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赛龙舟 看国外传统节日赛船有何不同

中国网新闻5月26日讯 (记者李智 实习记者欧阳啸鸿)本周末,国人即将迎来2017年上半年最后一个小长假——端午节假期。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诗人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已于2009年成功入选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为了纪念他,人们会在这一天划龙舟、食粽子,南方的一些地区还会挂艾草、菖蒲等。
标题图片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最早起源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当地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图腾的仪式,划船竞渡便是其中一项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图腾的仪式逐渐消失,但划船竞渡的习俗保留了下来,并与吃粽子、挂菖蒲等习俗结合成为后世的端午节。

历朝历代的诗词作品都有关于龙舟竞渡的描述。屈原的《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由此可见早在屈原的时代之前,端午划船竞渡的习俗就已经存在,后世关于赛龙舟的诗词佳句更是不在少数。

随着时代的发展,华侨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端午的习俗逐渐走出国门,其中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便是赛龙舟。赛龙舟因其独特的文化因素和体育竞技因素被许多国外民众所接受,并形成一定规模的赛事。

标题图

标题图片英国

标题图片意大利

标题图片德国

 
 
 
标题图片 

传统节日走向世界

传统节日既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体现,也是连接海内外华人、汇聚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如何继承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结合时代特征令其更好的发展,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较于其他节日,端午节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无论在美国、欧洲、日韩还是东南亚地区,都可以看到节日的氛围。尽管赛龙舟只是端午节习俗的一部分,但它毫无疑问也增强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上海龙舟协会监事长李建新表示,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感情上的共鸣,是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路径。他强调,“不能把中国的粽子、香袋硬生生塞给他人,而要主动走出去,找到类似的‘粽子兄弟’‘香袋姐妹’,找到不同国家和地域文化上的情感联结点,从而传播文化,收获认同。”

各国趣味节日运动

赛龙舟是一项由文化因素和现实因素共同造就的体育运动。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各国人民结合自身的文化,因地制宜,造就了许多像赛龙舟一样独特又富有趣味的节日运动。

标题图片

英国

每到复活节假期期间,英国民众最热衷的话题莫过于“牛剑大战”。每年这个时候,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都会在泰晤士河上举行赛艇比赛。

这项比赛起源于1829年,剑桥大学向牛津大学下了“战书”,约定在泰晤士河上进行一次赛艇比赛。牛津大学获得了首次比赛的胜利,此后每年春天,上一年的失败者都会向获胜者发起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比赛的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每年比赛期间泰晤士河两岸都会聚集25万以上的观众,约有600万人会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收看比赛。受这项比赛的影响,美国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每年也效仿进行赛艇比赛。

标题图片

意大利

威尼斯是闻名世界的水城,独特的城市结构造就了威尼斯独特的文化。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日的下午,威尼斯都会在贯穿全城的大运河上举行赛船节。

赛船节开始前会进行表演,演员化妆成为达官贵人、国王以及王后,模仿古代的仪式。参赛选手则被分为9组,分别穿着涂着黄、紫、蓝、白、红、绿、橘黄、粉红、棕色的船参加比赛。

威尼斯赛船节起源于13世纪下半叶,当时赛船作为一项民间运动在威尼斯普遍存在。1489年,塞浦路斯女王,同时也是威尼斯贵族出身的卡泰丽娜·科尔纳罗回到故乡威尼斯,为了欢迎她,船只在大运河两岸排开,并在仪式结束后展开了竞赛,此后赛船节便被保留了下来。

标题图片

德国

德国也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端午节在德国被称为龙舟节,首届龙舟节于1989年在德国汉堡举行,相传是一群来德国旅游的中国导游把龙舟带到了德国。1991年后龙舟节改为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举行并一直延续至今。

德国的龙舟节在各方面都力求还原中国的端午节。例如比赛用的赛艇装有龙头,在赛艇前部有一名队员击鼓助威。一些参赛选手还会穿着奇装异服,为龙舟节增添不少节日气氛。

每年龙舟节都会吸引大量的德国民众聚集到美因河两岸观看。一些德国的大型商业公司,如德意志银行、普华永道和宝洁公司等都会派出代表队来争夺冠军。龙舟节在德国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