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其人

竹立家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行政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专家评议组成员、国家质检总局人力资源中心顾问。 [进入人物库]

精彩瞬间

舆论坐标

下期预播

中菲南海对峙
   自4月10日起,包括2艘海监船、8艘渔船在内的中方船只与菲律宾最大军舰“德尔毕拉尔”号,在南海黄岩岛海域对峙,近一个月来,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动作”不断,在这一事件中,中方一直显示出克制姿态,但菲律宾却态度强硬。敬请期待下期策论。

采访手记

    明确了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之后,靠思想教育、简单说教恐怕难以起到作用,关键是要在制度设计上,特别是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要解决好,要下决心研究有正向激励作用的一套改革操作方案。改革以后,要有效把握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能够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鼓舞精神,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这是最难也是最关键的。[详细]

以论对策

事业单位改革旨在完善公共服务

    事业单位改革作为政府公共机构改革的最后一项改革,是要创新社会管理层,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需求,要弥补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方面的缺陷、漏洞。要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是为社会提供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而公共服务的内容就是最关键的两项就是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教育,他们提供的服务关系到社会团结、稳定。 [详细]

改革关键在建立正向激励机制

    明确了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之后,靠思想教育、简单说教恐怕难以起到作用,关键是要在制度设计上,特别是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要解决好,要下决心研究有正向激励作用的一套改革操作方案。改革以后,要有效把握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能够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鼓舞精神,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这是最难也是最关键的。 [详细]

事业单位改革要坚持“两个持平”

    要建立服务型政府,服务部门的公务人员是关键。第一,要统筹行政部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以及福利待遇,不能有差距,至少是持平,否则会造成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之间发展理念、服务理念相互冲突,相互矛盾,最终造成政府诚信的下降。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第二,公共部门之间的工资待遇也要基本持平,部门间的福利待遇差别太大容易造成部门之间的矛盾,加大了部门与部门的离心力。 [详细]

事业单位改革应与已有改革成果联系

    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公共服务的公职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要把改革简单地理解为精减机构,精减人员,降低行政成本。事业单位改革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把事业单位改革,同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联系到一起。行政机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是政府组成的主体,如果我们事业单位改革单兵突进,不和其它已有的改革成果相联系,那么改革就是不平衡的。 [详细]

文字直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出台施行一年之后,4月16日由新华社受权全文公布。这项关系到全国3000多万“事业人”命运的宏观改革,再次引起各界高度瞩目。对此,中国网观点中国记者专访了著名公共行政学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

观点中国:竹教授,您好。

竹立家:您好。

观点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实施一年了,为什么《指导意见》一年之后才对外发布?

竹立家:公共机构改革就是包括政府机构改革,包括国有企业的改革,包括事业单位改革,我们国家是三部分组成的,现在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搞,到国有企业改革上市以后才算完成。

事业单位改革作为政府公共机构改革的最后一项改革,是因为现在我们要搞社会管理层创新,建立服务型政府,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需要弥补一下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方面的缺陷、漏洞;目前群众对这方面的情况不满意,所以老百姓要求愿望强烈,所以说下一步把重点放在事业单位改革上。

观点中国:为什么把事业单位改革放在公共机构改革的最后?

竹立家:因为它面临的压力最大,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机构数量庞大,所有的改革里面,公共机构的数量在事业单位里最多;第二,人员数量庞大,达到三四千万;第三,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非常重要,教师、医生、科研人员这些职业的技术含量非常高,而且他们提供的服务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观点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对教育、医疗领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竹立家:我们要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是为社会提供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而公共服务的内容其中最关键的两项就是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教育,他们提供的服务关系到社会团结、稳定。

观点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可能会涉及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还有社会保障制度等等方方面面,您认为最大的难题在哪?

竹立家:现在有人讲,事业单位改革最大的难点是分类改革,政治归政治,市场归市场:具有行政执法类职能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这个好办,数量也比较少;具有经营性质的单位归市场。

但是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政治归政治、市场归市场以后,剩下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的改革该怎样操作,比如教育单位、医疗机构。每个人都是人,每个人都是要养家糊口的,靠思想教育,靠说教已经不起作用了,关键是要在制度设计上,特别是工资、福利、待遇问题上要解决好,要下决心研究有正向激励作用的一套改革操作方案。改革以后,要有效把握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能够形成责任意识、鼓舞精神,不能说改革以后感觉待遇差了、工资低了,带来怨气,公共服务就会受到影响。换句话说,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这是最难的。

观点中国:您觉得这个难题该如何解决?

竹立家:我们的改革要抱着“公平”的精神来谋划改革操作措施。事业单位的公务人员,实质上都属于公务员范畴,在国外基本分为技术类公务员、管理类公务员和事业类公务员,这些公务人员在工资、福利待遇、晋升、职级包括退休待遇要一致,不能有差距。

观点中国:差距拉开之后可能会导致什么结果?

