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改变中国
    美女、豪车、炫富,这是很多励志剧的大结局,但这一次它成为了导火索。郭美玲,微博昵称“郭美美baby”。她以“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身份公然炫富,引起轩然大波。郭美美事件,由最初的一个无知少女炫富的偶像剧,逐渐演变成一个牵扯人物众多,情节日趋复杂的鸿篇巨制。期间,二代炫富、青春励志、艺人炒作、官员包养、慈善黑幕、千里追踪、幡然悔悟等情节接连上演,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也纷纷中枪。至今,事件在不断的披露——辟谣——再披露——再辟谣的过程中层层深入。这一切,都缘于人肉搜索。
 

要真相不要隐私

郭美美

首都机场,被围观的郭美美
    在郭美美事件中,从玛莎拉蒂的车主,到赠送手机的好友,从郭美美的成长史,到她的暴富经过,这一切都在大众的集体力量面前,无所遁形。而针对郭美美进行人肉索索的高潮点则是:其航班行程在微博上被披露,她在抵达北京首都机场时,遭围追采访。此时,人肉搜素终于从网络转移至现实中,在被问到“有没有对你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时,郭美美回应:“你们现在对我造成很大影响!”

    至此,本次由寻找“一夕暴富”与“慈善黑幕”之间关系而启动的人肉搜索,开始陷入“监督公权”与“侵犯私权”的相互博弈的境地。这一争议出现的背景,一方面是人肉搜索中包含了大量的虚假信息与恶意炒作,在未能核实挖掘出的有关结果之前,形形色色的信息稀释甚至影响了对真相的进一步挖掘。而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媒体人,也成为了人肉搜索引擎中的一份子。这引发了部分网民对人肉搜索为获取信息而不择手段、媒体人为跟踪线索而罔顾媒介伦理的担忧。

    @何镇飚(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传播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因为郭美美“可能和红十字”有关,但是我们又没有确凿的证据。如果我们用媒体把她审判一顿,围追堵截,拼凑出所谓证据,就是正义?错,就是媒介暴力。

    @王小山(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创新空间总经理,前榕树下总编):你们终究是错的,恶的枝干永远长不出善的花朵。人肉搜索是互联网最坏的发明。

    @仝宗锦(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北大法学博士,哈佛法学硕士):不少朋友对网络搜索引发的对隐私权可能的侵害表示担忧,不过仍须重视言论自由价值。在事关公众人物,公共利益等问题上,后者价值尤其值得强调。而在各种制度性监督机制匮乏的当下中国,以普通民众为主力,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的种种言说更具有特殊意义。

    @刘春(搜狐公司副总裁、搜狐视频首席运营官):大家不是不放过一个炫富的小姑娘,而是正针对她背后那些利用慈善机构牟取不当暴利的商业组织,针对不透明不规范的慈善机构与慈善行为……是时候站出来厘清事实公布账目告以清白了,是时候清理门户规范程序建立一个透明公正的绿色慈善了。

    @cctv-邓蕾(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纪实副制片人):当年,导致尼克松辞职的水门丑闻,最初源于民主党总部一位员工偶然回头看了一眼办公室。而震惊世界的盐湖城冬奥会贿选丑闻,最初则曝光于时任奥申委主席威尔奇收到的一条短讯———一切大事件的导火索,几乎都来自细节与个体。因此,郭美美从来都不是主人公,她只是一起深度公众事件的源头和切入点。

    以上争议,也是人肉搜索诞生至今,在屡屡伸张正义却又多次误伤无辜之后,依然纠缠不清的一个问题。 

代表民意的监督

    大多数信息,都可以从公开渠道获取,但目前机器搜索引擎无法完全实现语义搜索,搜索结果匹配成程度有限,而互联网上也存在着搜索引擎欲入无门的暗网,更别提现实世界中海量的信息仍然与网隔绝。这时人肉搜索出现了。它是由人工参与解答而非搜索引擎通过机器自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机制。它的优势就在于搜索结果的智能程度高、信息渠道广、影响范围大、舆论引导强。[详细]

    网络舆论成为了民意的代表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阶层多元化,利益诉求各不相同。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道德感等意识遭遇强大物质力量的冲击,社会信仰等精神内核不再统一,而是分散开来,甚至出现沦落的状态。相反,网民在“人肉搜索”的行为中表现出了强大的道德感和正义感。网民中的“舆论领袖”发出带有正义感、道德感的帖子,将处在发轫阶段,呈现零碎、分散和碎片化等特征的网络言论引导到一个大家似乎都能接受的方向,这个方向正是大众心理所期待的、所要补偿的——社会的伦理、道德方向。可以说,“人肉搜索”在当前环境下以某种戏谑的方式满足了人们缺失的心理需求和道德需求。[详细]

    传统媒介的“沉默”给网络言论提供了空间。在传统媒体不愿或不便涉入的一些领域里,“人肉搜索”很好地代其行使了舆论传播功能。随着对网络舆情的逐渐重视,传统媒体也主动和“人肉搜索”进行“配合”,甚至网上网下“互设议程”。[详细]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人肉搜索”成为现今中国,尤其是网络上数量众多的网民的“民意代表”。“人肉搜索”不仅与言论自由有关,更与监督渠道不畅有关。借助网络社区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追查某些事情或人物的真相与隐私,并把这些细节曝光。“人肉搜索”一定意义上推动了监督体系的完善,但是当“人肉搜索”取得一次次成功时,我们在欢呼民意得到尊重、民主得以体现时,更需要进一步去审慎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肉搜索”意味着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民主进步呢,还是网民炫耀式的“自恋”式表现?是社会迈入了快速民主化的进程,抑或仅仅只是个历史变动过程中象征性的符号? 

