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新闻背后的

“阴谋理论”

标题图片
 

聚焦

  •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两女童被洗衣机绞死”事件连日来引发全民关注,案情扑朔迷离。连日来,中新网记者在走访目击者、警方后了解到,“女童的父母平时对两个小女孩宠爱有加”,事情发生后,“两夫妻向医生磕头,要求医生想办法救救女儿”。

     

  • 越来越“刁钻”的新闻口味

     

     

     

    经常看到不少新闻报道,不仅是食品和保健,还有各地的某些项目,即使通过可行性论证,也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但当地群众还是反对“上马”,引发了不少群体事件。从公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反映就可以看出,科普工作还没到位。食品安全问题、环保问题……许多社会热点都与科普有关,都需要科普及时跟进,对科技内涵进行权威解读,既不要纯粹做新闻,也不要纯粹做科普,“新闻+科普”,不仅工作才到位,而且因为符合权威和专业,因此更有说服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详细]

     

    我们许多读新闻的人口味越来越刁钻了。随着一些“小说化”新闻的写作吃香,新闻和小说的边界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有些泾渭不明。在这样的生产环境下,许多人开始以看小说的姿态来看新闻,逐渐地也开始以追随小说情节式的热衷来跟踪新闻。江西省的洗衣机绞死女童案伊始,首先是海尔发表了设别的安全声明,紧接着便从死者家属拒绝尸检而被纷纷揣测——是不是父母谋害了亲生女儿。[详细]

     

  • 科普还没出现,新闻就急着上马

     

     

     

    这起事件告诉我们,急于表态是一种道德冒险。每有公共事件发生,不假思索地发言、表态或站队,成了不少网友的爱好。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拥有麦克风不等于就必须使用麦克风,更不等于滥用麦克风。轻易表态,固然快哉,但也潜伏着风险,容易进退失据,或者贻笑大方,甚至对当事人是一种巨大的伤害。慢点表态,天塌不下来;迟些发言,才不易左支右绌。节制一点,理性一点,更从容一点,才不会陷入被动,陷无辜者于不义之中。[详细]

     

    科学和愚昧往往是恋生兄弟,缺少必要的科学常识和素养,就必然容易被一些民间的非科学传言所迷惑,进而会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不断扩散,并演化出各种版本,伴随的非科学行为必然是愚昧,害怕“连黑三天”而导致白蜡烛脱销就是典型的愚昧行为,科学常识一天不树立,各种非科学的谣言和传说就一天不会安宁,总要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和发酵,蛊惑人心,扰乱视听,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危害不浅。[详细]

     

  • 阴谋理论满足了人们的认知确定性

     

     

     

    无论什么事故发生,一定有言论来揣测它绝非一次意外那么简单,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有些人似乎掌握了许多旁人不知的真相在言论市场大肆兜售,而我们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给真相行走的时间,期待确凿的证据和合理的推断。当然在很多情况下,真相会被外界权力所干扰,事实会被刻意掩埋或消弭。特别是在一个不够透明的制度环境下,人人都有理由惶惶度日。之所以愿意相信那些险恶的推论,是因为似乎做好最坏的打算,我们才能避免最大的伤害。

     

    于是“阴谋理论”以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满足了人们对认知确定性的基础需要。[详细]

     

  • 阴谋理论“高级”到无法反驳

     

     

     

    阴谋理论似乎比我们通常说的谣言要“高级”一些。比如911事件才不是什么拉登的基地组织谋划的,而是美国政府为了发动战争的一次自我牺牲。举世闻名的泰坦尼克号没有撞上冰山,他们只是为了骗取高额的保险费用而冒名顶替了奥林匹克号。戴安娜王妃的车祸也绝对不是偶然,而是一次英国王室的策划。

     

    说这些阴谋理论比一般的谣言“高级”,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很难被证伪。同样是在这次江西的案件中,阴谋理论背后是我们永远也猜不透的人心。孩子父母究竟是有怎样的心境,就算是有最先进的测谎仪也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是像他们自己说的虎毒不食子,还是像外界一些媒体猜测的是因为重男轻女。没有确凿的证据就无从结论,这样的证据以我们当下的手段来看还很难找到。

     

    当我们反问这些阴谋理论是否可信时,通常是无果的。这也是为什么当今的学术界对其并不感冒的原因之一,没有什么严肃的专家学者会把它们太放在心上,它的缺陷就是它过于“完美”。“完美”到无法证伪,一切用来戳破阴谋的证据和言论也都能够被“反咬一口”成为阴谋的下一层幕布。如果我们认定了江西的女童一定是被父母害死的,那警方公布的验尸报告如果不符合推论,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捣鬼篡改了记录,背后一定还有不为人知的权力勾结。反之,如果我们认定了是洗衣机造成的意外伤亡,一旦尸检结果与我们的推论不符,作为一个永远正确的阴谋论者同样有权利去质疑尸检报告的真实性。这么下去,没完没了,也毫无意义。[详细]

     

  • 民间科学质疑的新路径

     

     

     

    三十年前北岛的一句名诗“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如今依旧是很多人呐喊的座右铭。可是过了几十年我们回头张望,除了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人心外,就没有别的更合理的方法了吗?

     

    也许中国人是最能感受到“无能的力量”的一群人。逐渐的,我们开始以越发专业的手段来质疑,或者说是探讨特定领域的问题。723动车事故后,有民间的专业人士去现场勘查地形、收集数据、模拟实验。而现在热火朝天的“果壳网”、“知乎”等这些科学社区也慢慢进入了寻常人的视野。这种民间的说法更让人愿意相信,相比那些讳莫如深的阴谋理论,它们朴实得让人踏实。

     

    这些手段的兴起,给我们了一些能力和信心去面对来自“另一面”的真相。江西女童案同样如此,在警方公布信息后我们仍旧有权利和能力来进一步验证甚至反驳。无论结果是相符还是相背,我们毕竟走在了一条关于真相的、科学的讨论的道路上。[详细]

     

    (编辑:杨公振)

     

结束语

公共事件面前,“速度”不是衡量应对好坏的最大权重,更不能把阴谋理论作为深挖事实的标尺。信息的科学性、有效性才是。在保证了透明公开之后,我们需要给“科学速度”一点时间。

调查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