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0月8日电 题:甘露:为国际贸易规则贡献“中国方案”

新华社记者 王攀、周颖

一本白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两本蓝色的《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这是三本垒起来比办公桌上的电脑还要高出一截的“大砖头”。

但在党的十九大代表、广州海关三级专家(关税)甘露手中,这三本书却“薄”如学生练习册,想要核查什么内容,瞬间就能翻阅到位。

“就是一点微不足道的案头工作。”身着白色制服、站姿挺拔如松的她温声细语地说。

  这是广州海关商品归类专家甘露(9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

企业却不这么看。从登机桥、三氯蔗糖到竹藤产品,众多“中国制造”就是凭借她和中国专家团队在世界海关组织上的唇枪舌剑,赢得了通畅的国际贸易环境。

截至今年10月,甘露已经先后26次代表中国海关参加世界海关组织(WCO)协调制度委员会会议及审议分委会会议,并于2014年成为首位当选世界海关组织协调制度委员会工作组主席的中国代表。

她见证了中国在国际贸易规则竞技场上从蹒跚初学者、应用执行者到参与引领者的巨变,也和其他中国专家一起,给国际贸易规则制定进程带去了“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

今年5月,甘露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在她看来,这是一份巨大的荣誉,也是更重大的责任和义务。

“坚持开放发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就需要有更多熟悉国际规则、熟练应用国际规则的专业人才。我也坚信,‘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能够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更好地发展。”她说。

2000年,甘露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广州海关。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年,全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中心广州分中心成立,甘露被安排到该中心商品归类二科工作。

“商品归类是国际海关界公认的关税三大技术之一,绝不是一门轻易能够干好的活。”全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中心广州分中心副主任李鹏说。

“刚开始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分类,时常手心冒汗。”她说。   面对巨大压力,湘西妹子骨子里那股子“凶劲”涌了出来。“从小就不爱哭哭啼啼、不知道困难两个字怎么写”的甘露天天抱着几本“大砖头”研读。为了跟上商品生产发展的步伐,她下工厂、跑车间,主动向工人学习,实地熟悉生产工艺,研究商品细节构造。

“分类是件大事,一点小疏漏就可能造成归类不准确,给企业和国家带来巨额损失。我不能让这种疏漏在自己手中发生。”她说。

业精于勤。短短数年,甘露就迅速成长为海关归类领域的专家,从风险防控到归类监控、同名商品归类差异……在企业看来,甘露就等于“权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