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

2016年10月,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上,重庆市六十八中校长宋仕川正式宣布,学校整体拆除重建工程即将启动。

在一刹那令人窒息的安静后,全体教师们沸腾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一些老教师甚至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回首近两年,六十八中人可谓好事连连。

2015年11月,在沙坪坝区召开的“学区共同体”建设启动会上,六十八中加入重庆一线名校南开中学领军的“第二学区共同体”。2016年9月,南开中学正式派驻三位名师进驻六十八中,承担两个班的语数外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一年后,南开中学再次增派四位经验丰富的教师驻扎六十八中。

七名南开名师的加入,让六十八中的教师们能更近距离、更高频次地向优秀同行学习,六十八中教育人第一次感到“梦想照进了现实”。

此次,学校硬件设施又迎来了全面提档升级,前进中的六十八中,迎来了破而后立的机遇。

2017年9月,全体六十八中的教师和学生,带着对熟悉校园的留恋和不舍,带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梦想,兵分两路,分别进入重庆七中、重庆七十一中开始了暂住过渡,三年蛰伏正式开启。

“方圆”雕塑里封存着师生“写给20年后自己”的信件。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当创业的号角吹响,当搬迁的倒计时开启,当很多平日里看似普通的活动变成了最后一次,不舍的情绪开始在每个人心中蔓延,似乎一不小心就会触碰到某根柔软的神经。

暑期搬迁工作井然有序。

在离开老校区前的最后一届艺术节上,市骨干教师文晋朗诵了这样一首诗:

“你老了,我也老了。你的外墙开始斑驳,我的鬓发开始斑白。在教书育人的岁月里,我们一起从青春走到白头……再见,再见,在这离别的夏天。再见,再见,在那希望的春天!”

随着文晋老师的深情朗诵,台下老师们早已为之动容。

这是离别的情绪。回忆起过往的岁月,学校副校长邓向东禁不住热泪盈眶。

很多老师和她一样,从青葱岁月步入不惑之年,一生中最美的青春年华在这里度过,一路上见证了六十八中从90年代初的薄弱初中,到2005年成为示范初中,再到“和雅教育”理念的诞生,直至今天获得再次腾飞的机遇。

暑期加班的后勤人员“累并快乐着”。

这也是幸福的眼泪,希望的眼泪。纵然邓向东和老师们有百般不舍,都必须懂得放下,因为六十八中太需要这一次大建设了。

2015年,宋仕川刚刚上任六十八中校长,此前已在区内三所学校任职过校长的他,在第一次看到六十八中的硬件环境后很是惊讶。“初三一整栋教学楼,从顶楼一直漏水到底楼,月月都要汇报安全隐患 ……”但令宋仕川更为吃惊和欣喜的是,在如此简陋的办学条件下,六十八中人依然不忘初心、坚守使命,特别是在与南开中学结对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似的佳绩。

宋仕川校长与老校区合影留念。

“只有一个想法,作为校长,我必须为这个学校,为这帮可敬的老师,为每一个来求学的可爱的孩子们做点实事!”

那段时间,宋仕川经常拿着相机,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排查、拍照,然后将资料汇总后,奔走于教委等相关部门,寻求帮助支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六十八中盼到了凤凰涅槃的机遇。

一路见证68中办学历史的桂花树。

今年7月里的一天,山城重庆又开启了烧烤模式,邓向东的一条信息引爆了朋友圈:“当你们在圈里晒青海湖的碧波、新都桥的天空、西安古都的城墙、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法兰克福的啤酒,我却要晒重庆的蓝天,和一起坚守的‘战友’,加油,六十八中!”

68中校长宋仕川与南开中学校长田祥平(右)签订协议后亲切握手。

原来,教育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必须等到暑假才能搬家,酷暑对每个人都是一种严峻考验。整个暑期搬迁工作,所有校干、中干、尤其是后勤的孙大安、李杨、张亦凡和彭晓敏老师几乎没有休息一天,很多老师更是临时取消机票,主动回到学校帮忙。

为了校园里一颗90年代学生捐钱购买的桂花树,为了“方圆”雕塑里封存的师生“写给20年后自己”的信件,负责对接设计单位的孙大安主任,反复沟通、协调修改设计图,“要把学校里有历史的好东西都留下来,要把六十八中文化之源传下去”。

重庆南开(融侨)中学校长陈荣到68中关心南开老师的工作和生活  

而这样的精神,在搬迁到过渡校区后,依然熠熠生辉。

在沙区教委的协调下,重庆七中、七十一中伸出友谊之手,尽全力为六十八中师生提供了教学所需的办公室和教室。可是,因为分为两个校点,很多老师就需要在两校间来回奔波,这边校点下课后,马不停蹄赶往另一边校点,都顾不上休息。其中一个校点,20多位老师需要合用一个大办公室,老师们午间实在疲惫了,只能先把椅子放到桌上,腾出地来再铺开一张简易折叠床小憩。

即便如此,老师们没有一点怨言,学校教学秩序井然有序。只是下班后,大家总是会三不五时地跑到还未拆除的六十八中操场上转一转,看看学校建设有没有新变化,想着还有多久才能回到老地方,惦着院子里的桂花树许是又要开了吧。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