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两点半,北京有史以来第一套共有产权房--锦都家园共有产权住房项目公开摇号。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新时代开启了。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黄渠地铁站附近的锦都家园共有产权住房项目见证了时代的切换。这一于6月20日结束申购工作的原北京市自住型商品房项目,根据9月20日印发的《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过渡为共有产权住房。

该项目均价22000元/平米,远低于周边二手房五六万的价格。政府产权份额暂由北京市朝阳区住房保障事务中心代为持有,单套住房的购房人产权份额比例为50%,北京市朝阳区住房保障事务中心持有剩余50%份额。

有40多申购人来现场围观摇号。按照程序规定,他们并不能当时就看到自己的编号。在121182户符合摇号资格的家庭中,将最终摇出427套住房。其中,京籍无房家庭分到房源299套,占项目总房源的70%,摇中率约为千分之三;非京籍(新北京人)无房家庭分到30%,共128套,摇中率约为千分之五。

未来幸运儿会更多。

9月29日公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规定,未来五年产权类住房中,保障性住房约占30%,商品住房约占70%。而商品住房中,共有产权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约占70%。共有产权住房中,30%要面向非京籍人口。

北京市住建委明确表示,共有产权住房属于产权类住房,在落户、入学上和购买其他普通商品住房政策一致。

9月30日,北京国土局挂出4宗共有产权用地,分别位于海淀、朝阳、昌平和大兴。

  梦想

这些政策给很多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以希望。

有房子住就能扎下根来。

今年4月,石家庄小伙儿秦俭和爱人“摇上”了燕保·高米店家园的公租房。如今,他们已告别了合租生涯,有了自己的50多平方米。虽然是租的,但是有了独立的空间,再也不用担心房东随意涨价,或是在一个偌大的城市辗转流离。

类似的变化也在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发生。这让它们在年轻人的眼睛中亲切起来。

5年来,政府调控楼市的思路一直在变,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条主线却日渐清晰。

政策

2013年10月,北京市政府宣布,要在两年内出台7万套自住型商品房,着力解决刚性需求、改善性需求和夹心层家庭的住房困难。为了遏制炒房,政府明令五年内不能上市交易,只能自住。

陈琪(化名)是自住房政策的受益者。没有意外,下个月,她将领到自己家的钥匙。

2015年,年满25岁单身的她迈过了自住房政策门槛,有了申请资格。怀着对自住房将信将疑的态度,她还是决定得试一试,毕竟,这可能是她在北京能买上房的最好机会。

在此之前,她已经下决心要和租房生活做个了断——和大多数人一样的理由:“漂泊感太强”。

位于大兴的兴盛嘉苑自住房项目,在陈琪看来,是自己的运气所在。该项目只有200多套房源,而有上万名的竞争者,摇上的概率微乎其微。

幸运之神突然敲门。陈琪摇到500多号。因为一些人弃选,她很快就接到去选房的通知。“这里位置虽然有点远,但交通规划还不错,以后到王府井也就40多分钟地铁。”看户型、选房、交钱,一步步下来,眼看今年就能拿到钥匙开始装修。

工作两年就摇到号买到房,陈琪的买房经历羡煞旁人。未来,陈琪的幸运可能发生在更多人身上。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