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英中国> 观世界

卞永祖:从“中国大脑”开始树立自己的创新体系

发布时间: 2015-03-05 10:17:4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卞永祖  |  责任编辑: 毅鸥

卞永祖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将提交一份关于人工智能的提案,希望能集国家力量和军队力量做一个大的人工智能项目,名字叫“中国大脑”,一个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机集群,作为一个基础设施,让不同部门单位如科研机构、大学、企业乃至个人创业者,都可以到这个平台上来做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他认为,未来10年当中,人工智能将有大的突破性的进展,希望中国在这里能起到重要作用。

李彦宏关于“中国大脑”的提案,实际上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我国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创新体系?我国在十五计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我国从2011年开始,就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新增专利最多的国家,但是我国却不是创新能力很强的国家,这是为什么?

我国不具有掌握世界标准的能力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远程制造成为现实,以微软和Intel为代表的企业,改变了过去围绕最终产品进行生产资源垂直安排的模式,转变为围绕着产品标准在全球有效配置资源,从而形成了产品的模块生产与组合。这一生产模式中,标准的制定掌握在极少数国家手中,而大多数生产者则以模块生产的形式,实现和落实着这些标准。所以在这波制造业大转移过程中,虽然中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获利最大的不是中国,而是掌握着这些产品标准的国家。最直观的例子就是苹果手机,每生产一部手机,中国从中拿到的利润大约为7美元,所以绝大部分利润都被美国公司拿走了。

伴随着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我国也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专利申请最多的国家。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示,2011年中国约提出52.6万件专利申请,超过美国50.3件,因此中国成为全球最大专利申请国。我国申请的专利主要体现在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升级,而我国的制造业主要是根据发达国家的产品标准进行生产,所以这些专利并没有转化为我国的创新能力。

必须集国家的力量才能形成我国的标准体系

当前世界工业的核心格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掌握着专利,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负责制造。虽然最多、最大的工厂体系在中国,但生产的大量是发达国家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这使得我国的企业在国际创新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

设计是生产过程的开始,而设计的出发点是市场需求,因此市场需求量最大的地方能够提出最多的需求,也往往会造就产品的标准。当前,美、欧、日等“西方发达国家”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大量的工业产品也是根据其需求设计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内需的扩大,提出的需求更多,设计能力逐渐在向中国转移,也应该造就适合我国需求的产品标准。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建立这种产品标准面临巨大的挑战:

首先,制造能力的高低不是体现在单个工厂技术水平的高低上,而是体现在利用掌握的产品标准,构造出的包括设计、研发、原材料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工业生态系统,只有这个工业生态系统强大了,才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也就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毫无疑问,这种能力具有全球化的特征。

同时,这种创新能力,也必须需要强大的金融体系来支撑,需要有巨大的投入,而这恰恰是单个企业很难承担的。美国指所有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就是因为美国拥有强大的美元支撑,才能对重点研发领域投入巨资。所以中国如果要具有这种能力,必须需要强大的人民币来支撑,反过来,这种强大的创新能力,也会支撑强势的人民币。

李彦宏政协委员的提案恰恰说明了政府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我国创新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要依靠整个国家的力量,尽快建立起自己拥有的产品标准,否则我们的企业将一直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标准下的组装厂,充当着打工仔的角色。

本站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