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会计标准化建设”正式上线,该模式通过“互联网+”手段,为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破解了会计报销服务“最后一米”发展难题。

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高校经费,适用于不同的管理办法,而不同的报销方法、报销内容等问题则使得财务报账审核工作量大,审核程序往复,并最终导致报销效率低下,由此形成的“报账难,难报账,账难报”的问题颇受高校科研人员诟病。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借力“互联网+”,开辟新型会计报销模式。通过网上填报信息、网上预约报账等形式,消除了现场排队报销的现象,极大压缩了报账时间。但是,对于非财务专业的高校教师而言,高校会计业务和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加上会计业务流程尚未完全实现标准化、信息化,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政策理解不透彻,网上填报信息后仍需人工往复修改等现实困境,这无疑降低了“互联网+”新型会计报销模式的质量和效率。

具体实施过程中,在部门网页上开通会计标准化建设-报账指引,按照统一、规范的核算流程及标准,精心制作图解版报账指南,方便报销人尽快熟悉报销规范和业务流程,让规则变得简洁明了;在网上填报系统中,将财务报账各子科目用文字进行备注,让票据的填写变的简单而不繁琐。“互联网+”新型会计报销模式的有效运行,极大精简了会计流程,提高了报销的速度和质量,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

为了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消除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认为“互联网+”新型会计报销模式“仅仅是网上填写不排队报销”的误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积极作为,在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依据财务管理原则和会计报销特点,抓准、抓好会计核算标准化建设,将相关的规章制度落实到细枝末节,最大限度的实现会计报销中“什么是能做的”和“怎么做是合规的”相融合,打通了“互联网+”新型会计报销模式的“最后一米”,为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