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摘要

    成都是我们心目当中的天府之国,在过去它是吃喝玩乐,游玩的这样的一片乐土,但是在未来的成都,它会是全世界投资人的这样一个新的福地,它会在未来的发展,在西南创出一片新的蓝天。

嘉宾档案

·高毅存 原北京市规划学会秘书长

·刘艳 中华博士会秘书长

·主持人 煦菲

论坛简介

·举办地点:中国网

·举办时间:2014年8月15日 14:00—16:00

专家言论

标题图片
打造成都市的“新名片” 让成都的老三线重焕生机

    过去非常把某一个企业引进来,注重打造“龙头企业”,现在注重的是,打造龙头的产业群或者企业群,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也是所谓“总部经济”的概念。

标题图片
成都的转型是延续性升级的过程 成都的转型不是简单割裂,而是具有产业升级的延续性

    成都的转型非常注重自主创新性的技术的打造,把能够为成都市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内生动力的这些因素全部留下来了。

标题图片
投资转型是向中高端延伸产业链 把钱放在关键点上,局部优先发展,然后带动全局

    成都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换,这表示成都并没有完全抛弃低端,要向中高端延伸,是要拉长产业链,就从低端拉到中端和高端,要做一个全产业链的分布,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现场图片

标题图片

标题图片

标题图片

标题图片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好,这里是成都大智慧,我是主持人旭菲,今天我们主要就成都的投资方式的五个转变展开讨论,首先为大家介绍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的二位嘉宾他们分别是北京市规划学会秘书长高毅存博士,高老师你好。

高毅存:大家好。

主持人:另外一位是中华博士会的秘书长刘艳博士,你好刘老师。

刘艳:大家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我们今天主要来聊一聊投资方式的五个转变,在讲转变之前,我们先来聊一下,之前的投资方式都有哪些,高老师来跟我们分享一下。

高毅存:好的,传统的投资方式大半是以这个GDP为核心,围绕着这个效益来运转,因为特别是这种资金的流向,它有一种天然属性,它要往盈利的这个模式来转化,那么不管是政府的钱和其它资源来的钱,大部分是会往利润最高的领域来投,相比而言那些薄利的或者是社会公益的,它所受到这个资金的这种滋润和培育就要差一些,那么这一次转变看到了一些新的变化,所以一会儿恐怕我们还会详细讨论这件事。

主持人:详细的要展开一下,那刘老师你觉得为什么成都在这个时间也选择要做这个转变呢,你觉得会有什么样的一种契机来促进他们,推动他们这样做?

刘艳:第一是改革的魄力,第二更重要是它必须要转,就是不得不转,只不过它是更积极的正能量,因为我们知道成都市已经达到了一个万亿的GDP增长的这样一个城市,它的增长速度是超过了很多周边同行政等级的这些城市的GDP的增长速度,比如说2014年上半年达到了8.7%这样一个速度,是远高于7.5这个区间的,当我们说它的速度过快的时候,他必须要做及时的调整,否则的话他这个城市的投资或者说它的增长过程变成一种生死时速,它无法骤停,一旦骤停他会发现,他的整个产业以及当地的就业人口等一系列的,他无法进行重建,所以他这一次转型是不得不转,但是更重要的是转的是非常及时的,所以成都市政府的这个相关决定以及产业整个布局,可以是非常期待,拭目以待,有很好的发展。

主持人:所以你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原来的这种快车道上,如果一旦及时刹车的话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後果,所以说现在要走一种可持续的健康的更加合理的这样一种方式。

刘艳:没错,积极布局,勇于革新,勇于去转型,他会获得新的契机,让它的量变真正成为它质变的因子。

主持人:那么我们这里也看到了成都这一次确立了投资方式的五个纬度的转身,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个就是从产业链的角度,第二个从外檐到内涵,第三个是从分散式到集群式,第四个是从一二圈的这种从投资为主向全域的这种投资的转变,第五个就是从重生产性到生产和非生产性并重,那我们接下来就逐一来仔细去详解一下,那高老师首先从第一个来谈的话,从产业链中低端投资向产业链高端的投资转变,你觉得这样一种做法会有什么样的意义或者会带来什么样不同的一种效益呢?

高毅存:请大家第一他提到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这样一种转换,而不是说发展中高端,他并没有完全抛弃低端,因为什么呢,这个低端还是一个基础,咱们从四川的传统的经济状态和它的产业分布的情况,做一个大致的描述,我们也可以大致清楚了解,因为我还有幸参与成都地区,像绵阳的优先区的空间战略规划,江油市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所以我对这个成都平原的这些经济状态还是有一点了解,这都是最近的事,那么传统的四川有很多三线产业像军工、钢铁、冶炼,特殊钢,天然气,能源,这些往往都是粗放的,相对来说比较初级的,传统的二产,用一个比较通俗的就是傻大黑粗,出来的产品是大块的,黑色的,又沉,但是产值并不高,这一次提出来要向中高端延伸,他就是说意思我理解他是要拉长这个产业链,就从低端拉到中端和高端,要做一个全产业链的这种分布,这是这一次重点提出来的一个设想,我想这样的提法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因为他考虑了这种现状的这种低端为主,那么他要向中高端延伸,把这个全产业链把它做活,这样有很多好处,第一他附加值高,第二他就地消化,他不会把这些原材料用飞机,轮船运到很远去,到那儿去加工,他就在就地消化了,把他从最初始的这种原材料变成一个非常精致的高端的产品,这样的话全产业链的延伸和分布也是我们现在普遍提倡的叫做可持续,可循环经济,这样的一种理念,所以他关键要点是一个循环经济的一个理念在里面包含着。

主持人:所以我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这样也是很有效地解决了产能过剩的问题,是可以在这些方面也是有一些促进作用的,你觉得?

