输液,那样子想想就可怜。现在可好,医生主动说不用,我还嘀咕,这病能很快好吗?

回家,凭借老经验,挑着服药。两天后,中烧低烧轮番上阵,还多了痰咳,人怏怏得没精神,第六天又找回医生,让认真再看看。医生说药基本还是那样,微调一下,估计是身体不比年轻时,恢复得慢。加个微信,有情况及时说。

发烧止住了,咳来咳去不见好。就一天换一种药,中间又去复查。医生很肯定地说:药是对症,可能是流感,恢复慢。这样,一次重感冒,前前后后十多天才痊愈。

去医院看个感冒居然这么久,放在以前那不得各种着急抱怨。记得前些年,凡高烧的感冒,医生第一时间就让输液,医院收入多啊。自己也不觉得有问题,好得快啊。后来觉得,老是这样动不动输液,还不把病毒给惯坏了?现在虽然痊愈得慢一点,可对身体的伤害小了很多。

换位思考。医生接诊我3次,坚持基本判断和用药,没开抗生素、没输液,这得有强大的心理,蛮不容易的。估计在医生眼里,我就是一个过度治疗的标本,可他不好意思说,于是加了微信,释放出沟通的信号。重感冒的确需要一个治疗过程,这位医生为我考虑,虎狼药还是尽量不要用。可这也需要患者的理解,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由此看来,医生和患者如果多一些沟通和信任,把各自想法敞开了,估计这治疗过程就会愉快一些。

县医院越变越好

◆ 陈希国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退休公务员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自然规律。退休后,我的身体逐渐转差,一天到晚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疼,大病小病总不断,隔三差五去医院。

我们县医院前些年条件很差,房舍破旧,设备简陋,专业医生奇缺、看病很不方便。 2012年的一个夜晚,我突然腹痛不止。我家离医院走路要用1个小时,坐车也得10分钟。那时县医院还没有救护车,孩子们在大街上找来了一辆三轮拖拉机,我站在车斗里坚持到了医院。之后前屋挂号,后屋找人,看上病已经是凌晨两点了。大夫也没咋检查,只是简单看看,说是气滞造成的。还别说,这么一折腾,气通畅了,肚子竟然不疼了。也没确诊是啥病,稀里糊涂就回家了。

最近这几年,县医院的变化可太大了,选新址,盖新楼,购置新设备,引进新人才,各个方面大有起色。今年9月的一天,我头晕很厉害,家人立即打120,不到10分钟救护车就开到我家楼下。到医院一查,竟然是脑梗复发,必须住院。经过县医院医护人员一周的精心治疗,我痊愈出院。

如今我们的县医院不仅设备先进,医生的服务质量也很优良,费用也不贵。我住院一周,去除医保报销的部分,自己才花500元。可以说,现在看病不难也不贵。这是我个人的体会。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