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英中国> 观世界

叶青:中央车改为地方立了标杆

发布时间: 2015-01-07 13:53:3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叶青  |  责任编辑: 毅鸥

叶青 公车改革倡导者、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2013年11月25日公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提出了车改至关重要的三句话:“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公务出行市场化社会化提供”,说明发车补的可能性。2014年7月16日下午3点整,央视公布了车补是“5813”,即局级干部每月1300元,处级干部800元,科级干部500元,地方车补标准不能超过中央机关的30%,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不能超过50%,告诉我们补多少。后面具体怎么操作?还存在几个问题。

此次中央机关车改方案已经出现了几个足以影响地方车改推行的内容,中央车改一直在为地方车改指明方向。

一是车补就是三等,局级、处级、科级,没有正副之分,这在客观上会增加车改的成本,但是事情也变的简单了,抹平了正副之间的区别。由于科级每月500元,局级每月1300元,社会上出现了“苦了科员肥了领导”的说法。我想这也不是绝对的,不妨从三个角度分析一下,第一,科员往外跑的几率会越来越少,一般性的文件可以通过网络传送,机要件有机要通信用车,这是不要科员花钱的。第二,有车的处长副处长科长开车带着科员外出开会,我想不会要科员掏钱吧,这要看这个单位的和谐度。第三,车补随级别提高,也是一种相对的合理。在车补这个问题上,还有就是已经改的地方如何“降贴”、“软着陆”的问题。笔者曾经提过,车改的阻力之一来自车改区,因为车改区的车补普遍比较高。比如温州的处级干部每月最高的车补有3100元,现在最高为1040元。但这是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的。

二是车补直接进工资条。这是没有想到的。原来还设想像有的地方一样,如杭州,发市民卡,只能用于加油、修车、打的、坐公交等交通费用。现在直接进工资条,简单多了。

三是有的部门明确规定,有专车的只是在职的副部级及以上的官员与退休的正部级干部,其他的包括退休的副部级干部都没有专车,但是,我还是不清楚退休的副部级干部用车如何解决?是也发车补呢?还是电话约车?如果是后者,就必须给老干部留几台车。这个问题始终不清晰,退休的副省级干部在全国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希望有一个制度上的明确规定。

中国的车改,就是为了铲除公车私用的土壤。具体是通过“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来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到底有多少辆一般公务用车,官方、民间数字都有,就算是200万左右吧,把这200万改掉,也会成为各大城市缓解堵车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笔者在2001年购买了家庭第一辆车——天津夏利,至今开车15年多,深知被堵在路上最心痛的是开私家车的、打的的,公车在堵车的时候,是不会有疼痛感的,因为花多少油都是公家的。因此,如果公共交通工具顺路,很多人是会使用公共交通的。我的做法就是最为简单的“3510”,即3公里左右走路,5公里左右骑车,10公里左右开车或者坐地铁。只要骑车30分钟、开车20分钟能到的地方,我肯定会骑车去,这样可以工作、锻炼两不误,何乐而不为?

现在,地方还没有车改,因此,在上下班的滚滚车流中,笔者还可以见到一定数量的挂公车车牌的公车,车改之后应该会减少。2003年5月20日,由于是民主党派人士,我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的身份到湖北省统计局担任副局长,在办公室坐半个小时就“炒掉”公车与司机,当时的想法非常朴素——我自己开车上下班,只要一来一回两次,司机接送上下班,不是要跑四次吗?这种最简单的帐大家都算的过来,只是不愿意去做。我觉得自己最值得安慰的一点就是,为了车改,我没有浪费半天的时间,自己车改了11年、在全国人大会上呼吁车改8年,已经尽力了。

有理由相信,车改将会减缓堵车的状况。虽然一部分官员可能会因为车改而购车,但是,据我观察,在一个单位中,凡是没有专车坐的中低层官员,需要买车的大都已经买了,比如需要接送孩子等,车改之后买车,大都是现在有公车坐的,而他们在使用了私车之后,是绝对不会像原来那样动不动就坐公车上街的,也一定会学会如何节约地用车,不信你等着瞧。

当然,发车补立马可以减少公务交通开支,但是,另外两大难题还有待于解决,一是现有公车怎么办,二是庞大的司机队伍怎么办。按照2013年的厉行节约条例的规定,现有公车一律通过专业机构评估、拍卖来处理,一个地方公平处理起来还比较容易,要做到全国各地都一律平等,无疑是一场硬战。一方面要公平公正公开,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另一方面也要采用网络拍卖等方式,提高效率。同时,公车在等待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损耗,至少要半个月启动一次。对于司机队伍只能采用分类分流的方式,必要的财政代价是必须的。总之,渡过这道难关,车改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的彼岸。没有轻轻松松的改革。

2015年,就看地方车改如何跟进了。地方按照中央车改的脚印走,亦步亦趋,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困难,关键是愿不愿意真正去改,能不能排除干扰。再就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会不会存在一手拿车补,一手借车开的情况。说实话,“撑死胆大的死胆小的”,车改之后肯定还会有以身试法者,违规向下级、相关企业等借车,我想这应该是纪委出手的时候了。可以以所借之车在当地的日租金乘以所借天数,来推算受贿金额加以处理。中国长期存在的道路腐败该休矣!

本站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