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讲好大主题

发布时间:2021-01-25 09:40:27  |  来源:学习时报  |  作者:韦凤云  |  责任编辑:申罡

  如何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好,如何更好满足群众需求,让群众听得清、听得进、听得懂,需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制度作保障,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培育微讲师,宣讲队伍鼓士气
  天刚放亮,57岁的叶雪刚便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打开广播,收听早间新闻;整理宣讲笔记,准备走上让他激情澎湃的讲台……现任桂林市政协研究室主任的叶雪刚,是2016年桂林市“微宣讲”精品课比赛的冠军,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全国各级各类培训班上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近200场,他宣讲风格独特,全程站立,全程脱稿,深受广大党员干部、基层群众的好评。除他之外,桂林市委党校李霄冰、桂林理工大学郭德钦等广受欢迎的金牌宣讲员都是桂林市“微宣讲”精品课比赛平台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长期活跃在宣讲一线。
  做好理论宣讲工作,建好宣讲队伍是关键。宣传思想工作是全党的一项工作,需要全党动手,全员参与。构建起宣传理论工作者为主体、多渠道共同配合、全党做宣讲大格局,真正使基层宣讲队伍强起来。面向全社会“选”,整合资源,加强队伍建设,组建党建、法治、文化等“十团”宣讲队伍。按照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高、宣讲能力好的标准,从高校、机关单位聘请一批教授、专家、领导干部,作为核心宣讲员。另一方面,从基层宣传理论骨干、离退休干部、道德模范中甄选出一批讲政治立场、懂基本政策、善用群众语言的基层能人,形成全民参与的理论宣讲大格局。开展比赛“挑”,举办“微宣讲”精品课比赛,为基层宣讲员搭建一个展示、交流、沟通的平台,把优秀选手吸纳进宣讲队伍。组织专家“训”,举办宣讲员培训班,邀请理论功底深厚、有丰富宣讲经验的宣讲员进行辅导;在重大宣讲活动前,组织集中备课,反复进行试讲;选送优秀宣讲员外出培训,提高宣讲员理论宣讲水平。
  讲好小故事,让群众易接受
  “钻石公主号和歌诗达赛琳娜号,两艘游轮的不同命运体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能力!”来自桂林中学的朱沁夫用两艘游轮的防疫故事,以小角度深刻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坐在靠前位置的瑶族大姐,一直侧着头认真地听着,她说:“宣讲团来给大家讲述中国抗疫故事,让我更加深刻了解到了我们国家战胜疫情的不易,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向一线工作人员致敬。”
  理论宣讲的生命力,在于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人实实在在的理论获得感。宣讲要把握群众“期盼点”“兴奋点”,内容要有针对性,需在“微”字上聚焦,开展“微宣讲”,由3—4人组成一个宣讲小分队赴基层宣讲,每个宣讲员只讲十几分钟,每场不超过45分钟,坚持用小故事讲明大道理。讲好思想理论筑根基,把党的大政方针和创新理论分解成多个跟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百姓话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聚焦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新任务,浓厚宣讲“党味”,推出精品课程“送课”到基层。讲好群众所盼聚人心,坚持“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拟定文旅、经济发展、文明社会、红色文化等“特色菜”宣讲课题,供群众自主点单,党建、法治、文化等“十团”宣讲小分队“接单上菜”。讲好榜样故事树新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勤廉榜样”“战疫先锋”等先进典型故事,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地方人”讲“地方话”等形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道德讲堂等阵地,讲述凡人善举、草根英雄,传递社会正能量。
  借助民间戏,宣讲接地气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举国上下奔小康,脱贫攻坚不歇脚……”在灵川县兰田瑶族乡、兴安县兴安镇自治村讲台上,宣讲员们用歌唱、快板等形式引得台下观众掌声连连。
  宣讲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是在心灵深处“耕耘播种”,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必须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宣讲艺术,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春风化雨中传播党的声音。坚持寓教于乐,采用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方法,在宣讲中嵌入民间戏,把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惠民政策等内容编成三句半、快板、评书、小戏、小品等展现时代风貌、凝聚精气神的文艺小精品,开展走基层巡回演出,激发党员群众思想共鸣和情感认同。
  利用微发布,为群众解疑惑
  2020年1月里的一个雨天,永福县的一支宣讲队,冒着小雨,踩着泥路,到离县城40多公里的龙江乡龙山村,在村民建房工地上,利用午饭时间在餐桌旁开展脱贫攻坚宣讲,让基层群众备受感动,对脱贫摘帽充满信心……
  理论只有覆盖到基层、普及到基层,才能充分发挥先进理论鼓舞人、凝聚人、指引人的作用。在开展理论宣讲的过程中,必须在吃透中央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基层群众的实际,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才能真正让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面对群众高涨的理论需求,积极采取“微小发布会”的形式,深入偏远乡村、田间地头、建筑工地,与群众面对面进行交流;在媒体设重大主题宣讲专栏,利用乡村“小喇叭”广播理论政策,利用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展理论宣传,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完善宣讲制度,持续焕发生命力
  “‘精准扶贫’是由谁提出来的?”龙胜各族自治县宣讲团赵丽明的问题一抛出,就有村民马上举手站起来回答“习近平总书记”,赵丽明带头为他鼓掌,工作人员笑着给他递上一份小奖品,现场气氛瞬间被调动起来。这是2020年6月19日,在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建新村,赵丽明宣讲“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开场白。当天,赵丽明全程用龙胜“土话”宣讲,在一问一答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中,赢得了村民们的阵阵笑声和掌声。
  理论宣讲永远在路上。注重制度建设,建立理论宣讲长效机制,是确保宣讲活动规范、有效、持续开展的重要手段。要把理论宣讲活动作为党员干部群众理论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完善理论宣讲财政保障、备课、培训、督促考核、队伍动态管理、宣讲激励等机制,让理论宣讲常态长效。把好政治关,把讲政治放在宣讲工作首位,宣讲前严格审核宣讲内容,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好经费关,设立专项宣讲活动经费,政府为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买单”,有效调动宣讲员积极性。把好质量关,实行统一备课制度、培训制度,邀请教授、专家为基层宣讲员授课,组织修改宣讲稿、反复进行试讲,提高宣讲质量。把好考评关,将理论宣讲活动纳入绩效、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各单位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促考核;对宣讲员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宣讲激励机制,通过调查问卷、电话回访等方式考核宣讲效果,分层次、分类别实施奖励,确保人才能进能出,充分调动宣讲员的积极性。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

分享到: