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初,

  美国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和第一台氦氖红光激光器,

  引发了世界光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把激光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设想,

  更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

  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并纷纷开始进行“环形激光器”的研制工作。

  1971年,在钱学森建议下,

  国防科技大学成立了激光研究实验室,

  并调入高伯龙从事相关研究。

  1975年以后,

  高伯龙将主要时间和精力

  投入激光陀螺研制工程。

  激光陀螺又叫环形激光器,

  不掌握这项高精尖武器,

  就没有精确制导武器,

  就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多

  引以为豪的战机导弹!

资料图:国内一家企业生产的民用三轴激光陀螺仪。来源:中国科学报

  科研成就

  1978年,

  高伯龙与他的团队制成

  第一代实验室原理样机。

  1984年初,

  他提出了进一步发展

  工程化的某型环形激光器的新设想。

  1993年初,

  他在几个月之内

  交出工程化的新型样机。

  在此期间,

  他还率领技术人员研制成功了

  全内腔绿色氦氖激光器,

  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

  第三个掌握这种制造技术的国家。

  他的“拼命”

  高伯龙已是耄耋之年

  但他却一直奋战在科研一线。

  2008年,那场全国周知的大雪

  也袭击了他所在的地区——长沙。

  由于电力供应紧张,

  实验室只有晚上才会供电,

  高伯龙为了工作,

  白天睡觉,晚上做实验。

  对于已经80岁高龄的老人来说,

  这完全属于消耗健康的倒时差工作。

  “那段时间,校园里积雪很深,

  高老师穿着解放鞋小心翼翼地走着,

  坚持每晚到实验室来观察数据、指导试验,

  而且总要一直工作到清晨停电后,

  才步履蹒跚地回家。”

  这是高伯龙的博士生回忆起来的情景。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