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初心为人民

发布时间:2019-09-09 11:02:54  |  来源:前线网  |  作者:董亚炜  |  责任编辑:申罡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董亚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初心既是党的使命,更是党的信仰。坚持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党的历史现实中汲取经验教训,使全体党员坚定“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坚定初心,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站稳人民立场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坚定初心为人民,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站稳人民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路走来,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集中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狭隘的阶级私利,而是为了实现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终极价值关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就是能否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党的先进性与人民性的统一。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能否坚定初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人民。


“人民”首先是一个整体和抽象的范畴,不能简单地把它具体化和对象化。党的人民性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人民作为创造历史的主体,党员领导干部对人民幸福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追求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体现。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才能正确地对待自身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才能正确对待自身权力、地位,把自己看成普通的人民群众,而不是把自己看作脱离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不同的所谓“精英”“贵族”,甚至是人民的“主人”和“救世主”。在现实中,一些人不能正确认知“人民”,认为“人民”和“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似乎是一种不能衡量的、不可把握的虚幻目标,以至有人问“人民是谁?”“人民在哪里?”否定人民主体地位,导致历史虚无主义。作为整体范畴,我们必须把人民和人民利益上升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信仰。只有这样,党员领导干部才能把人民幸福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行为自觉。


然而人民和人民根本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又是能够具体和量化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是否稳定,区域发展是否均衡,人民可支配收入是否提高,生态环境是否优化,贫困地区人口是否稳定脱贫,等等,都是衡量我们党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出发点的衡量标准。坚定人民立场,人民根本利益得以满足,我们党的执政根基才更加稳固。


坚定初心,就是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把握主要矛盾


党的政治路线,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制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对主观世界和客观现实之间辩证关系的把握。坚定初心,就是要坚持党的政治路线,着力解决主要矛盾。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条正确路线的指导下,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制定并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这条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党带领全国人民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风险,抵制各种干扰,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路线发展演变及其实践结果表明,政治路线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国家和人民事业的盛衰。政治路线是党全部活动的生命线,确立和坚持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抓住了、抓好了这一条,党就会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国家的发展就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基本矛盾的变化,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要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高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生活品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进。


可以说,新时代坚定我们党的初心,就是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把握主要矛盾,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坚定初心,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党性修养


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后,政党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坚定党的初心,加强党的人民性,在贯彻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党员自身党性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当前党内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有,在理论学习上同党中央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党内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为人民服务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心、不尽力,脱离群众;干事创业精神不振、担当劲头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直面问题,修正错误。


坚持问题导向,体现的是我们党的人民性和革命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但也要看到,党内四风问题树倒根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突出,一些党员在工作中不作为不担当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从根源上说都是思想上的问题”,我们要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着力解决思想根子上的问题,才能使党员干部把初心践行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际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突出问题的自觉。


坚持问题导向,体现的是我们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具体体现。1934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问题,从土地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群众生活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当党员干部深入实际发现一个地方、部门、单位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各种矛盾和问题进行研究、判断,把矛盾和问题从经验上升为理论,再以理论指导实际工作。重视调查研究,才能增强对我们党的创新理论的领悟,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不忘初心,坚定初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我们党仍然要依靠人民、根植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才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