高毅存:那当然是,因为他这样的话,他把产业链拉长了,延伸了,那么有些过剩产能,他自动就要调整,他不调整他没有处去,他就自动会往中间或者往高端去延伸,那么原有的这种傻大黑粗的这种状态就要改变,有些产品该下的下,该调的调,有的可能还要加,为什么呢,它为了上游的一些产业服务,所以他要把这个产业链,全链做活,所以这样的话是一个更合理的结构空间。

主持人:那么聊了产业链之后我们再来看他第二个纬度的转变,就是从外檐型到内涵型的一种转变,刘老师你在这方面有什么跟我们分享的?

刘艳:其实这个转变和刚才从低端向中高端来升级这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刚才高老师说的,我非常同意他说的有一个产业升级的延续性,而不是简单的割裂,就是我先把低端全部淘汰掉,然后重新从外面向成都市内或者区域经济范围之内进行引进完全全新的行业产业,它是在原有的这种产业基础之上,不管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基础之上,然后再进行进一步升级,比如说可能过去我们是汽车的简单的零配件的加工,可能他现在升级到包括我的整车的制造以及汽车品牌的产业园区的整体的打造,他是一个变向升级,就是延续性升级的这样一个过程,那么这里面就需求一个什么样的基本规律呢,就是说我们说外檐型和我们的内涵型,这两者都不可缺,但是我们成都市和许多城市是一样的,都缺乏内涵式的这种产业的发展,所以内涵式的产业发展它带有一种自我生产性,内生性,所谓内生性就是说它的所有的技术,它的产业生态环境的培养,都是我从程度土生土长生产起来的,另外一个方面,他非常注重自主创新性的这种技术的打造,也就是说他不仅把外来的这些外资的这些投资留下了,而且他把技术留下了,他把这些高端的人才留下了,把能够为我们的成都市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内在的内生动力的这些因素全部留下来了。那么跟过去我们的思路不一样,过去我们的思路是不光是成都市,整个都有一种传统的想法,用市场来换技术,但是你最后发现,技术没有换来,市场还丢了,因为他生产的东西马上又卖出去了,你只不过是简单的加工的过程,很难形成一个能够扎根于本地这样延续性升级的这样一个过程,因为任何一项产品的创新或者技术的创新,它一定来自于内在的当地区域的有一个很强大的生产平台,然后原汁原味从你这儿产生,而不仅仅是我借助一些别人的技术或者是外檐性的技术简单地拼凑,所以说这样的话它是一个非常内涵型的这种升级的背后是我们自主创新品牌的内生式的发展。

主持人:你说的这个似乎跟我们现在整个主导方向是一致的。

刘艳:是非常吻合的。

主持人:加大本身这种科技含量,而且同时也是解决当地的就业一些问题。

刘艳:而且把高端人才彻底稳住了,他不是说像我们过去很多是高端人才变成临时工,他怎么变成临时工呢,因为你这个技术你不会,你把高端人才请过来,然后这个技术用好了,然后你把高端人员又送回去,为什么,他不得不送,为什么,他们的成本非常高,我们知道很多国外的技术,国外进口设备你要说请国外专家到国内来修,他提出很多条件和成本是非常的。

主持人:而且最核心的部分他还不一定会给你?

刘艳:对,他会永远把在自己手里,你要想用下一次再请,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主持人:所以说不仅是说解决了就业,摊薄了成本,而且也是加强了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内涵等等,所以说这样一种转变方式可以说一举很多得。

刘艳:是的,非常划算。

主持人:就是从这种经济的角度来考虑确实是这样。

刘艳:但是他前期投入可能会很大。

主持人:所以说这可能还是要在整体规划当中,然后再去布局,所以说要不然刚开始的这些投入有可能会导致很多人会不理解,为什么一直在往里投而没有产出。

刘艳:他需要见收益的一个过程。

主持人:那么我们聊了这个外檐向内涵型转变之后,我们来看一下第三个纬度,就是这种分散式的投资到集群化的这种投资,因为我不是很明白,这个分散和集群怎么理解,高老师给我们解读一下?

