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长安街街道“数字红墙”指挥中心

中国网10月30日讯 “皇城根下”的北京西城区几年前就开始创新社会治理,将互联网新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管理。

北京西城区是“红墙意识”的发源地,作为对外展示大国首都形象的一扇窗口,西城区的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治理能力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4年伊始,西城区就与北京北科维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结合基层管理工作实际,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历经三年打造了以数据共享为核心的综合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数字红墙”,并在西长安街率先试点应用。

“数字红墙”包含一个中心(大数据中心)、三大平台(民生服务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网格化管理平台)、四大应用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应急指挥系统、运行监控系统、绩效监察系统)。

按照“互联网+”的要求,打通了辖区17大类22项服务的后台管理,各个系统互联互通,解决了困扰政府多年的“信息孤岛”瓶颈,最大限度实现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接办分离”。

有了这面“墙”,街道就可以通过它不断汇聚市区平台、街道平台各类政务及管理、城市部件数据,结合网格事件、民情民需,汇同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数据开展分析研判,以回应民众所需、关注民生所指、治理民怨所盼、聚焦联合疏非、破解城市顽疾。

胡同停车不再费心

西城区有1000多条背街小巷、连片平房区、老旧小区,这些地方没有物业,没有地下停车场,“数字红墙”建成后,为了“管物”,将辖区内所有建筑包括平房都按照实景进行了数据录入。为了“管人”,按照以房管人的理念,建立了辖区实有人口管理库。有了这些详实的大数据作为依据,街道管理和服务的精准度得到了很大提升,比如胡同里停车难,这件让居民头疼的大事就得到了初步解决。

由于老旧平房面积大,根据平台实际居住居民机动车持有量与市政停车泊位的分析,与地理系统结合,直观展现相关数据,街道分步规划设置面向居民的公共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问题。

运用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数字红墙”平台绘制了关于停车位的热力图,精准定位停车位矛盾最突出的位置,辅助科学决策停车场的设立。

2017年年初,西长安街就根据平台热力图统计发现,西单北社区居民停车异常困难,街道随即在社区附近找了一片空地,通过商业化手段引入一家公司,建设了能停100多辆车的停车场,以团购的形式对社区居民五折优惠,每月只需要300元。

“数字红墙”平台绘制关于停车位的热力图

老人坐等服务找上门

此外,“数字红墙”平台还依据人口数据库中的信息,智能向工作人员发送提醒,诸如符合办理老年证的老人、育龄妇女的生育服务等信息。

通过大数据+政务服务的形式,辅助政府提供更丰富和个性化的便民服务。家住织女桥东河沿的居民张大妈,日前就在自家院门口等来了送证上门。张大妈今年60岁,按规定可以办理老年证,享受尊老敬老的优惠政策。

在西城区长安街街道,年满60周岁的辖区户籍老年人信息会自动被大数据平台筛选出来,平台智能向符合办理条件的老年人提供政策提示。证件办理成功后,在老人生日当天由街道委任的街巷长送证上门,将公共服务体验延伸到居民家中。为民办事从 “等上门”变 “找上门”,将 “四卡三券” (老年证、残疾证、残疾卡、低保证、三项为老服务券)送到居民家,让服务为民完善到“最后一公里”的“最后一米”。

奇葩证明不再出现

“数字红墙”社会服务管理平台还开发了政务服务模块,即一站式综合业务受理平台,通过与纵向委办局垂直业务系统的联通,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接办分离”;通过数据复用、证照留存,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同时做到办事留痕,逐步积累政务证照库,汇聚街道政务数据。

在这个平台上,无需证明“我妈是我妈”,随着与纵向委办局垂直业务系统的联通,居民不用重复提供证件和基本信息。比如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时,居民不用证明残疾人和低保身份,靠曾经申办过的数据沉积就能顺利提交申请,申请时填写数据项减少50%,受理时间缩减80%。还可以“巧”填各类情况表。

去年年末,街道民政科需要集中、大量录入《残疾人家庭情况表》,数据项繁多、任务量繁重,而运用一站式综合业务受理平台,根据上级部门相关网站已有数据回填此情况表,每张表只需要填写2-3项数据,填写量减少83%,受理时间缩减80%以上……

社会治理智能化势在必行

2017年9月18日,北京市委副书记景俊海到西长安街街道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数字红墙”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工作理念。他说,我们以前的重复建设太多了,居民办个事表套着表要填很多份,然后填一份还要等上好几天才能盖个章,西长安街一个窗口填写完后多窗口共享,这才是真正的大数据应用。

景俊海要求将该技术进一步完善后逐步在全市推广,在工作中要更加精细、精准,真正打造满足现代化需求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数字红墙”的建设单位北京北科维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政府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和软件工程项目实施的高科技企业。

该公司在全国首家自主研发了具有领先地位的 “大数据社会治理系统”,为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数字化、信息化解决方案,涵盖了120多项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为各级政府搭建了部门间基于地理信息、数据共享的协同工作平台,极大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提升了公信力。

该系统目前已在全国13个省市区30多个县区级以上单位进行应用,除了“数字红墙”,北科维拓还先后打造了兰州 “民情流水线”、东营“民心在线”、贵阳 “社会和云”等全国知名的社会服务管理品牌。

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在人工智能即将重塑互联网格局的这个时代,政府的在线服务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以大数据思维模式,深化“互联网+”理念,推进政府精细化管理、辅助政府科学精准施策,这是各级政府在社会治理工作的创新中必将经历的一场“信息变法”。(张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