竹立家:改革的结果可能会强化“官本位”,比如说行政类公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升了,提供服务的事业单位的公务人员,全部待遇降低了,如果这样的话,未来我们的政府要实现为老百姓提供更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也难以实现。因为公共服务必须要由人来提供,如果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都没有积极性了,消极怠工、不负责任,公共服务肯定是搞不好的。

观点中国:《指导意见》提出根据“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总体要求推进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有专家担心可能会引发部分单位的提前退休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竹立家:“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本身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换句话说,“老人老办法”,就是提前退休的参照公务员,“新人新办法”,就是说改革以后退休的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大幅度下降,有人担心事业单位改革以前出现退休潮,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观点中国:为什么?

竹立家:我们的改革方案设计里,技术类公务人员、服务型公务人员的待遇低于行政部门,那么改革的结果就是强化了“官本位”,真正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这些人被边缘化了,将来可能造成公共服务机构的人员素质越来越差,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人员结构越来越不合理,不利于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所以我一直强调,改革绝对不能把技术类的公务人员和服务类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包括退休福利降低,不能和行政类别的公务人员工资差别拉大了。因为我们能不能建成一个“服务型政府”,这部分人是非常重要的,老百姓满意不满意关键就在这一点。

现在我们要有一个理念,不论事业单位也好,公共性服务机构也好,是政府的行政部门的延伸,是政府的有效部门,是政府的服务型政策的载体,行政部门制订政策以后必须要通过这个载体来实现,再好的教育政策、卫生政策,如果没有载体来实现,照样还是空话。所以说,在具体改革方案的实际操作中,绝对不能使这部分人各方面的待遇低于行政部门。

观点中国: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企改制,归了市场。如何提高这部分单位的经济效率?

竹立家:这部分单位不再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可以基本上通过市场来运转,这就是看他们退出市场以后的能力了。

观点中国:现在,大部分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改革上。

竹立家:因为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占事业单位大约70%左右,所以它们是主体,实际上整个社会公共服务,老百姓最关注也是这两大块。所以说,这两部分改革的成败,主要是看我们改革提速以后,是不是建立了很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是否有效提高教师、教学人员和医疗人员为社会服务贡献的积极性。

观点中国:有人把改革简单地理解为“甩包袱、降成本” ,究竟该怎样看待我们的事业单位改革?

竹立家:目前,我们的公共服务是社会发展中的短板,也是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我们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公共服务的公职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而不是相反,不要把改革简单地理解为精减机构,精减人员,降低行政成本。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事业单位的投入就会越来越加大,一个服务型政府投入关键就是逐步加大公共医疗、公共教育的投入,使社会的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城市里面人和偏远山区里面是一样的。

所以现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改革是“甩包袱、降成本”,就是减机构,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社会越来越不稳定,老百姓越来越不满意,这与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相矛盾的,改革是要建立完善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的公共服务体系。

观点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涉及到的机构和人数庞大,与其相关联的各项制度也很复杂。与事业单位改革相配套的一些改革措施该如何跟进?

竹立家:事业单位改革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把事业单位改革,同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联系到一起。其实,任何国家都有国有企业,都有行政机构,也有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这是政府组成的主体,如果我们事业单位改革单兵突进,不和其它已有的改革成果相联系,那么改革就是不平衡的。

比如说行政部门、国有企业,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差别很大,我们要参照统筹考虑,主要还是对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的统筹考虑,因为他们都是公共机构,他们之间的差距不能太大。通常会见到这样的质疑: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年薪是十几二十万,凭什么?行政机构人员的福利保障、待遇都很好,反而第一线的跟老百姓打交道的,提供公共服务的人员,具体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的人员,工资待遇反而比较低,福利待遇非常差,为什么?那么,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之间的发展理念、服务理念相互冲突,相互矛盾,最终造成整个社会政府诚信的下降。

观点中国:该如何在改革中做到“统筹考虑”?

竹立家: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事业单位改革的同时,其他公共机构改革,公共企业、公共行政部门,公共事业单位,公益性事业单位,都是一起的,因此他们的人员待遇、级别不能有差距,至少是持平。公共部门的人员薪资水平,要和社会上民营部门其他相同的部门持平,否则的话公共机构就不满了,

所以,第一个“持平”,就是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薪酬待遇基本是持平的,这是一个原则。

第二,公共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也要持平,如果部门之间的待遇差别很大,就会强化“官本位”了,就会造成部门之间的矛盾,加大了部门与部门的离心力。

所以说,必须要搞“两个持平”。其实,事业单位改革并不是要降低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水平,恰恰相反要寻求一个具有综合性、平衡性,对公共机构人员薪酬待遇的一个解决方案。事业单位改革涉及到几千万人,事业单位是我们国家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事业单位人员70%以上是高知、高管,可以说他们是民族的精英分子,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发展的好坏,这一部分人积极性能不能调动起来,事关整个国家,如果我们改革积极性下降了,那么我们改革就是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