高毅存:这个是这样,就好比是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我理解大致通俗可以这样解释,钱如果像撒椒盐一样全面撒,到每一部分它就很少,这样效益看似很平均,但全起不来都在这儿兀秃着,如果你把这个钱集中的放在一个关键点上,这个点起来了,它像一个火车头它带领一大片,这个效应要比撒椒盐效果好的多,这个就是在如果学城市经济学有一个理论叫做,回头我再说这个理论名字吧,就是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局部来发展,优先发展,然后带动全局,那么从目前成都平原的形势来看,我理解就是要重点的往工业园区投,而不是说向整个工业面去投,他重点的给一些工业园区,因为我在成都平原做调查的时候,就发现到,像成都它有成都的经开区,绵阳也是有经济特区,有开发区,有工业园区,我们自己就给他们规划了几个工业园区,这样的话那些原来小规模的,分散的市级的,区级的,甚至乡镇的这些企业,有的都是相同类型的,那么它全进了这个工业园区,它就变成一个相同等级相同规模相同水平的这样,就是把原来参差不齐的这种产业一下都提高了它的档次和水准,进到工业园区里,因为你一进工业园区我要求你必须是什么样的档次。

主持人:有一个标准化。

高毅存:这样我政府就是优先给这个工业园区一个政策优惠,我给它投资,这样的话这个钱投到工业园区里这些产业,它就得到优先发展,因为它的档次和进门的门槛都已经经过审核了,所以这种发展是定向的,可控的和高效的,这就是刚才所说叫做重点发展一些相关的领域,另外她没有谈到,我想再给她补充一点,现在搞城市化,国内发展有几种类型,有什么温州模式,有苏北模式,有成都模式,成都模式其中很重要一条是什么呢?就农业来讲,农业的资金项目向种粮大户和农业产业倾斜。什么意思呢,就是土地,每个小农都在那儿耕种无异于50年代,40年代,50年代,60年代,低能效,低产能,不抗天灾,不抗人祸,这种农业是传统的,是已经没有出路的。

主持人:靠天吃饭的。

高毅存:对,我们看到有一些成都平原的一些类似农庄这种形式或者农业合作社,跟50年代人民公社不可同日而语,它是一些农民像公司似的经营,市场导向,政府支持,这样的一种机构我看农民现在一个一个,他的那个状态就跟市民没有区别,他们住的都是小楼,相对来说生活很好,就这种农业是有发展的,而且他的产出,他的效率,效益都非常不错,所以这也是资金向重点方向倾斜的一种表现,不仅仅是在二产,包括一产同样的,也是要向这种优势的资源转化,向它集中,土地,资金,政策,给这一部分优先的倾斜,那么这一部分他就很快形成规模,形成效益,那么他就带出一条道路,然后后面就带起一片,这样走才能真正把整个的面都带起来了。

主持人:刘老师你怎么看呢?

刘艳:通俗的来讲,我觉得高老师他的意思是这个意思,过去我们打造的是龙头企业,我们非常注重,我把某一个企业引进来了特别高兴,现在他注重的是打造龙头的产业群或者企业群这样一个概念,就是一加一大于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总部经济这样一个概念,过去有很多人问,为什么非得要把这种像类似的或者说同样一个在同一个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要放到一起,让他自己去选址,去投资好了,干吗非得要搞一个汽车产业区或者说是高新产业园区等等,这种专题性的,主题性的产业园区,其实他希望发挥的就是这样一个规模就是产业聚集形成的规模经济的这样一个效益,而规模经济未来给我们带来的就是说,你前期投入可能会投入很多大量政策,包括土地的红利,包括人口就业的引导,但是你会发现他的边际成本是越来越低,他往后越投,这个钱他不需要再更多去投这种直接的真金白银去投,他仅仅就可能出台一个新的政策或者说我把新的企业,你看我这个产业园区已经成型了,你来你就能够享受到相应的配套的服务,因为他是成了一个企业的集群,这种集群效应就能够就像高老师所讲的那样,能够带动,不仅仅带动这一个园区的效益,他等于是成了成都市的一个新名片,这个新名片的作用,他可以引来更多的这种新的投资特别是外商的投资,因为我知道比如说在北京基本上世界五百强,90%以上在北京都有总部,只要在大中华地区他都会有总部在北京,那么这样的话就造成成都有没有可能在未来形成一个西南这个区域为导向外资在中国投资的一个中心,如果看到它现在做出的这些成绩,是完全是有可能的,因为去年成都市招商引资,我仅仅指的是外资这一块,就超过了1000亿,它的增长都达到两位数以上,这个速度是相当惊人的,而我们知道外商他在选择我们的大陆环境跟投资的时候,他一旦投到哪里肯定会首先是很重视,它如果首次投资的话,会非常重视,而且会倾其所有最优秀的技术,然后把中国的市场打开,而成都它恰恰可以成为这个过程的最大的受益者,当然这也离不开我们当地政府以及我们这些招商干部们所做的宣传的工作,因为过去我们知道一说成都,跟生产制造没有关系,就知道享受,宜居。

主持人:吃,天堂。

刘艳:但是实际上从历史上我们成都包括我们过去的三线的生产技艺,他是有很好很好的基础的,我们现在是通过这种产业的转型,让我们的老三线重焕生机。

中国新世界 世界看成都

往期回顾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