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英中国> 观世界

马强:“双面”仇和权力任性到头了

发布时间: 2015-03-17 10:58:1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马强  |  责任编辑: 毅鸥

一、舆情概述

15日,两会闭幕,中纪委官网随即放出重磅消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舆论一片哗然,震惊、遗憾、出人意料、早晚出事、反思等各种解读甚嚣尘上。

讯息发出后,微博微信成了传播的主战场。其中,人民系新媒体表现最佳。人民网微博速评,一日“秒杀”双虎,反腐利剑并没有刻意回避“两会政治季”先声夺人。人民日报客户端“仇和被查释放什么信号?”昭示天下,反腐已成“新常态”,“打虎”再无所谓的“规律”。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权力“绿林时代”结束影响甚远。此外类此《史记仇和列传》、中国五毛之父等段子层出不穷。部分商业网站尽展策划功力,凤凰网凭借“仇和代表,散会后请留下”拔得头筹。

另外,一些早年间有关仇和问题的调查浮出水面,如北京大学宿迁医改调研报告、仇和早年施政调查:发自沭阳的报告等。被翻出的还有部分知名专家规劝仇和的文章、如2004年知名网络作家马伯庸帖文《假如仇和是个贪官……》、2007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磊文章《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官员——由媒体不适当地肯定“仇和现象”引起的反思》等。两位专家不同程度认为,“个性官员”要有法治和制度约束,否则难免出现问题。如今仇和落马,人们再次坚信,权力不可任性,反腐没有终点。

二、媒体:反腐倡廉永远不能靠自觉

仇和落马,舆论更为关注的是腐败违纪的根源在哪里?凤凰网认为,仇和落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文章称,当改革与个人的利益相勾连,那些被人们所推崇的官员个性,其局限性便展露无意。强硬风格的个性,一边可以推动改革在短期内取得效果,一边却是无视民主的专断与铁腕,一言堂下不仅难对改革负责,而且极可能暗地里构建起个人利益输送的渠道。

一些媒体认为仇和落马是官员产生的机制以及权力产生的制度问题。北京晨报表示,“八无书记”为啥腐败;事实证明,当权力没有被关进制度的笼子,仇和这么一位有个性的官员,还是倒在了反腐风暴中。他的无限权力,让他的工作不再能无私无畏。

部分媒体认为,要认真的对待“仇和现象”存在的隐患和困境。中国青年报认为,“仇和现象”的巨大隐患,是民主与效率对立困局的集中显现,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济南日报认为,我们时下的改革同样面临“仇和困境”,我们既需要有敢作敢为勇于担当的改革者,可又需要改革者首先要行得端做得正。可类似“仇和”这样的改革者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仇和困境”不解决,我们的改革就会步履蹒跚。

仇和“落马”,无疑给党和政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这也恰恰是一个契机,给所有信奉“个人魅力”的人好好上了一课:不论主政者形象再好,能力再强,反腐倡廉永远不能靠自觉,对于领导干部每一个决策部署,是否民主、是否科学、是否合法,都要有制度的刚性约束。

人民网奉劝为政要注意民主决策,恪守权力边界、敬畏规矩法律才是正道;奉劝专事监督的官员们,要多长一双眼睛格外“关照”,别让他们身上五花八门的光环成为腐败的“障眼法”。

东方网认为,仇和被查,彰显了中央铁腕反腐的决心,对贪官而言,这无疑是一声强力警钟,同时,也再次说明反腐面前贪官一律平等,没有例外,这种反腐态势令人拍案叫好,更使公众对反腐的前景充满期待。

凤凰网认为,仇和的落马也许是中央进一步释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信号,告诉城市领导者,你们口中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发展不能以破坏法制为代价。

新京报认为,有权不可任性,惟有真正依照法律治国理政,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个人偏好行事,才有可能真正推动社会进步,为民谋福祉。

如何评价仇和?环球网表示,我们评价仇和,不怕一无所知,就怕一知半解。在仇和违纪违法的具体调查信息正式公布之前,公众应该恪守理性,不信口开河。毕竟,舆论之刃往往锋利无比,可伤人于无形。

三、专家:识别“仇和式”官员面目亟需法治

仇和落马,这个曾冠以“改革先锋”的称号的铁腕官员,被许多专家斥之为“喝人血的铁腕改革者”。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表示,搞私有化,就是把国有资产廉价折腾给私人,这些私人必须和他共分所得。仇和的利益也就有了。注意,为了掩盖腐败,仇和们打的旗号是“改革”。

前《国企》杂志社研究部主任郭松民认为,现在看来,仇和为自己设计的“改革者”的形象,就是要为自己的贪腐行为穿一件保护衣。学者王小东直言,仇和是个喝人血的"铁腕改革领导干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称仇和,用农民的血,染红头上的顶子。

仇和落马有何寓意?专家观点不尽相同。九江市公安局民警段兴焱表示,仇和的倒下,证明了这么一个道理:一切忽视法治的酷吏,无论在位时多么强悍,都没有好下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财经媒体人罗昌平则认为,仇和落马未必意味着“仇和模式”的中止,只不过是他后腰出事了。显然罗昌平“后腰出事”另有所指,言外之意,仇和的落马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准“仇和们”疯狂成长的制度和机制弊病是根源。这样的担忧也引发了其他专家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黄少卿表示,仇和被带走后,各种批判之声此起彼伏。酷吏自有酷吏的可恨,但若不铲除产生酷吏的基础,谁敢说下一个仇和不在成长之中?权力不能任性!那么问题来了,驯服权力任性的制度樊蓠在哪呢?