警惕多数人暴政

    把关人缺失。“把关人”理论最早是在1947年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传统媒介的信息经过记者、编辑层层把关,呈现在受众面前时,显得相对理性。而网络传播中的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更趋感性,属于网民的自然流露,“传受合一”使得传播权力被分化,网络媒体的把关力量大打折扣。[详细]

    在郭美美事件以及其它人肉搜索案例中,谁来为虚假信息负责,就成为一个法不责众的难题,沉默着、传播着、围观着的大多数,对转发的兴趣远远高于辟谣。

    沉默的螺旋依然有效德国女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舆论与大众传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说。其由以下三个命题构成:第一,认为社会使背离社会的个人产生孤独感。第二,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第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根据诺依曼的观点,舆论的形成不是社会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意见环境”的压力作用于人们惧怕孤立的心理,强制人们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为这一非合理过程的产物。[详细]

    在网络媒体“沉默的螺旋”现象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群体压力依然存在,受众害怕孤立的恐惧感依然会有,从众心理也依旧存在,如果看到一种观点在网上受欢迎呼声高,它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支持者,从某种程度上讲,网络时代下的“公众意见”形成要比以往任何时候的传播速度还要快还要广。在“人肉搜索”案例中,如果虚假信息没有得到快速的澄清,那么基于虚假信息之上的论断和立场会迅速的占据舆论的制高点,并且压制那些理性的声音。由此而产生的舆论,会引导事件向不可知的方向发展。

    共景监狱的诞生。“全景监狱”是法国哲学家福柯对人类社会控制的方式的一个比喻。福柯发现,在传统社会,社会管理者主要是通过信息不对称的方式来实现成本更低、效率很高的社会治理的。这种控制形式恰如古罗马人发明的一种金字塔式的监狱:犯人被监禁在不同的牢房中,狱卒则处于最高一层牢房顶端的监视室内,他可以看到所有犯人,而犯人们却看不到他,并且犯人们彼此之间也缺少有效沟通和传递信息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管理者是否到位或者缺位,犯人们都假定它的存在,因而不得不接受外在控制,同时也自觉地规罚自己。[详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由此提出“共景监狱”的概念。“共景监狱”是一种围观结构,是众人对个体展开的凝视和控制。他们之间信息的分配已经比较对称了,管理者在信息资源把控方面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试图通过信息的不对称所实现的社会管理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详细]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管理者,每个人,都可能面临集体凝视和挑战的压力:集体占据数量优势,个人则寡不敌众;道德优势,善良、同情、公正“天然地”是大众的特质;新信息传播技术带来的诸如匿名、暗示、传染等适合“起哄嫁秧”的集合心理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大声疾呼被视为托辞辩解,沉默无语被认定俯首认罪。每个人都可能是多数人暴政的潜在受害者。

媒体归媒体

    “人肉搜索”毫无疑问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民众的公共话语能力,但“人肉搜索”的功效目前有被过分夸大之虞。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偶发机制”。成功的案例其实是非常少的。这对全社会公民意识的提高到底起到了多少作用?社会的民主系统是需要法律、政治等一整套异常庞大而复杂的机制来维持的,需要漫长的体制建设来维护其发展,民主的真正进步是需要民族和国家整体的“公民意识”不断提高的。自发性的“人肉搜索”显然无法担当此任。[详细]

    但是,人肉搜索,毕竟象征着民意、自由、平等话语权的追求与真善美的诉求。“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搜索手段,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利用它,使网络搜索能真正成为受众信息交流、互助互惠的有效工具。

    人肉搜索是一种生产力武汉大学沈阳教授认为,在当前中国社会迅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权富阶层的信息公开对于社会进步是有意义的。“人肉搜索”可以在社会交流过程中节省大量调查成本。人肉搜索也是一种全民娱乐式的搜索活动,是网友独特的一种参与性娱乐方式。要在鼓励公民自由发表言论和防止谣言上取平衡策略。互联网和微博是现实的镜像,关键还是要把现实的事情做好。围绕互联网中反映出的问题,抓大放小,一件件处理好。[详细]

    网友与媒体可以各司其职。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认为,记者从茫茫的信息里面,善于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东西,网络的出现,扩大了媒体的线索来源。网友们,因为有了网络,则改变了以往口口相传的效果,因为人多力量大,总是有网友可以快速的发现问题的症结。网友可以不辨真假的进行传播,媒体则应当为自己的每一篇报道负责。至于网民披露私人信息,是个人打击报复,还是为了揭示公权力的腐败,法律应该区别对待。

 

相关阅读
人肉搜索的私域和公域
    从舆论监督到侵犯隐私,再到网络暴力,在人肉搜索的推动下,可能只有一步之遥。而要避免侵犯隐私和网络暴力,唯有在第一步舆论监督时,就做到规范。
 
调 查
    针对郭美美“一夕暴富”与“慈善黑幕”之间的关系而启动的人肉搜索,陷入了“监督公权”与“侵犯私权”的争议。你如何看待针对郭美美的人肉搜索行动?
观点中国
 
往期回顾

挪威之殇,右翼之祸

邓文迪:名利场上的彪悍女子

临时工是谁的替罪羊

默多克的救赎

伤不起的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