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闻7月24日讯 由中华炎黄文化促进会领导干部学国学促进会、中国实学研究会、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领导干部国学论坛——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于7月22日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

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先生发来贺信。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其实质而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本次论坛提供了交流对话、相互促进的平台。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河南省省委原书记徐光春指出,我们民族之所以现在能够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独特的思想文化体系: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有勃勃生机,中华传统文化只有时代化才有旺盛活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在创新中、在实践中、在互动中结合,当代中国文化才具强大的生机活力。

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指出,仅仅把国学当做一个学问来研究是不够的,而要让国学发挥作用,领导干部带头学国学、用国学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创新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认真对待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是土壤,离开了土壤就无法立足,更无法扎根;传统文化有营养,创新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吸收营养;传统文化“给力量”,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钱逊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化相结合,是时代的特征和历史的必然。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数千年发展的动力,也是当今和今后发展的根本和基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关系问题的解决,唯一的方向就是二者的结合。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相通、相契、融合。二者互补,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显得更为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张曙光教授指出,尽管我们职业不同、学术背景不同,甚至政治倾向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超越这些差异,在孔孟的仁道平台上相互学习,携手并进,共同推进中国现代化和文化复兴的重任。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在中国就是实事求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这个思想也是相通的。

中央党校哲学部原副主任、一级教授侯才指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哲学,其主要的对象和内容是传承和发展“心性”之学和“为政”之学。“心性”之学就是我们所说的修身做人,关于人性、良心、良知等一系列系统理论;“为政”之学,也就是治国理政之学。为政之学成为我国历史上历代统治者治国安邦的基本理念和方略。这对于我们今天治国理政,特别是对提高领导工作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熙国教授指出,文化自信是对中国全部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不是对某一特殊阶段的文化自信。中国文化的自信,归根到底是因为今天有了经济和政治的自信,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领导干部学国学促进会会长、中央党校哲学部王杰教授指出,推动领导干部学国学,就要让更多的领导干部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温情和敬意、尊重和认同;从我们的国学中汲取修身做人、为官为政、为人处事、知人用人的智慧、思想、哲理。

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在大会总结中指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传统文化必将不断适应新时代,进一步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据了解,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40余篇,研讨呈现出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趋势。除了学术论坛之外,此次论坛还特意设立了一个以国学智慧与现代生活为主题的分论坛。围绕传统文化与生产生活、管理智慧展开了充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