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英中国> 观世界

兰建平:雷军和董明珠,中国都需要

发布时间: 2015-01-07 11:20:30  |  来源: 环球时报  |  作者: 兰建平  |  责任编辑: 毅鸥

兰建平 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政府目前正在积极筹划中国制造2025。围绕制造业如何实现创新发展这一重大问题,前有杨小凯、林毅夫的后发劣势、后发优势之争,今有雷军、董明珠的集成创新、自主创新之赌。理论界、企业家的这些争论,既有对中国制造业前后夹击的深切忧虑,也有对制造业强国的成功探索。那么,工业思维、贸易思维,谁将主导未来、成就制造业强国之梦?

201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典礼上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和小米创始人雷军之间有个“10亿元”的豪赌。这个赌局其实体现了当代企业家对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的不同判断。在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上,格力和小米是两个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格力代表着以工业思维为主导,强调制造能力和强大的技术支撑;而小米代表着贸易思维为主导,突出互联网思维,强调商业模式创新。

仅有工业思维,我国的制造业就有未来吗?比如1994年到1999年,宝洁研发能力很强,同时拥有非常多的专利,但业绩却连续6年下滑,其中很多专利也并没有真正用到宝洁的产品中去。再比如柯达相机的失败,追求技术的绝对领先,却由于对技术发展方向的误判,申请破产。再如Ipod对walkman的替代,小灵通的消失等等。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坚持贸易思维为主导,用商业模式的创新来赢得未来呢?小米没有自己的工厂,小米的产品不是自己制造,而是与富士康、英华达等制造工厂合作。在硬件上,小米没有自己的专利。但这样是否真的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进行了转变呢?或许可以从著名的互联网公司谷歌的战略布局来看。近几年来,谷歌不断收购摩托罗拉、雀巢等具有工业精神的传统工业企业,显然其并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的思维。

如何实现制造业的强国梦?我们可以用“制造业强国=工业思维×贸易思维”这一等式简要回答,显然两者不可偏废。自主创新并不是指自我创新,技术水平一定要达到高精尖,不仅仅与专利等挂钩,而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掌握核心技术知识产权、高附加值价值链活动为目标,实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有机结合。

对整个国家的制造业来说,技术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灵魂。在重大技术创新面前,任何商业模式创新都显得苍白无力。要实现中国梦,不能津津乐道在互联网思维中。从政府层面而言,制造业提升,我们需要一种现代“工业精神”的文化重构;从企业家层面而言,我们需要一种传统“工商精神”的文化重构;从企业层面而言,我们需要一种经典“工匠精神”的文化重构。

本站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