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位昨天去世的洛克菲勒家族富三代,曾和周恩来、江泽民谈笑风生

昨天,美国著名慈善家和亿万富翁大卫·洛克菲勒在睡眠中逝世,享年101岁。

作为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中的佼佼者,大卫·洛克菲勒曾任大通曼哈顿公司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是家族中第一位活过百岁的成员。

他的家族姓氏象征美国资本主义的光荣与梦想,作为缔造美国资本辉煌世纪的显赫家族,大卫·洛克菲勒以及他的家族与中国结下深厚渊源。

洛克菲勒家族“富三代”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有句名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国家”。

这句话完全适用于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于1839年的他创办了标准石油帝国,曾一度控制了全美九成以上的石油市场。

约翰·洛克菲勒与夫人劳拉育有四女一子(其中一位早夭),唯一的儿子是小约翰·洛克菲勒,即大卫·洛克菲勒的父亲。

作为家族第三代中的最年幼者,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出身的大卫并未将事业重心放在石油上,而是投身银行业。他曾主管大通曼哈顿银行。2000年,该银行与JP摩根合并,成为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

作为银行家,大卫交游甚广,在坐落于哈德逊河岸边的洛克菲勒庄园,他经常款待到访的国家首脑和金融家。

《金融时报》认为,上世纪60、70年代,大卫被视为西方资本主义主要使者,曾在40年里会晤约200位国家元首,帮助美资银行打开了世界大门。

担任大通银行首席执行官的大卫既是银行家,热衷扩展国际业务,也是国际主义者,热衷增进国与国之间的理解。

1971-1972年间,大卫夫妇在东欧四国进行旋风式业务旅行,与政府首脑和金融领袖进行会谈。波兰统一工人党前中央第一书记盖莱克这样评价大卫——“他大脑里每个细胞都在不停奔跑,这是个活资本家。”

1971年,大卫在罗马尼亚一次会议上表示,美苏之间应建立更密切联系,尤其是经贸联系,这是两国人民的呼声。1973年,大卫领导下的大通银行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附近开设分行,成为1929年以来第一家在苏联开设的美国银行分行。

与中国领导人谈笑风生

大卫还是最早与中国建立联系的美国银行家之一。

1973年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后,大卫来到北京拜会周恩来总理和其他中国官员。随后,大通银行成为与中国银行建立代理关系首家美资银行。

在为期十天的访华之旅中,大卫去了北京、西安、上海和广州四座城市。

据2002年出版的《大卫·洛克菲勒传》中记载,大卫的这次访华之旅背后实则一波三折。

通过驻美联络处、对外友协邀请大卫访华安排过程历时数月之久,而在美方人员即将离京最后一天,仍不能确定是否会得到周总理的接见。最终,会见被安排在深夜,周总理最终在大会堂南侧台阶上准时等候洛克菲勒。

会见中,周总理对大卫本人及家族背景十分了解,并惊讶以洛克菲勒在国际政治金融和其他权力圈子内结交之广,竟然不认识宋子文、孔祥熙。

大卫回到美国后还写了一篇类似见闻的文章,发表在《纽约时报》上,表达了对中国的良好印象。

1995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赴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在纽约停留期间,江泽民曾与大卫和基辛格会面。

热衷慈善事业

在慈善事业方面,大卫和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更是和中国结下深厚渊源。

社科院美国所前所长资中筠在《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中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洛克菲勒基金会海外投资中独占鳌头,包括医药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在内的重要领域都留下了痕迹,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半个世纪中影响难以估量。

北京协和医院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最大、最著名的一项事业,这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海外单项拨款数目最大、时间延续最长的慈善援助项目。

1915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始筹建,选址和建筑风格体现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小约翰·洛克菲勒的雄心,意在象征医学院是一种可溶入中国文明的机体。

1921年协和医学院建成开学,小约翰专程从美国历经一个多月海上航行赶到中国出席开学典礼。70 多年后,1998 年,他的孙女、大卫的女儿佩吉·杜拉尼首次来华即到访协和医学院。

大卫逝世后,北京协和医院官方微博今天转发微博,感谢洛克菲勒家族对中国医学贡献。

洛克菲勒基金会还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给予很大资助。

资中筠文章指出,中国各地有十来家大学都得到其过资助,其中最大资助对象是燕京大学,于1929年一次性拨款25万美元。基金会还帮助清华大学成立生物系,当时清华大学建造生物馆的一半经费来自该基金会。

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挖掘和考古工作也是在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下展开,基金会在1927年起陆续拨款供中国地质勘探部与协和医学院解剖系进行挖掘和研究,之后又向中国地质勘探部捐款8万美元成立新生代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