曾几何,仇和给人的印象是“强势、雷厉风行”,今天看来这种强势背后流露出太多的个人野心。“反腐作家”、山西原副省长张平表示,那些出事的官员,之所以总是那么说一不二,根本原因就是他必须保住自己的利益,所以他必须强硬,必须霸道,必须排除异己,清除障碍。

作家高和认为,仇和被抓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城市,狂飙突进上项目、金戈铁马谋发展,当政者必谋私利,甚至可以这么说:近些年发展越快的城市,翻开来查查,当时的执政者就越有可能是贪腐分子。原因并不复杂,动才能有机会,乱才能趁火打劫。

一些专家借仇和落马,抒发忧国忧民情怀。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表示,对于仇和,多少年前,就有好些人,也包括我,对他的强势行政与强拆表示过抗议,但是有人理吗?民众想参与反腐,困难重重,但依然要坚持。学者左春和认为,揭露仇和并不是落井下石,是因仇和具有与其他落马者不同的典型意义。这种人是极权的标准案例,他给其他官员提供的成功学样板,一直在激励官员们把好话说尽,把坏事做绝,把底线撕碎,是时候收拾这些人了。

四、网友:为反腐持续发力喝彩

仇和“落马”反腐大快人心 22%

网民“谢启东”:十八大以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两会刚结束仇和宣告落马,充分表明了我党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体现了我党惩治腐败的能力。

仇和倒下的制度思考 13%

网民“张_宏_图”:两会期间政坛明星仇和被查,颇让国人意外。如那句娱乐名言:没想到啊没想到,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能叛变革命。从“仇和现象”中得到了另外一个启示,就是中国仍旧没能走出“人治”的传统阴影。仇和并不是神,他也可能犯错,也可能腐败。

依法治国任重道远 14%

网民“天平与剑”:此官是典型的有权就任性,卖学校,卖医院,大拆大建。可悲的是,这种官却是领导眼中的能吏,有魄力有业绩更有GDP。依法治国,任重道远。

仇和是个能臣但是你不是廉臣 9%

中税律师:中国人的劣根性就是落井下石,仇和在沭阳那些年,虽然老百姓当时也骂他,但他走后,大家谈起他的时候都竖起大拇指,领导人的是非功过,绝不是好与坏那么简单,仅从公开的信息中可以认为仇和是个能臣但不是廉臣。

法治社会不需要这样的干部 11%

网民“朱庙大咖”:仇和后台很硬的,从沭阳县委书记、宿迁县委书记开始,一直就是个独裁者,干了很多出格的事情,他但一直平安无事。有不少群众拥护他,因为得到了一些利益。但也有不少老百姓嫉恨他,因为他的独裁。法制中国,不需要这样的干部。

谴责“仇和式”腐败 16%

网民“雨中读书的狐狸”:上联:才干贫乏 单靠一手铁腕强推民计 下联:后背不稳兼有四方树敌如何不倒? 横批:天怒人怨

“仇和现象”下一个是谁? 15%

时代周报前总编辑宋繁银:仇和被抓,最害怕的,莫过于和仇和一样,大拆大建的地方主政者,因为有既得利益所以才有所谓的“雷厉风行”的官员,仇和的落马下一个会是谁?

五、舆情点评:

两会期间,从政协首场记者会,到政协、人大、政府、两高报告,反腐都是其中的主题,“有权不能任性”也一度成为热词。那么,有权任性会怎样呢?仇和被调查给出了答案:“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你终究将要为权力任性买单。

仇和落马,样本意义重大。和一般性的腐败不同,仇和的仕途更具争议性,从江苏宿迁到云南昆明,作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作为著名的“明星官员”,仇和的施政风格至少在10年前就已经闻名天下。然而,政坛既非表演舞台,更非走秀T台。你可以做“个性”官员,但必须记住:再大的官,也有权力边界,不可独断专横越界胡来。

诚如媒体评论的那样,何一名干部,即便是做出了点成绩,有开拓精神,有敬业精神、一时亲民爱民,但一旦涉嫌违法违纪问题,则功不抵过,任何人都不是“铁帽子王”。所以,对于仇和的落马,感叹之余,更应该为仇和不爱惜自己的羽毛而扼腕。要怪,仇和只能怪自己不能做到慎独慎权慎始慎终。从这一个意义上说,更要为中央铁腕反腐而点赞。

本站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